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攻坚56条段河道,所有中小河道到明年底基本消除黑臭

孙小静/人民日报
2016-09-24 12:49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编者按】

碧水清流,玩水嬉戏,在一些地方,这样的景象只存在于人们童年的记忆中。取而代之的,是河湖黑臭、鱼塘翻白。对城市来说,不少河道成为黑臭的排污沟,不仅影响城市景观,也危害居民健康。

去年4月,国务院正式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了治水的目标与策略。将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控制目标第一次写入国家治水方略,成为各方瞩目的焦点。“水十条”发布一年多,各地纷纷行动起来,打响城市黑臭水体歼灭战。从本期开始,《生态周刊》连续关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聚焦治理经验与难点、百姓的期待与参与等,希望河流早日碧水畅流,重现生机。

在上海徐家宅河做了8年保洁员,最近一年,陆银福开心多了,“原来的臭水沟变得太漂亮了!” 附近的居民陆祖鑫更高兴,年逾古稀的他,现在几乎每天都来这儿钓鱼。倚着亲水平台,伸出钓竿,轻风拂过,眼前碧水微澜、睡莲摇曳,他觉得日子格外舒畅。

到明年年底,上海所有中小河道、断头河基本消除黑臭状态,水域面积只增不减。”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下基层调研时明确表示,这是“水十条”的要求,也是上海治水的现实目标。

治理后的徐家宅河。 微博@闸北发布 图

十年治理华丽变身,工业废水沟成景观河道

疏浚清淤、纳管截污、生物治理、改善景观,治理黑臭不简单

徐家宅河位于上海北部,是一条区管河道,长近1.1公里,平均宽度约9米。一边硬堤上围着护栏,一边是斜斜的自然护坡,杨柳几乎垂到水面。清亮的河面上,睡莲、菖蒲、芦苇错落有致地生长,两个曝气机翻起白色水花。“种植这些水生植物,可以净化水质。”静安区河道水政管理所所长李滢莹介绍。

面对这条景观河道,很多人难以想象这里原来是一条臭水沟,而且被列为上海要整治的56条黑臭河道之一。

上个世纪90年代前,上海市政管网尚不完善,徐家宅河两岸分布着飞机制造厂、豆制品厂等,这些企业产生的工业污水长期直排入河,黑色河水上漂着灰白的豆渣泔水,腐臭味挥之不去,行人都掩鼻绕行。河岸两边堆积着各种垃圾,不断“蚕食”河道,“最窄的地方,一跳就过河了。”李滢莹告诉记者,顺应民意,从2005年起,河道水政管理所开始治理徐家宅河。

先是河道清淤,通过底泥疏浚,沉积于底泥中的污染物得到有效去除,河水色度、气味等感官指标明显改善,也为水生动植物提供了健康的生存环境。之后净化水质,循环处理河水,使水体内氮、磷等污染物及藻类得到有效控制,并利用曝气装置增加水体溶解氧含量。

水质提升了,河流周围的环境也要有改观。沿岸建设生态护坡,调整陆域及岸坡绿化,使河道绿化层次更分明;修建亲水平台,让景观、生态与民生充分融合。越来越多的居民到这里散步、休憩。

李滢莹说,治理过程中,管理所不断与周边企业沟通,彻底解决污水排放问题。2014年,豆制品厂搬迁至工业园区。次年,飞机制造厂的排污口被封堵。“污染源解决了,水质就稳定上升。”李滢莹拿出一份检测报告,“每升水中氨氮8毫克以内就合格,徐家宅河1毫克都不到;透明度超过25厘米合格,徐家宅河差不多有半米。”李滢莹表示,等透明度达到1米,管理所将再种一些沉水植物,进一步净化水质。

徐家宅河水质改善过程,是上海治理黑臭河道的一个缩影。

单一治河难除污染源,水岸联动才能治本

“河长”信息网上公示,倒逼全力以赴治理

“河里的问题,根源基本都在岸上。”站在许浦港前,闵行区水务局副局长王飞麟感叹道。

闵行区华漕镇许浦村位于三区交界,是上海最突出的“城中村”,外来人口高度集聚,村里人口密度曾高达每平方公里4.3万人。穿村而过的许浦港成了天然垃圾场,黑臭无比。

“城乡接合部地区的城中村,是水环境治理的一大难点。”上海市水务局水资源处副处长韩昌来说,人口众多、违建密集、缺乏污水收集设施,河道被反复污染。“不从源头上消除两岸的污染源,单一的河道整治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015年起,上海全面推进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开展“五违四必”整治工作,即违法用地、违法建筑、违法经营、违法排污、违法居住“五违”必治,安全隐患必须消除、违法无证建筑必须拆除、脏乱现象必须整治、违法经营必须取缔。其中,对于水环境矛盾突出及群众反映强烈的河道周边区块,优先纳入综合整治范围,水岸联动,治理河道。

“我们51天拆了57余万平方米的违章建筑。”村党总支书记钱国忠告诉记者。强大的拆违力度,为许浦港水环境治理腾出了空间。“调水引清,给许浦港‘洗澡’,清捞垃圾逾490吨,再截污纳管、底泥疏浚、生态修复等,许浦港旧貌换了新颜。”区水利管理所副所长茅春曦笑道。

“五违四必”整治过程中,上海将黑臭水体治理与这些区域生态综合治理紧密结合,“市区联动、区区联动、水岸联动、比邻对接,形成了全市一盘棋的工作局面,合力推进全市水环境治理的改善。”韩昌来表示。

许浦港岸边,矗立着“河长公示牌”,河长的名字、职责、工作目标一目了然。王飞麟介绍,上海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当地政府为责任主体。各级党政领导是所联系黑臭河道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就是“河长”。2017年,河长信息还将上报上海市水务局和住建部,在网站上公示——“这样才能全力以赴治理,不能后退半步。”

身边小河成主要治理对象,更注重居民感受

验收合格且90%以上的公众满意,黑臭水体才能“销号”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上海就开始治理黑臭水体。”韩昌来表示。

上海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东缘,长江和太湖流域最下游,区域内河网密布。根据2011年上海第一次水利普查暨第二次水资源普查,全市现有河道2.66万条,长2.53万公里。

1998年,上海启动“母亲河”——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以此为标志,相继开展了中心城区河道整治、郊区黑臭河道整治、骨干河道整治和万河整治行动四大治水项目。通过截污治污、沟通水系、生态治理、营造水景、综合调水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等多种有效措施,城乡水环境面貌明显提升。

2011年,上海河道水环境治理方向从“消除黑臭、改善水质”为主向“稳定水质、修复生态”为主转变,结合城市基本生态网络建设,统筹河道的防洪、除涝、生态、航运和景观等综合功能,持续深化河道整治。

“治水工作并非一劳永逸。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河道水环境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面广量大的镇村级河道水环境质量仍然不够稳定。”韩昌来说,目前上海已启动新一轮河道水环境治理工作,根据所在区域及其污染程度,实施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重污染河道整治工作等工程。“‘十三五’河道水环境治理,将更加关注百姓身边的小河小湖小浜,更加注重沿河居民的感受。”

2015年年底,经调查监测和公众评议,上海将56条段河道确定为建成区黑臭水体,列入《上海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总长度130公里,并纳入国家考核范围。

在编制黑臭水体整治方案时,上海要求“因河制宜”,做到“一河一策”。“各区要委托专业技术机构,系统分析城市黑臭水体水质水量特征及污染物来源,根据水体黑臭程度、污染原因的不同,筛选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效果明显的技术方法。”韩昌来说。

上海对黑臭水体的整治,还将实行全过程监管,针对每条河道,组织开展公众调查评议和专业部门监测评价相结合的效果评估。“治理进展情况定期在上海市水务局网站公布,接受公众监督。经验收合格,且90%以上的公众满意,黑臭水体才算完成治理,才能‘销号’。”

(原题为《上海重点攻坚56条段河道 一河一策,让河浜清亮起来》)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