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梦·申城美|上大美院副教授肝移植后仍义务教村民书画

何颖晗/东方早报
2016-08-30 18:25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苏金成简历

● 1976年9月出生于安徽凤台。

● 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访问学者、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访问学者、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工作室成员。曾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

● 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学术助理、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客座教授、江南影视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刘海粟美术馆研究员。

● 书画作品多次在日本、意大利等国展出并被国际学术机构及国内叶浅予艺术馆、岭南美术馆等专业机构收藏。

● 荣获2015年“宝山好人”荣誉称号及上海市十大“好人好事”候选人提名,2016年“感动宝山人物”“感动上海人物”候选人,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主办2016“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苏金成。网络资料

中国美院首位博士后免费教人书画,这件听起来“天方夜谭”的事情,已被苏金成坚持做了三年有余。在旁人看来,尽管诸多疑惑,现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的苏金成,就是与宝山大场镇葑村村结下了不解之缘。

3年前,苏金成将葑村村里一间闲置房改建成书画室,自此,他每周都来免费教村民书法、画画。2014年,经历了肝移植手术的苏金成,在出院后又立刻回到了葑村村,一如既往地为村民服务。村里谁家有喜事都会请他帮忙写对联,遇到孩子艺术学习的问题都会找他给建议,时间一长,他这间书画室成了村民丰富文化生活的平台。

面对各界的赞赏,苏金成却只觉得,这对自己而言仅是举手之劳,“这种坚持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给帮助过我的人最好的回报。”

给村民写春联从不收费

苏金成是中国美院首位博士后。在上海大学工作后,定居大场镇。一次偶然,他来到葑村村。在了解村里情况后,他和村委商量利用村里闲置的房间开办书画室,之后,他每周会在固定时间免费教村民书法、画画。

苏金成来自安徽,曾先后学习和工作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2009年美术学博士毕业后,他进入中国美术学院工作,成为中国美院有史以来招收的第一位博士后。同年,他被上海大学聘为研究生导师。进入上海大学工作以后,他一直住在上大宝山校区所在的大场镇。

2013年的一天,苏金成因佛教美术方面的研究,来到了大场镇葑村村附近一处寺庙,偶然与村委两名工作人员相遇,相谈甚欢。聊起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许多村民从农村搬进了公房,原来村里的一些文艺骨干都活跃在小区里,而村民却热衷于在麻将桌上打发时间。看到这样的“文化氛围”,苏金成想到,可以充分发挥自己所长他便和村委商量,利用村里闲置的房间开办书画室,他每周用两个半天来免费教村民画画、书法,作为大家文化交流的场所。只要他在书画室内,村民们就可以随时来向他请教。“后来村委同意这么做,可以说也是村委接纳了我。”

葑村村的书画室建成之初,苏金成每周会在固定时间免费教村民书法、画画。一传十,十传百,小小的书画室经常学习者爆满。村委会主任陈慧琴说,书画室给整个村带来了很好的文化氛围。“村里谁家有喜事,都会请苏老师帮忙写副字,遇到孩子艺术学习的问题都会问他要建议。2013年春节时,苏老师带领书画班的学员义务书写了200多副春联,这样的春联,大家都爱不释手。”

此后每年春节,苏金成都会写下两百多副春联,送给村民和附近敬老院的老人。他的字画在市面上的价格大概在几万元,“事实上,葑村的村民不知道我的字画的价值,我也从来没有告诉他们。他们只知道我的字写得好,有什么事需要我写些东西,就给他们写,但是我从来不会在这里卖。所以很有可能,我写副对联,贴几天他们就撕掉了。”这么说着,苏金成反而开心地笑了。

如今书画室已经颇具规模,从当初一间闲置的小房间,到村委会的小会议室,再到现在新建的工作室。针对村里的小孩,苏金成专门开办了简笔画班和书法班,每周三下午教画画,周五下午教写字,每次大概一个半小时。

“时间上是没有硬性要求的,我们这不是辅导班。”苏金成特意强调,往往是孩子们来了就开始上课,家长来接就下课。有的孩子一画就是两三个小时,苏金成也会耐心地陪他们。除此之外,与家长交流教育问题也成了苏金成的日常工作。

而书画室里所有的材料都是苏金成自掏腰包购买,他还买了许多书籍和字帖,免费发放给感兴趣的村民。书画室的墙上,苏金成的国画和书法作品,与孩子们稚嫩的画作和习字贴在一起,竟也十分和谐。

三年间,他已送出了近千幅字画,指导了几百人次。而葑村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摇身一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文化中心”,每天都有各行各业的人慕名而来。

出院后很快返回教学

2014年,苏金成突感不适,被确诊为暴发性肝衰竭需肝移植。他的亲戚朋友、校友、单位同事及葑村村干部自发地为他的移植手术捐款筹钱。术后,他边服药治疗边回到书画室继续义务教学。

就在书画室的人气越来越高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打乱了平静的教学。在苏金成眼中,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他人的帮助是他最宝贵的财富。这是生病的经历给苏金成带来的触动。

“早些年我觉得我所有的事情都能自己做主,而且我是个不需要求别人的人,因为我对自己的身体特别自信。但突然之间一场大病,在我昏迷的时候,那么多人去帮助我,我醒来后感到很惭愧。”

2014年初,苏金成在结束北京的活动后感到身体不适,回到上海住院输液时突然昏迷被确诊为暴发性肝衰竭,紧急转院治疗。长征医院的医生诊断后,决定立即对其进行肝移植手术。幸运的是,匹配的肝源很快就找到了,与此同时,近百万元的医疗费让苏金成的家人近乎绝望。“父母亲年纪也大了,还有小孩要抚养,我本人经济方面不是很宽裕。”一家人主要的经济来源是苏金成的工资,和每年朋友帮忙卖出的几幅画,这些收入根本无法承担高昂的手术费用。

昏迷中的苏金成事后才知道,在他入院的同时,他的亲戚朋友、校友、单位同事以及葑村村干部自发地为他捐款筹钱,“用我一个朋友的话说,整个美术界都在救我。”苏金成感慨道,“我最感动的是,有一些钱是不知名的学生捐的,还有像十块钱这样的数目,我想了想,只能是葑村村的孩子捐的。”

苏金成的妻子也无法忘记所有人关键时刻伸出的援手:“一开始我就觉得已经蒙掉了,都是他的朋友说要怎么弄,在朋友圈里说这个事情。亲戚和朋友两股力量,很短时间内把手术的钱准备好了。很幸运,肝源也很快找到了。这些就是一个星期时间发生的事情。”她停顿了一下,“他一直是昏迷的,什么都不知道。之前的经历就像做梦一样。”

手术后,苏金成瘦了四十斤,好在恢复得不错,只是从此以后必须依靠吃药维持,一个月的药费大概五千元,“工资差不多全吃药了”。令大家没想到的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的他,出院后很快又回到了葑村村的书画室,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继续义务教学,并且购买所需的材料。

“家人、朋友和我的学校都倾尽所有,陪我和命运搏了一回,这第二次的生命是大家给我的。我要做一些事情回报大家,回报社会。”苏金成说。

“教授和村民不分高低”

苏金成说:“在葑村村的活动就是一种休息方式,看起来是花了时间,但其实我从某一方面还收获了一些东西。”葑村村是他可以实现幼儿美术教育和百姓美术教育的想法的地方,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举手之劳。

出于对苏金成的关心,很多朋友都曾劝他放下葑村村的工作。“善良、真诚、达观。”苏金成同行的朋友王雪峰这样评价他。另一位经营公司的朋友许先生,也对他赞赏有加:“我们认识三十年了,他会带头做些简单的慈善,很热心。他又是很谦虚的一个人。”

苏金成坦言,大病初愈的一段时间,村里的教学确实对自己的专业和身体都有一定影响。朋友们经常劝他多休息。可对于休息,他有着不同的看法:“对于我来说,在葑村村的活动就是一种休息方式。看起来是花了时间,但其实我从某一方面还收获了一些东西。”

这样的思考方式与苏金成的学习经历有着密切关系。他印象最深的老师,是清华美院的杜大恺先生。杜老的大家风范,温和处世和平易近人的风度,对他影响至深。

苏金成一直不愿从事行政工作,而是专心教学。在东南大学,苏金成主要从事民间艺术研究,积累下来的丰富阅历,以及对于民间艺术的感情,让苏金成对乡村和百姓无法割舍。“我不觉得高学历的教授,和文化水平不太高的村民之间,有什么层次的高低。”苏金成对此很笃定。他说,自己出生于安徽淮南的一个小县城里,父母就是普通的农村百姓。

“对于葑村村和老百姓来说,我能在这边做工作室非常难得。但从我个人专业来说,这是举手之劳。因为我最初就是从事美术教育的,有很多关于幼儿美术教育和百姓美术教育的想法,而葑村村正是这些想法实现的地方。”采访的过程中,苏金成说到最多的词就是“顺其自然”,无论是生病前还是生病后,他认为自己在葑村村做的一切都是顺其自然。

如今,苏金成的妻子常常带着孩子到葑村村来,和其他村里的孩子一起上书画课。对于葑村村的工作,她和丈夫有着同样的看法:“有这样一个平台,小朋友来了一起画画写写,挺开心的。我们能力可能有限,但做些这样的事情,是我们力所能及的。没有多想,就是想要回报帮助过我们的人。”

(本文原题为《肝移植后仍义务教学的苏老师》)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