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巴黎大学城的乌托邦实践:用廉价健康住宿吸引各国学生融合

澎湃新闻记者 李思文 实习生 刘香玉
2016-07-25 12:15
来源:澎湃新闻
教育家 >
字号

巴黎大学城大门。

有90多年历史的巴黎国际大学城(The Cité Internationale)将建起“中国楼”,为这个一直致力让各国年轻精英通过交流、促进文化融合和国际和平的“学生城市”,提供更多来自东方的因素。

和中国内地大城市里常见的由多座大学搬迁在一起形成的大学城不同,巴黎大学城没有教学设施,只为巴黎各大学的学生特别是留学生提供住宿和生活设施。从一开始,大学城就提出三个具体目标:提供给学生们健康和廉价的住房,提供给学生们卫生的生活,使不同状况和水平的学生有共同的社会生活

巴黎大学城里举办公共活动的建筑。

2016年7月8日,《欧洲时报》引述法国《费加罗报》的报道称,巴黎大学城将于2020年建成中国学生公寓“中国楼”,包含300间新宿舍,迎接中国留学生和研究学者的到来。

这只是巴黎大学城40幢建筑中的一幢。从1925年开始,这里建起了日本楼、东南亚楼、德国楼、美国楼、荷兰楼、印度楼等众多建筑。现任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的朱晓东曾在其著作《巴黎国际大学城——诞生于理想的建筑博览馆》中写道,世界上几乎所有大国都在这里建起与其相对应的宿舍楼,唯缺中国和苏联。

如今,随着中国楼的即将开建,这一缺憾将弥补,不仅有助于中国留法学生和学者,更为巴黎大学城带去了中国年轻精英的思考。

朱晓东曾说,他在研究巴黎大学城的过程中,时常想到,中国内城各大学的学生公寓建设如果能加入理想化、人文化的意念,少些功能化的目标,也许能出现一些更好的、动人的青年学生住宿区。

中国楼会成为一个“先锋”吗?

巴黎大学城里的绿地。
一个与众不同的“学生城市”

很难想象,在寸土寸金的巴黎环线高速公路以内的小巴黎,在塞纳河左岸,会有一片郊野公园式的区域,一排排高大的粟树向远方延伸,在5月的春光里开满一团团白色或红色的花,白色的小菊花缀满成片成片的绿色草坪,40幢外表各异的楼房掩映其中,充满中世纪风格。

这里就是始建于1925年的巴黎大学城。

和欧洲不少大城市一样,巴黎市区的大学普遍没有中国大学里必不可少的宿舍楼,来自巴黎以外的学生一般都要自行租房。

大学城日本楼。

据朱晓东著作《巴黎国际大学坛友——诞生于理想的建筑博览馆》介绍,巴黎的大学创始于13世纪,早于英国的剑桥和牛津,其一贯的高质量教学享誉全球,但学生生活却长期缺乏组织。在中世纪,巴黎最著名的索邦大学的第一批学生住在国家学院中。其后,剑桥、牛津、普林斯顿等欧美著名大学,效仿这一做法,纷纷创建其生活学院的形象,使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住到一起,并互相结识。

而在同一时期,为了避免政治骚动,巴黎的学院区演变成非个体生活区域,学生们大多分散寄居于民宅。为改变这种情况,提升巴黎的大学声望和国际影响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尾声时,巴黎多所大学联合提出建立巴黎国际大学城,并提出几个具体目标:提供给学生们健康和廉价的住房,提供给学生们卫生的生活,使不同状况和水平的学生有共同的社会生活。

大学城门前的有轨电车。

朱晓东在著作中称,受这些目标的指引,巴黎大学城不仅是提供健康生活和新鲜空气的单纯的居住场所,还期望容纳不同国家的年轻精英,让他们通过交流,使身心和谐发展,获得科学知识并融洽于不同国家的文化之中,以理想的社会和文化造就理想的政治,并通过国际精神的发展享受国际和平。

巴黎大学城里负责参观接待工作的中国女孩苏欣弦日前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经过90多年的建设,大学城除了有服务法国其他地区学生的住宿楼,还建起了日本楼、东南亚楼、美国楼、德国楼、瑞士楼、希腊楼、荷兰楼、亚美尼亚楼、印度楼、古巴楼等40幢建筑,韩国楼正在建设之中。这些被称为“国家楼”的建筑大多由相应的国家和地区投资建设、运营,而产权归巴黎所有。

巴黎大学城里的绿荫道。

据苏欣弦介绍,目前,巴黎大学城占地约40公顷,每年可接纳学生和交流学者约1.2万人,其中约一半是只住宿几个月的短期交流生或学者。这些学生和学者中约六成是法国以外的留学生,来自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大学城会充分考虑到每一类学生的需求,比如会给学音乐的学生建设隔音房,还有相应比例的残疾人住房。在生活上也很方便,有餐厅、活动室、图书馆、银行等。”苏欣弦告诉澎湃新闻,巴黎大学城就像一个“小城市”,一个专门给学生建设的“学生城市”。

“大学城环境确实很好,文化、体育设施配套齐全,房子虽然有旧有新,但硬件都是很不错的。”2016年1月入住巴黎国际大学城的卡纳谈起在那里近半年的生活,也是赞不绝口。

在交通上,除巴黎环线高速公路紧挨着围墙,大学城大门外就是有轨电车T3线,旁边还有地铁、区域快铁RER B线的车站,前往大学集中的巴黎左岸拉丁区和巴黎其他地区都非常方便。

巴黎大学城主楼内部。
“中国楼”千呼万唤始出来

90多年来,巴黎大学城里一直没有中国楼,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备感不便。

著名画家吴冠中在《留学时代》中谈及他1946年到法国留学时,曾愤怒质问:“中国呢?(巴黎大学城)没有馆,据说当年建馆经费被贪污了,因此中国留学生分散着寄人篱下。”

目前,在小巴黎,一个十多平方米的单间租金往往高达每月七八百欧元,地段好的甚至高达上千欧元,这是留学生一笔很大的开销。

而在同样位于小巴黎的巴黎大学城,一般厨卫齐全的十多平方米的单间每月租金不到500欧元,如果能申请到房补,更是会低到只有一两百欧元。

巴黎大学城的墨西哥楼。

“中国学生是目前巴黎国际大学城中人数最多的留学生群体之一。”2013年,巴黎国际大学城董事会总代表卡里纳·康比告诉人民网记者,当时共有300多名中国留学生居住在国际大学城中,但巴黎的中国留学生总量超过2000人,并仍在快速增长中。

据《欧洲时报》报道,2014年,在法中国留学生人数达2.8万人,成为法国留学生第一大来源。在巴黎大学城中,近15年来,中国学生宿舍的数量更是翻了3倍,中国留学生对“中国楼”的呼声日益高涨。

僧多粥少。苏欣弦说,留学生想申请到巴黎大学城的住宿,一般要获得法国奖学金,或者是一些中法交流项目的学生或访问学者。

正在巴黎政治学院读硕士的中国女孩蓝方就是因为获得法国政府奖学金,成功申请到巴黎大学城的房间,每月费用200欧元多一点。蓝方告诉澎湃新闻,相比同学在小巴黎其他区域租房,每月可以省下五六百欧元。

“我2012年刚过来的时候就尝试申请过,但没有申请成功,后来只能在外面租房子。”来自广州的留法学生赵晓迪日前告诉澎湃新闻,她在本科阶段,每年都会尝试申请巴黎大学城的住宿,但连续两年都因各种原因没有申请上,最终放弃。

巴黎大学城柬埔寨楼。

如今,这种情况终将结束。

据《费加罗报》2016年7月初报道,在第三轮中法高层人文交流框架下,巴黎大学管理会与北京市政府就建造“中国之家”学生公寓达成了协议,将由中方出资负责建造一幢有300间宿舍的中国楼,公寓面积将达2800平方米。

“虽然我是享受不到了,但还是觉得很开心,以后可以过来参观啊。”即将要回国的赵晓迪认为,这对中国留学生而言,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得益于人们对和睦青年社区的渴望

巴黎大学城吸引人的,并不只有低廉的住宿。

朱晓东在《巴黎国际大学城——诞生于理想的建筑博览馆》里表示,为实现让不同国家的年轻精英通过交流享受文化整合、促进国际和平的目标,巴黎大学城在建造伊始即提出,城内的建筑设计要与其理想相符合,它应当是吸引人的集体生活的映射,同时要传达出其所在国家的特色,并进而发展成为城中之城,有环绕于公园的楼宇、广场和花园,楼宇垢地方特色使学生们感到“既在巴黎又如同在家乡”。大学城鼓励不同国家的学生混住在一栋楼中,以形成其国际化的交流,每座楼的客厅将是学生们相遇及文化交流的场所

巴黎大学城印度楼。

为此,巴黎大学城在秩序、纪律、责任等方面建起一整套规范,试图将学生从巴黎左岸拉丁区的咖啡馆和街道里带到大学城来,改变“游手好闲”的生活方式。

受这些目标的指引,巴黎大学城成为建筑实验室,不少国家在建设自己的“国家楼”时,或用上具有国家或地区特色的建筑风格,或成为建筑设计的试验室,成为引领某种建筑风格的先驱。

比如现已成为大学城内最重要建筑遗产的瑞士楼,在1929年开建时重点诠释现代建筑的五大原则:底层架空、屋顶平台、自由的空间、条形窗、自由的立面;1928年建设的荷兰楼重拾大学城的本源目标,即分析并解决单纯的住宅问题;东南亚楼则引入东南亚民宅外观,内部也引入了东南亚的佛教因素,甚至装饰有汉字……

巴黎大学城瑞士楼。

《费加罗报》猜测,中国楼将体现中国传统建筑特色,为本就以各个国家不同建筑风格著称的巴黎大学城增加一抹亮丽的风景。

据《费加罗报》报道,中国楼项目列于巴黎提高大学城接待能力的计划中,未来4年,巴黎大学城预计新增学生住房1800间。

谈起巴黎大学城促使各国学生相互沟通的努力,苏欣弦向澎湃新闻强调,巴黎大学城要求每个宿舍楼中必须有不少于30%比例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留学生,“这个制度就是为了让居住的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接触中了解其它文化,这也是创立国际大学城的初衷,促进各国文化交流,促进世界和平。”

对此,卡纳告诉澎湃新闻,他所在的楼就住了很多国家的学生,“他们经常会办宿舍楼party,特别是主题美食会,比如亚洲学生做饭,就办亚洲美食节,中东的同学搞中东美食节,大家一边吃一边聊天,谈谈各国的文化习俗。”

据《费加罗报》透露,为促进中国留学生与外国学生的交流,中国楼将特别建造一座多功能厅,多间知识、文化、艺术传播、交流场所,繁荣学生间往来,加强相互了解、增进友谊。中国楼建成后,北京市政府将按巴黎大学城的建设惯例,捐赠给巴黎大学城。

巴黎大学城里的小雕塑。

巴黎大学城各个建筑的运营模式目前分为两种。据朱晓东在《巴黎国际大学城——诞生于理想的建筑博览馆》里介绍,巴黎大学城委员会管理着13幢楼,其余20多幢楼仍由各自的委员会选择入住者。

至于中国楼以后的运营模式,目前还没有公开消息。

巴黎大学城内部,树林、草坪、雕塑、建筑、庭院、球场相互呼应。朱晓东说,在巴黎期间,他经常去大学城,吸引他的是那里的优美环境与住在那里的朋友在庭园中闲聊,席地而坐到深夜,这样的情形在不远处的其他建筑庭院内也常常可以看见。大学城的环境给人以轻松、舒畅的感觉,这也与当初策划者的理想相吻合

巴黎大学城主楼。

他认为,巴黎大学城这一“乌托邦”建筑理念的实现,得益于一群理想主义者的惊人的牺牲精神,也得益于人们对和睦青年社区的渴望。

他时常联想到中国目前的学生公寓建设,“如果在其中能有理想化和人文化的意念,少些功能化的目标,也许能出现一些更好的、动人的青年住区。”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