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民营书店的坚守③:高校为挽留知名书店,减免租金风险共担

澎湃新闻记者 吴洁瑾 姜丽钧
2016-08-24 14:19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电子书的兴起,大学生的阅读习惯随之改变,大学书店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部分高校向民营书店提供减免租金的政策优惠,书店自身也通过多办讲座沙龙、开发文创产品等方式留住客源,改善经营。

鹿鸣:复旦为其免房租,营收分账

2014年,原本面临搬迁危机的复旦鹿鸣书店迁往复旦大学南区一处室内面积和院落都达200平方米的新址。复旦大学后勤集团开创性地向这家民营学术书店提供“免收房租、共担风险”的优惠政策。

复旦大学后勤集团总经理张珣介绍,校方对其举办活动提供便捷,“如果一般商业企业做推广活动,就会很受限制,而鹿鸣书店要举行读书活动,或者请学者做讲座,都会帮忙张贴海报,同时在审批时也开出‘绿色通道’。而一般商业行动海报都是不让贴的。”

书店创始人之一顾振涛说,目前来说客流量及营业收入较之老店都提升了不少,由于近年来人力成本的快速增长,仍只能说是勉力维持,目前主要通过举办两周一次的学术讲座等吸引顾客。但作为1997年复旦中文系毕业的硕士生,他表示开办书店19年来从不后悔,他希望能将鹿鸣书店打造成百年老店。

顾振涛称,1997年,他和另外一名创始人从复旦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后,在国权路上开办了一家20平方米的小书店。

复旦大学后勤集团开创性地向鹿鸣书店提供“免收房租、共担风险”的优惠政策。

2013年9月,鹿鸣书店原来的房东提出不再与之续约,鹿鸣书店也面临关门之忧。此时复旦后勤集团为鹿鸣书店提供了新场地,且不收取任何租金,而是开创了国内高校书店扶持新模式,即通过和书店在营业收入上按合同比例分账。“复旦后勤的动机主要是为了留住复旦大学的知名学术书店,如果一家大学,连书店都没有的话,是非常缺失的,因此他们并不以挣钱为目的,收的分成也是不高的。”顾振涛说。

“并不是说我现在换了一个新的地方,有了复旦大学的扶持,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这个时候能够把一些专业化的图书主题、话题做好、深入进去,书店才会有它的生命力,有其自己的一席之地,这就需要考验你的耐心、学识和毅力。”

另外,鹿鸣书店也一直坚持以高频率的讲座吸引师生。“两个星期就会举办一次讲座,前一阵子我们连续举办了印度与印度学系列的讲座,很有特色,主讲者是有潜力的青年学者。”顾振涛说。

曦潮:交大仅存的一家,要构建未来书店

2014年4月8日,曦潮书店入住上海交通大学华联生活中心,这也是上海交大硕果仅存的一家书店。

故事缘于2013年冬天交大饮水思源BBS上的一篇网帖,“没有书店的大学”中说交大闵行校区的最后一家实体书店学人书店即将关张。交大毕业生吴晓璟把帖子用微信发给赵忆嘉时,她正在北京的地铁上。此时的赵忆嘉,交大化学专业本科、北大法律研究生毕业,做过两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务员,转行做起专利律师。对于专利律师这个朝阳行业来说,她的生活满是希望。

可看完帖子的当晚,她买下第二天飞上海的机票,回母校挽救书店。“我的大学时光很大一部分是在学人书店度过的。在记忆中这是一家人文书店,没想到回来一看店里全是教辅书。老板说,他们有套先进的进书系统,以销售额为依据,什么书卖得好便进什么书。我当时有个强烈的感觉,书店是被‘异化’害死的。”她返回北京,直接向律所的合伙人辞职。

曦潮书店成立初期,每月亏损两三万元。

随着在高中当化学教师的大学同窗吴晓璟辞职加入、一交大校友回国,三人初创团队俨然成“中国合伙人”。

成立初期,每月亏损两三万元,上海交大最后一家实体书店如何生存?对此,赵忆嘉自有办法:进行“O2O”线上文化分享互动、线下文化沙龙和书籍服务结合的尝试;以“边界”读书会为代表的一系列带状读书交流活动的举办;和交大TED、思源公益等社团的合作;文化周边产品链“曦潮记”的初具规模……

目前,该团队成立了“曦潮*万物”品牌,并致力于用“书籍”、“产品”、“技术”和“知识产权”四个板块去构建“未来书店”的样子,其愿景是构建“未来的大学书店”,目的是做“没有围墙的大学”。

“在我们的理解,书店的核心功能是亘古不变的——解决人之为人的精神需求。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形态的变迁,需要有随之进化的解决手段。我们试图探讨:在现在的这个时代,应该用怎样的手段去解决人类的这个亘古不变的需求?是为‘未来的书店’。曦潮*万物团队的成员们走到一起,都是抱着这样的愿望。”赵忆嘉说。

她表示,今年上海交大120周年校庆,曦潮还“承包”了交大校庆所有的创意文化产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