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交通专家建议:沪淮海路等商业街道可尝试周末腾出慢行步道

澎湃新闻记者 李继成
2016-09-11 11:19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上海,淮海路上的行人。  澎湃资料图

在巴西里约市,政府在周末和节假日会把作为主干道的沿海大道封闭起来,专门供人们锻炼身体。而上海的淮海路,作为一条著名的商业街,是否也可以尝试在周末拿出2根车道作为慢行空间,服务于更多想逛街的人呢?

“面向2040,上海的主城区应完善道路网络功能,以公交优先、慢行改善为原则重新分配道路空间资源,营造更人本的出行环境。”

9月10日,在主题为“城市交通与绿色出行”的上海2040系列专题讲座上,交通专家、同济大学教授陈小鸿表示,未来主城区的慢行设施总量应只增不减,对于轨道交通已经很便利的地区来说,道路在充分满足小汽车通行方面可以做点减法。“比如淮海路周六、周日可以拿出2条车道作为慢行空间,增强这条商业街的人气。”她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建议。

张江、金桥等城市副中心未来至少2条轨交直接服务

陈小鸿介绍说,过去30年,上海经过集中的高强度建设,已经拥有了与国际大都市相比毫不逊色的基础设施系统,但交通服务品质、交通引导城市空间与结构优化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比如沿江沿海等区域综合交通廊道构建有待加强,不应过分依赖原先的沪宁、沪杭通道;市域内单一地铁模式和以中心城为中心的公共交通网络结构对郊区城镇空间的引导性不足,新城与中心城之间缺乏轨道快线的联系,靠地铁一站站过去很费时间。”

根据已公示的上海2040城市总体规划(草案),上海未来要形成更安全、更便捷、更绿色、更高效、更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对于市域交通,陈小鸿表示,应该坚持并强化公共交通主导模式,通过立体化的系统设计,在注重系统效率和服务品质的同时,适应多样化的需求,以重构市域公共交通骨架。

“强化外围地区之间的联动发展,利用沪通、沪乍铁路发挥市郊铁路功能,新增嘉青松金线、南港线等市域线,加强新城、核心镇、中心镇之间的联系,最终实现人口10万人新市镇轨道交通站点基本覆盖。”陈小鸿表示,各新城应规划一条以上区(市)域线通过,强化新城与主城区快速联系,并辅以公交快线,实现新城与主城区枢纽之间轨道交通出行时间40分钟以内,新城与中心城之间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80%。主城区加强轨道交通支撑,张江、金桥等城市副中心未来至少2条轨道交通线路直接服务,85%的就业人员可在45分钟内到达,并预留通过不同线路形成组合环线的可能性。同时,利用中运量交通系统和完善地面公交汽电车线网,提高公交服务的便利度和可靠性。

把道路分给更多人,建议尝试周末淮海路减少车行道

上海2040的目标愿景是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一座创新之城、人文之城和生态之城。陈小鸿认为,2040的目标愿景与城市交通紧密相关。创新之城需要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支撑,人文之城需要营造良好的慢行空间与街道品质的提升,生态之城更要鼓励公共交通、自行车等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

上海目前道路里程18000余公里,是30年前的5倍,但汽车拥有量(不含摩托车)则是30年前的达到了23倍。陈小鸿认为,除了继续加强车辆拥有和使用管理外,未来上海的主城区应完善道路网络功能,需要以公交优先、慢行改善为原则重新分配道路空间资源,“慢行设施只增不减,并全面构建公交专用道系统,把道路分给更多的人。”

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做到慢行空间只增不减?陈小鸿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说难也不难,像浦西内环线以内轨道交通站点600米服务半径基本全覆盖,轨道交通的便利性达到了这样一个程度,那么在现有道路中是否还是需要充分满足小汽车的通行?其实是可以做点减法的,这主要还是观念问题。”

陈小鸿举例说,比如淮海路,是一条商业街,下面有地铁,现在是机动车专用道,但这种道路利用方式一定不是对这条商业街最好的方式。

“是否做一点尝试,在周六周日现有的4条车道只用2条,另外两条给步行和自行车。重新设计一下,看看会带来怎样的变化,淮海路会展现怎样的风情?”陈小鸿表示,如果只能开车,没有人哪来人气,没有人气哪来商业的繁荣?现在有人说只有餐饮业还能在淮海路上继续存在,其它商业业态都在转型。“其实人的需求是不同的,很多人还是希望在闲暇时间逛逛街,所以要有更多的慢行空间。”

陈小鸿认为,现在有的地方通过增加设施实现人车分流,但很多地方未必有条件,所以必须在原有的空间里考虑重新规划设计。现在很多地方轨道交通已很便利,很多道路不需要这么照顾小汽车。

“其实,真到了走路、骑车的时候,才能对这个城市有认识,有体验。比如摩拜单车,就是很好的一种方式。”陈小鸿表示,过去人们乘地面公交,路上走的更多,很容易看到哪里又新开了一家店,但现在城市里很多人开车久了,恐怕都不认识这个城市是什么样子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