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种子迷”献礼国庆:用400多种水稻种出“中国地图”

黄勇娣 冯李华/上海观察
2016-09-26 11:22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在上海金山枫泾镇,一方4亩大小的水稻田里,72岁的“种子迷”陈锦祥种出了一幅“中国地图”:在航拍摄像机的镜头下,“中国地图”轮廓分明,各个省份清晰可辨,令人赞叹!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农民种田,无非盼望到了时节能有个好收成。可对老农民陈锦祥来说,他种水稻不仅盼望有个好收成,更让他心心念念的是,稻田里根植着他的爱国情、中国梦。

陈锦祥种出了一幅“中国地图”。  本文图片均为 上海观察 图
稻田版地图,献礼国庆

金秋,沪郊小镇枫泾又到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这些天,镇上中洪村的陈锦祥老人格外开心,因为他今年精心种植的“水稻中国地图”获得了成功,田里的稻穗渐渐饱满,丰收在即。

这所谓的稻田版“中国地图”,是指在田地里用水稻种出中国地图的形状,是一种大地景观。站在高处或用航拍器材俯瞰陈锦祥的“水稻中国地图”,你会不由得赞叹:一方4亩大小的水稻田里,“中国地图”轮廓分明,各个省份清晰可辨。不仅如此,在“地图”的左上方和右下角,还分别用水稻种出了象征枫泾镇的“白牛”和“枫泾地图”。

其实,今年的稻田版“中国地图”,是陈锦祥的二次创作。去年,他就在同样的稻田里完成过一次同样大小的“中国地图”,不过今年重新种植的“中国地图”轮廓更加清晰,颜色更加醒目。

为何要种“中国地图”?老陈告诉我们,他的创作灵感来自金山区已有的大地景观——山阳镇的“巨龙舞梦”和“祥鱼”,其中“巨龙舞梦”便是用水稻种出来的,而其创作者正是陈锦祥的女婿——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山农民画传承人、画家陆永忠。在女婿的启发下,陈锦祥在自己30亩的水稻田里开辟了4亩地,专门用于种植“中国地图”。

陈锦祥
在和“中国地图”相邻的一块地里,是陈锦祥的“种子大会堂”:那里是他培育稻米的试验田,去年他种出了300多种颜色的水稻,今年这一数字又增加到了400多种。稻田版“中国地图”中的稻苗,其实就是从“种子大会堂”里挑选出来的。

种植过程,也颇为复杂:他耗时3个月,在4亩田里划出320个小方格,插下1000多个小标签,再用500多根小木杆和500多米长的草绳标出轮廓,600多个品种的水稻种子种出20多种颜色各异的水稻。看这组数据,就能知道这幅“人工地图”不是一项简单工程。

辛勤耕耘,完成大地“拼图”

种植水稻前,陈锦祥必须要做好“热身准备”:先在纸上画出中国地图并反复练习,熟练后再把4亩地按比例在纸上分成320个方格。“划分好小方格之后,每个格子里插什么秧苗,摆怎样的轮廓都事先在本子上记好,具体操作的时候都按着本子上的标记来。” 陈锦祥说。

从今年6月开始,陈锦祥每天早上5点便早早起床,吃好早饭就直奔自己的稻田,插标记、串联线、插秧苗……一格一格地推进,就像拼图一样,过程缓慢且颇为艰辛。

他说,每个小方格里都有3个标签,每个标签的编号和标记内容都要记清楚,才能在插秧的时候不弄混。“有的是高杆,有的是低秆,颜色上也各有区分。”老陈说,插秧的时候还要在秧苗与秧苗之间保持一定距离,适当分散的密度才能保证水稻吸收充足的养料,健康生长。不同种子培育的秧苗之间还要区分开,这样才能保证成熟后的水稻在相邻省份之间颜色不“撞色”。

“整个过程很繁琐,我年纪大了,时间一长就觉得累。” 陈锦祥说,为了让“水稻地图”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他每天都要关注天气,做好防范台风雨水的准备。不仅如此,他还要经常到地里施肥料、清杂草、除害虫。

在整个创作过程,陈锦祥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以及上万元的财力。但家人十分支持他,无论是老伴还是儿子、女儿,大家都积极出主意,并下地干活出力气。“水稻地图的成功,也有他们的功劳。”

过程虽辛苦,但陈锦祥甘之如饴。眼下,水稻长势良好,“水稻地图”的轮廓也越发清晰。

随着国庆临近,“地图”开始惊艳亮相,进入到11月,水稻金黄,届时沉甸甸的稻穗将给画面以更多的层次和冲击。老陈对此既欣喜,又倍感骄傲。为方便村里乡亲和外来游客参观,他还花了一天时间在稻田边搭起4米高的竹制“观景平台”,让大家可以在高处俯瞰“水稻中国地图”。

育稻达人,爱上以种子作画

陈锦祥用种子作画。
在金山,陈锦祥是出了名的“种子迷”、水稻达人。

1962年,他中学毕业后就立志要为家乡农民选育出几个优良稻种。为收集水稻种子,他的足迹遍布金山、松江、青浦甚至浙江平湖、嘉善的田埂。每找到优良的新品种,他都首先要在自家田里先试种一番。

那时,为了保存好水稻种子,他甚至把爱人给他买衣服的钱,用来买布做成布袋保存种子。为了防止老鼠吃掉种子,他还把布袋拴在了房梁上。

后来,陈锦祥先后在生产大队里干过植保员及棉花、西瓜专管员,实践经验不断丰富。1985年,他去上海农学院学习了4个月时间,掌握了更多的稻种识别、栽培技术等理论知识。

1996年秋,他培育的“82-93”稻种,抗旱能力强,口感香甜,亩产达600多公斤。研究种子30多年来,他在自家田里搞稻种试验,通过收集原栽培品种和生产过程中的自然变异品种不断进行杂交,成功培育了600多个新品种水稻,组成了一个精品层出不穷的“百稻园”,其中就包括69个品系的彩色稻。

陈锦祥所在的中洪村,是“中国农民画村”的所在。小村田园风光优美,不少土生土长的农民画师在此生活创作。耳濡目染下,陈锦祥也跃跃欲试。与一般人用画笔、颜料创作农民画不同,陈锦祥创作农民画使用的材料是彩色的稻米。

采访中我们看到,老陈家中的客厅正墙上挂着一幅彩米画《中国地图》,不同省份分别由黑米、白米、褐米、红米等彩色稻米拼贴而成。地图四周,分别用彩色米写着“美丽中国彩色水稻”、“爱祖国的千山万水”、“爱家乡的一草一木”。

他告诉我们,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他就用彩稻粘贴出了一幅世博农民画,借此表达对世博会能在上海举办的自豪之情。从那时起,彩稻与农民画,原本没有交集的两者因他的创新而融合在一起,一幅幅佳作陆续诞生。

陈锦祥用种子创作出了一幅“世界地图”。
在陈锦祥家,他专门辟出了一间房用于收藏自己创作的稻米画。在这间不大的屋子里,墙上挂满了老陈的画作,有《世界地图》、《春回大地》、《二十四节气》、《枫泾镇标》、《家和万事兴》等20余幅画作。其中,有一幅用彩稻米创作的《中国梦》画作。老陈说:“这幅画就像是我们枫泾人的梦,大家的梦想就像彩色稻米一样五彩斑斓,虽然不一样,但拼凑在一起就是伟大的中国梦。” 

(原题为《上海郊区一位“种子迷”,用400多种水稻种出“中国地图”》)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