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夜晚首次有了色彩,中国首个先天性黑矇基因治疗临床试验启动

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2022-01-10 18:11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遗传性视网膜眼病是儿童及工作年龄人群致盲的首要病因,因其中绝大多数缺乏有效干预手段,长期以来被称作“不可治”眼病,尽管国际上已有获批上市的基因治疗药物,但动辄上百万美元的“天价药”,让大部分患者望而却步,这一难题如何破解?

一名患者正在开展眼部检查。 本文图片均为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供图

1月10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中心获悉,该院作为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中心,近日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递交了中国首份“先天性黑矇”基因治疗新药注册临床试验申请书。

负责该项目的孙晓东教授表示,先天性黑矇即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一种,中国其实有超过50万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患者,他们中快的可能在二三十岁就失明,慢的会到五六十岁失明。“这类患者由于携带了致病的突变基因,造成其视网膜神经细胞功能损伤甚至完全死亡。由于神经细胞一旦死亡就无法再生,患者视力会随着病情发展逐步丧失,常规的治疗手段对这一类基因疾病基本无效。”

2017年12月,一种名为Luxturna的眼科基因治疗药品在美国上市,能够治疗患有“先天性黑矇”的儿童和成人患者,不过其治疗费用动辄近百万美元,让绝大部分患者望而却步。另外,我国遗传性眼病的致病基因突变谱与国外不同,使得国外研发的靶点类药物对国内患者并不完全适用。

为解决上述难题,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研究团队依托上海市眼视觉光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上海市眼底病重点实验室,联合朗信生物共同搭建针对国人遗传性眼病特点的基因治疗技术平台,并研发了适合国人遗传性眼病特点的基因治疗药物“LX001”。

院方透露,在递交中国首份“先天性黑矇”基因治疗新药注册临床试验申请书前,医院方面已经于2021年6月进行实验性治疗,研究团队招募了自主临床研究志愿者6名,其中年龄最小的患者小易仅为11岁,是一名有着10年病程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老患者”了。

2021年9月16日,小易的右眼接受了视网膜下注射。由于现有的医疗技术很难将正常基因直接注入发生基因突变的目标细胞内,研究团队甄选、优化了特定的AAV腺病毒。

2021年12月16日,在接受注射后的3个月,复查结果显示,小易的右眼状况良好,视力从原先的0.05提升到了0.1,更为可喜的是,小易的暗视力大大提升,在楼道、停车场等稍暗的地方也能独立行走了,对她来说,夜晚第一次有了色彩。除了小易,其他5位在实验性治疗后,视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明显改善。

孙晓东教授表示,此次医院递交国内首个“先天性黑矇”基因治疗新药注册临床试验申请书,其意义不仅仅只是让数万名先天性黑矇患者摆脱失明,它更意味着医院在国内率先成功建设了基因治疗的临床研究体系,打通了生物医药研发-生产-临床应用的产业闭环,对于其他疾病的基因治疗具有示范和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高文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