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女子为缴诈骗保证金股票全抛,欲汇52万时被上海警方制止

澎湃新闻记者 陈伊萍 实习生 郭弘泰
2017-01-22 13:33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市民张小姐根据诈骗分子的指示,在上海一家宾馆开了一间房,正要网上转账汇款时,民警及时赶到阻拦。52万元积蓄保住了,张小姐深感庆幸,但怎么也想不通民警是如何知道她即将受骗,又如何找到她?

近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走进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谜底一一揭晓。

为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态势,上海在市级层面设立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联席会议,并由市公安局牵头通信、金融监管等部门共同组建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实行防范、打击、治理一体化运作的实战机制,构筑了保护群众财产安全的“防火墙”。

2016年3月21日,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试运行,7月13日正式揭牌。截至目前,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中心已关停涉案电话号码9500余个,封堵涉案有害网站1300余个,冻结涉案资金折合人民币1亿余元,成功劝阻、提醒6万余人次。2016年全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案值同比下降26.6%。

为缴“保证金”受害人将基金、股票等全抛出

近来,犯罪分子巧妙利用普通市民对公检法等机关的敬畏心理,以公检法等机关名义对市民步步诱骗。

2016年6月19日,上海市民张小姐(化名)接到一则电话,对方在电话中说自己是海南省公安局民警,称张小姐涉嫌几百万的诈骗案件,请她协助警方配合调查,并需要交一定的保证金。

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民警介绍,张小姐在被骗子洗脑后,按照诈骗分子的要求,在宝山区某宾馆开了房间,专门用来接受“警方”的“电话笔录”。“骗子要求她开个房间,就是为了规避其家人或朋友知道后对其进行阻拦。”

由于张小姐的工资卡内只有工资5000元,并不够缴纳“保证金”,当晚回到家后,她将自己账户中所有的基金、债券、股票等理财产品全部抛出,并将所得的52万元存入自己的银行卡内。

6月20日一早,按照犯罪分子的指示,张小姐特地去银行为自己的银行卡开通网上支付业务并办理了U盾。上午9点27分许,张小姐又来到了同一家宾馆开了房间,按照诈骗分子要求插上U盾,正要将卡内的52万网上转账给犯罪分子。

10点,派出所民警赶到了宾馆,叩开了张小姐的房门。“我们民警到后,赶紧将张小姐从电脑前拖下来,并将犯罪分子的诈骗手段仔细向她讲解,终让她恍然大悟。”民警透露,如果当事民警再晚到一点,或许张小姐的52万就已经转账出去了。

如何精确定位“潜在”受害人?

其实,民警之所以能这么快作出反应,并及时成功阻止转账,得益于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的大数据的应用。

“您今天15时接到的是一个诈骗电话,千万不要上当,也不要给陌生人汇款。”2017年1月10日,在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内,记者看到值守民警正在逐一拔打电话提醒群众注意防范电信诈骗。

他们是如何在茫茫人海中精确定位这些“潜在”受害人的呢?

记者发现,在案件接报室的正前方墙面上挂着一面巨大黑色屏幕,实时显示着上海全市电信诈骗案发情况,涵盖涉案总金额、各大商业银行转账数据,诈骗电话来源地等数据信息。中心还能整合上海公安各警种的资源,综合形成大数据分析研判机制。通过技术手段,可以从大数据中快速分析出符合电信诈骗特点的电话,及时提醒当事人。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负责人韦健表示,工作人员一旦发现有人可能上当受骗,就会立即拨打当事人电话提醒。如果电话占线还将发送直接全屏显示、必须手动退出的“闪信”,在必要的情况下中心将联系属地派出所出警找到被害人当面劝阻。 

“现在骗子的方法在不断变化,政府推出新政策,骗子就会写出新剧本。”据介绍,骗子手段不断变化升级,中心也会根据他们行骗手法特点,升级相应的技术手段从而加强对诈骗电话和信息的拦截。 

韦健透露,在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接到的报案中,不但发现犯罪分子利用改号软件来假冒他人以110为尾号的手机号码冒充公安民警行骗,也发现犯罪分子改号成银行的客服电话进行诈骗,让市民难辨真假,不乏有人上当。一旦被害人将钱财转账出去,公安机关与犯罪分子比拼的将不仅仅是技术,更是速度!

过去,让民警最为难的问题就是涉案资金的冻结。一般情况下,被害人到派出所报案,需要先做笔录,确定涉案银行后还要申请报批,跨行转账还必须得到两家银行同时许可——一个流程下来至少5个小时。这就给了犯罪分子充足的时间将被骗资金层层分解至“僵尸”账户,等流程走完了,资金往往也早已被提现。

在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记者看到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在内的多家商业银行以及在沪有办事机构的第三方支付中心均派员入驻办公,一旦接到报警可立即共享案情信息,由他们通过内部系统查询并冻结账户。此外,入驻的运营商也能及时封停诈骗号码和钓鱼网站网址。 

韦健介绍,为确保第一时间帮助被骗群众及时止损,中心实行“4班3运转”模式保证“7×24”小时响应案件接报和预警防阻工作需求,各对接、进驻单位也做到“7×24”小时不间断响应,真正实现了“全天候”运作。同时,利用“三方通话”机制,一改传统询问方法和流程,在判断报警人确系遭受电信网络诈骗后,第一时间询问涉案账户,并通过与入驻单位的紧密对接,从机制上优化工作流程,实现了止付、冻结快、查询快、打击快。

探索“跨省市”统一办案模式

以往公安机关在受理电信诈骗案件时往往是按照属地原则进行管辖。由于犯罪团伙拨打诈骗电话并不分区域,各分(县)局在接到众多被骗者报案后往往是各自立案,指向的其实是相似的作案手段和相同的犯罪团伙。

“互联网+”时代的电信诈骗犯罪呈现出非接触性、跨区域作案等全新特征,犯罪团伙与被害人根本无需要谋面,也不拘泥于“一城一地”,传统的侦查办案模式显然已无法适应这种变化、必须改革。如今,群众无论到派出所报案,还是拨打110报警,所有电信诈骗案件的接报信息都直接传送到中心统一梳理、串并、分析。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公安机关积极探索“跨省市”统一办案模式,在部分电信诈骗多发地区派驻工作点,对相似类型案件统一侦查、抓捕。

有了中心的数据支撑,公安机关得以实现对涉案工具的精确追溯,对涉案资金流向的精确刻画,对犯罪嫌疑人的精确识别和关联,进而对违法犯罪行为开展精确的全链条打击。这样既可以从案件的相互印证中寻找更多的线索,也可以有效节约警力和社会资源。

韦健说:“数据大不等同于大数据,数据的运用才是真正的大数据。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的成立打破了以前传统的界限,用一个跨界的、多维的理念来解决问题。在上海市政府的协调下,使得不同行业与政府机关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上海市公安局表示,将以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为契机,继续依托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与外省市的交流与协作,加强公安资源与金融、通信行业资源,以及海量社会资源的叠加整合,推动大数据建模应用由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侦查向刑事案件侦查整体拓展,建立健全具有上海特色的打击犯罪新机制。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