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一年半发生校园暴力案14起,专家建议严禁网传相关视频

澎湃新闻记者 陈伊萍
2016-08-09 14:50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2016年8月8日,由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联合举主办的“依法治理校园暴力理论实务研讨会”举行。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会上获悉,校园暴力案件在上海属于零星偶发、并不严重。专家指出,校园暴力视频在网上传播会助推未成年人模仿犯罪,建议严禁相关校园暴力视频在网络上的传播。

案例:上海地铁站外女孩遭欺凌无人阻止

2016年2月的一天下午,一名未成年女孩在上海某客流密集的大型地铁站外遭多名女孩殴打,抽耳光、扯头发,甚至脱衣服......类似的殴打侮辱行为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在此期间围观起哄这一事件的多达十多人,甚至不断有路过的行人见证了这一场面,但当时并未有人出面阻止。案发后经鉴定,被害人有多处软组织挫伤、脑外伤,并且在心理上遭受了极大的伤害。

据承办此案的黄浦检察院介绍,这一暴力案件共涉及5名犯罪嫌疑人,其中3人为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而这一案件的起因在于被害人与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曾系同学,两人起先在微信朋友圈内互相评论产生矛盾,后建立微信群进行沟通,最后演变成约架解决:这名犯罪嫌疑人通过微信呼朋唤友,相约十多人在案发地“了结”事件。

在这起暴力案件发生的同时,不断有围观者拍摄小视频上传至微信朋友圈、微信群进行直播,观看这起暴力事件直播的人数达到上千人。最终,拍摄直播的小视频传播到了被害人母亲的手机上,该母亲看到后报案。

2016年7月初,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强制侮辱罪对涉案的5名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目前该案正在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进行审理。

检察官:暴力解决问题是青春期特点,“打孩子”被模仿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处处长吴燕指出,类似前述的校园暴力案件不断有视频曝光在网上进行传播,其实对未成年人的成长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很多出于叛逆期的孩子会模仿类似的暴力手段来解决人际关系中的矛盾。

她透露,其实从目前上海市内发生的校园暴力案件数据来看,校园暴力并没有那么严重。“从2015年到今年上半年为止,本市中小学在校园以及在校园周边遭受暴力伤害犯罪案件共计14件37人,包括寻衅滋事、强奸、抢劫、强制猥亵、故意伤害等罪名。这一类案件在同期我们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案件中,件数占比0.03%,人数占比0.06%。由此可见,校园暴力案件在上海属于零星偶发,在刑事案件中的比重非常低,并不像目前舆论所渲染的那么严重、那么触目惊心。”

吴燕进一步指出,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主要基于两个因素,一方面是因为未成年人尚处在青春发育期,有逆反心态,甚至在和家人的相处中也有抵触,所以用暴力解决问题是典型的青春期特点。另一方面还在于未成年人家庭环境的因素,比如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较为简单粗暴,“打”的教育方式常常让孩子耳濡目染地学会使用暴力手段来解决问题。又比如家长与孩子之间产生沟通障碍,家长对孩子的动向掌握不及时、滞后,不能对孩子在成长期产生的困惑提供有效及时帮助。

社科专家:司法机关办案要关注被害人感受

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程福财在研讨会上归纳出校园暴力的特点,一是校园暴力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多次反复发生,长期互动,最终达到一个临界点爆发。“我们在网上看到的一些触目惊心的暴力视频一般都是经历了长期的形成过程,被害人大多之前都大大小小遭受了一些欺凌,直到最后的爆发式呈现。”另外,他表示,校园暴力对被害者的加害不仅仅局限于肉体上的、还有心理上的,而后者往往是精神上的加害,对被害人的伤害虽然无形,但非常严重。

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院长姚建龙表示,司法机关在对加害人进行惩戒和教育时,一定要考虑被害人的感受。“大量校园暴力案件中发现,被害者不仅仅希望让加害人得到应有的惩罚,更多的是需要对其人格、名誉的恢复。司法机关办案时要注意从被害者的角度来办理案件。

此外,他还指出,目前有关校园暴力案件的视频在网络上很容易找到,其中一些视频赤裸裸地展现了侮辱欺凌的全过程,此类视频的传播不受限制。他建议严禁这些校园暴力视频在网络上传播,以避免助推未成年人形成不良的暴力倾向。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