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党旗下的青春|陈进鹏:13岁参加革命,曾冒着炮火采访

刘丹 刘雅萍 丁嫒琳 李亚楠
2021-10-25 12:33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编者按】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机关青年发起“党旗下的青春”初心寻访活动,走访上海宣传思想文化战线20余名老党员、老干部、老专家,邀请老同志回忆初心故事,共同唱响“永远跟党走”的时代赞歌。即日起,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推出“党旗下的青春”初心寻访系列稿件,记录峥嵘岁月,聆听青春之声。本篇聚焦沪上老报人陈进鹏。

陈进鹏受访时照片 刘雅萍 摄

【人物简介】陈进鹏,生于1932年11月,1945年6月参加革命,194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5月参加解放上海战役。从部队转业进入文汇报社工作,1992年12月离休。参加革命后,多次立功受奖。曾采写《闪闪发光的年青人》《飘来一座“芙蓉镇”》等新闻通讯。离休后,他继续发光发热,积极参与党支部和社会工作,参与编辑《上海新闻志》《上海年鉴》《上海文化年鉴》等,并热心帮困助学20余年。他曾获文新报业集团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上海市离休干部先进个人,上海市宣传系统先进史志工作者,上海市地方志系统先进工作者,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优秀工作者,上海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

小小少年参加革命

1932年11月,陈进鹏出生在山东潍县,也就是现在的风筝之都潍坊市。1937年底,日军侵占济南、潍县,陈家就在距离县城十多里的地方。陈进鹏至今记得日军在城门口盘查老百姓、甚至动手打人的情景,他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反抗日寇的种子在幼小的心灵生根发芽。

1943年,母亲带着11岁的陈进鹏投靠了身在抗日根据地的姥姥,在共产党领导下,他进入流动抗日小学,接受了抗日爱国教育。在根据地,男女老少齐上阵打仗的气氛很浓厚,陈进鹏深受感染,小小年纪便参加了儿童团,和小伙伴们在村口拿着红缨枪站岗放哨、传递消息,老师还组织他们去集镇发动宣传,喊口号、写标语等。

1945年初,抗日战争处于反攻阶段。同村里,母亲送孩子、媳妇送丈夫上前线的故事数不胜数,母亲也把13岁的陈进鹏送到部队参加八路军,实现了他拿枪打鬼子的愿望。因为年龄小,部队首长把陈进鹏安排在县委机关公安局警卫连当通讯员、警卫员,后来又做武工队宣传员。

部队交给陈进鹏的第一个任务,是学骑自行车,因为工作需要,他要给公安局长、侦察股长传递消息,夜间要到敌占区做侦察活动,可以说,他会骑自行车的时间跟参加革命的时间一样长。

陈进鹏青年留影  图片来自现场老照片翻拍

陈进鹏参加的第一次战斗,是灭蝗虫。潍北地区盐碱地多,是蝗虫繁殖的温床。蝗虫大军是农作物的天敌,为了保卫为数不多的庄稼地,部队全员争分夺秒,如同战斗一样火速参与救灾。陈进鹏和战士们一起挖地壕,把蝗虫赶进去、埋起来,从蝗虫口下解救粮食。

1945年8月,陈进鹏参加了攻歼日伪据点田柳庄的战斗。因为年龄尚小,他从革命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带领乡亲们给前线人员送开水喝。

手拿笔杆子当刀枪使

陈进鹏从事新闻行业四十余载,当被问到是什么原因让他在这一行业坚守如此之久,他说:“我一生只干了一件事,就是听党话、跟党走。”

1946年,陈进鹏进入渤海军区第三军分区教导大队学军事、学政治;1947年6月至9月,他进入渤海军区政治部新闻学校学习新闻业务,同年10月初结业分配至军区《前锋报》前线版担任报道员,同时还兼军区前方指挥部(即渤海纵队)宣传部书记。当年的陈进鹏,每天背着收音机,按时收听新华广播电台播发的“纪录新闻”节目,记录下来编写战讯发给连队。

说起进入新闻业的往事,陈进鹏调侃,“我是进入新闻圈,‘硬’当知识分子。”这个“硬”字饱含了他对党毫无保留地信任服从,对业务一心一意地刻苦钻研。刚开始他文字水平低,有时字不会写就画个样,宣传部长再给填上,就这样,他慢慢地在实践中学习,写作水平也在日积月累中逐步提高。

1949年5月,陈进鹏跟随部队三野九兵团第33军参加解放上海战役,并参加了攻取月浦、杨行、宝山、吴淞的战斗。与在一线冲锋陷阵的战士不同,他是手拿笔杆子当刀枪使的记者。在前沿阵地,陈进鹏冒着敌人的炮火采访,在距离战场几百米的一个掩蔽部编报、印刷。当时环境艰苦,作战那些天几乎每天都下雨,雨水漏进棚里,头顶上不时有子弹、榴弹飞过,天上还有敌机扫射,陈进鹏和战友全然不顾,坐在小板凳上刻钢版印发了五期团报和四十多种小型传单,将广大官兵艰苦奋战的精神传递到前线的每一个战壕。

陈进鹏同来访青年开展交流  谈如玉 摄

从部队转业后,陈进鹏被分派到《文汇报》工作,先后在福建、浙江、江西等地担任驻站记者,后任报社总编办编务主任等职务。

1958年,陈进鹏发表了一篇新闻通讯《闪闪发光的年青人》,文中讲述了上海青年忘我工作、舍己为人,互相协作的精神和态度。他说,那个时候具有乐于奉献的精神是一种风气,年轻人都是精神昂扬、意气奋发,一起协作、互相支持,遇到困难共同解决,为建设社会主义无私奉献。

1986年,陈进鹏前往湖南湘西自治州,采访谢晋导演的电影《芙蓉镇》拍摄地,完成通讯《飘来一座“芙蓉镇”》,对宣传地处深山的小村寨和电影本身起了极大助推作用,提振了发展初期的湘西旅游业。

陈进鹏(右一)与电影《芙蓉镇》剧组合影

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

陈进鹏说,党恩难忘,不会忘记自己说过的话,入了党就是党的人,要时刻想着能给党什么,而不是想着向党要什么。特别是1992年离休后,他秉承“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的理念,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党的赤诚之心、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陈进鹏自愿缴纳了一笔2万元的特殊党费。当被问为何这么做,他有些严肃,压低了声音,“关于交党费的事情,有些同志也总会问我,我觉得不用多宣扬,这就是我应该做的。”在陈进鹏心中,党给了他一切,自己也全靠党的培养教育,才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事实上,出生于战争年代的陈进鹏,深知读书的重要性,“每当看到或听到有些人家很困难,孩子们上不起学,我都深有体会,因为我过去就是这样的。”离休近30年,陈进鹏帮助过40多名困难学生。他说这不是一个人做的,是和一些老同志一起,在能力范围内做的事情。

看到受资助的困难学生上了大学、有了工作,再用自己赚的钱去帮助有困难的下一代学生,陈进鹏很高兴,“他们成为了新时代的好青年,公益事业的志愿者,我觉得这是一种传承。”

陈进鹏的热心肠,离不开妻子秦炜如的支持。秦炜如比陈进鹏大8个月,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护士,早年陈进鹏生病住院,两人在医院相识,到现在结婚已有69年。

“我喜欢她嘛,她也喜欢我。”回忆起两人在一起的经历,陈进鹏的语气带着一丝腼腆。他拿出了一本正在新编的书,展示了两张照片,其中一张是前不久为秦炜如庆祝九十岁生日的合影,对方手捧鲜花,另一只手放在他身上,透过眼神,可以感受到彼此心照不宣的深深爱意。

陈进鹏、秦炜如夫妇合影和全家福  图片来自现场翻拍老照片

如今年近九十,陈进鹏依然保有学习的热忱、虚心受教的态度。他在街道里弄担任学习小组长,坚持听广播、看书报、看电视,关心国家大事。他说:“学习是我做新闻工作开始就养成的习惯,不学习就要落后,尤其是做新闻工作更不能不学习。一不学习,就跟不上形势。”年轻时在工作上学习专业知识,离休后就挑些自己的兴趣爱好继续学习。陈进鹏引用革命家萧楚女的话表达对学习的态度,“人永远是要学习的。死的时候,才是毕业的时候。”

    责任编辑:徐晓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