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两会快评|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破解不敢生、不愿生

澎湃特约评论员 木弈
2022-01-20 15:43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儿童友好城市”,上海等来了官宣。

1月20日上午,龚正市长在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今年,上海将新增普惠性托育点60个,全市一半以上的幼儿园开设托班。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建设儿童友好城市。

对养娃一族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期待已久的好消息。上海此次将“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把60个普惠性托育点、一半以上幼儿园开设托班等具体指标纳入今年计划,正是听到了大家的呼声,回应了市民的诉求,用实际行动来诠释“人民城市”的内涵。此举除了可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之外,还有助于提振整座城市的生育意愿,对冲社会老龄化的负面影响。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大多数人的生育年龄普遍偏晚,对孩子的投入和期待相对较高,而与儿童相关的社会资源、公共服务等却仍有较大缺口,导致育儿成本居高不下,并直接影响到生育意愿:没生的不愿生,已生的不敢多生。

几年前,我有一位朋友的父母生病,孩子仅一岁半,她找遍了家附近的幼儿园,但都不接收3周岁以下的孩子。最后,她不得不把孩子送去了早教机构开设的没有营业资质的托班,每个月5000多元,又贵又不放心,但也别无选择。

让她感到开心的是,近年来,上海持续出台相关政策,全市范围内的普惠性托育点越来越多,很多幼儿园也都增开了托班,不仅解决了父母的燃眉之急,也让更多孩子在更好的成长环境中健康快乐地长大。

儿童不仅是家庭的希望,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如何打造儿童友好的环境,让他们健康成长,一直是上海高度重视的话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等多方也持续呼吁,帮助政府部门出谋划策。

近年来,上海除了拓宽普惠性托育点、爱心暑托班等公益性托管服务的覆盖面,还着力于增加儿童设施、落实“双减”政策、关注儿童安全和心理健康等等,向着儿童友好城市的方向不断推进。

去年7月,上海又出台了《上海市妇女儿童发展“十四五”规划》,在儿童健康、儿童教育、儿童安全、儿童福利、家庭养育等方面都提出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具体举措,比如:构建并完善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满足学龄前儿童养育教育需求,严控儿童意外伤害,促进中小学减负增效等。

在国家层面,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也已正式发文,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去年9月30日,国家发改委等23个部委印发《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推动儿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儿童友好要求在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等方面充分体现。

在当今人口老龄化与少子高龄化并存的背景下,“一老一小”的服务供给都亟待升级。因此,加快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要过程,也是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过程。

要看到,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策、服务、设施、环境等方方面面。但是,确立目标,本身就是实现目标的第一步,“儿童友好之城”的实现不会遥远。

    责任编辑:沈彬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