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家庭医生制度”覆盖上海社区,慢性病老人无需反复跑大医院

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2017-03-26 11:35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一次签约改变了李峰和他妻子几十年的就医习惯。

1995年,71岁老人李峰因房屋动迁,与68岁的妻子沈六六从市中心搬到了郊区,两位老人都是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控制,郊区周边没了三甲医院资源,看病、配药成为一大难题。

“一个月要跑大医院2次,每次都是配足药量,挂号、排队、拿药、付费整个流程下来筋疲力尽。”李峰坦言,当他所在的龙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制”时,他们还搞不懂签约有啥好处。但渐渐地,随着家庭医生制度的推广与完善,以及慢病长处方的试点工作,他们渐渐尝到了“甜头”。

据上海市卫计委数据统计,上海自2011年起启动家庭医生制度构建以来,已覆盖全市所有社区,签约居民超过1000万人。据上海社会调查研究中心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居民对家庭医生制度的知晓率达到88%,92.1%的居民表示找家庭医生就诊方便,对家庭医生服务态度与服务效果的满意度分别达到95.5%和89.1%。

在家庭医生制度基础上,上海又开展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构建了分级诊疗制度,使得社区慢性病老人可以免去反复跑大医院的麻烦,在家门口就能配到药,社区家庭医生就像他们的健康管理专家,时刻提醒他们如何控制慢性病,还提供多样化的免费体检服务。

解决配药难题,为签约居民减少医疗费用

李峰和沈六六居住在闵行区龙柏四村,都患有冠心病,刚从市中心搬来时,他们一个月内要跑三甲医院2次才能配足用药,最让他们苦恼的是,经常周一看的是这个医生,过几天去看是另外一个。“三甲医院医生忙,病人也多,不可能像社区医院的医生那样了解我们的病情。”李峰说。

2011年上海启动家庭医生制度,两位老人就成为了社区首批签约者,关于签约者的健康信息都被家庭医生录入系统,包括年龄、居住地、病史、过敏史、用药等信息,这项签约服务以居住地为单位,对本市常住居民开放。

李峰坦言,这一制度给自己带来的便利并非一朝一夕。尽管家庭医生服务很周到,但他时常服用的三种药物——泰嘉、可定、47.5毫克倍他乐克,在龙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不到,他为此也需要经常跑去大医院配。

从2015年起,两位老人在家庭医生制度的基础上又签约了“1+1+1”服务,才真正感受到了社区医院新一轮改革带来的红利,配药不再成为难题。

上海市卫计委主任邬惊雷表示,“1+1+1”签约模式算得上是家庭医生制度的2.0版本,居民可以在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的基础上,再选择一家区级医疗机构、一家市级医疗机构进行签约,形成自由签约医疗机构组合,这一模式优先满足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居民的签约需求。目前,上海89%的社区都已经启动“1+1+1”签约试点。

通过“1+1+1”签约试点,李峰和沈六六除了选择龙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还选择了闵行区中医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选择闵行区中医医院主要是考虑到路近,打车一个起步价,夜里突发疾病就去那里看。”李峰说,尽管签约了“1+1+1”,但他也经常去其他一些二三级医院看,如瑞金医院、中山医院等,签约并不会限制看病,签约一年多来他反而花钱少了,花的精力也少了。

李峰算了一笔账,以往去三甲医院配药,三种药物一个月加起来需要花费511.2元,自付比例30%,他要拿出153.36元,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于“药品零加成”的实施和医保报销比例不同,三种药物总价只要416.97元,自付比例10%,他仅仅需要拿出41.7元即可。

“这样下来,我一年可节省1628元,再加上我老伴,两个人每年可以总共省下3600多元。”李峰坦言,这其中不仅仅省下的是药费,还有挂号费,他持医保卡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免挂号费,看病配药也更加方便了。

重点服务60岁以上慢病老人,今后有望向儿童推广

随着老龄化的发展,慢性病患者逐年增多,对于像李峰和沈六六这样长期服药又相对固定的老年患者来说,反复跑大医院一来占用了优质医疗资源,二来也让看病配药变成一种负担,尤其是对于郊区居民来说更累。

家住嘉定区马陆镇的77岁老人沈德斌同样有这种感受,有35年糖尿病史的他原先都跑去瑞金医院总院配药,一年多前他搬来马陆镇居住,每次去瑞金医院要乘2趟公交、1趟地铁,加上挂号排队,要花去一天时间,而真正看病时间只有几分钟,也就是让医生开个药。

如何破解这种局面?随着家庭医生制度的完善,患者、家庭医生也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权利”。邬惊雷介绍,签约“1+1+1”患者可享受签约就诊各项优惠倾斜政策,包括健康评估与针对性健康管理、签约医疗机构内预约优先就诊、预约有限转诊至上级医院,上级医院拿出50%的专科和专家门诊预约号源,提前50%时间优先向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开放。

闵行区龙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杨建玲解释说,全市38家三级医院、156家二级医院的专科门诊号源,如今都可以在微医等平台看到,一般可提前一周进行预约,但对于她来说,提前2周就可以帮签约居民预约到。截至目前,全市8000名医学专家都被纳入到预约挂号平台中去。

杨建玲解释,她曾在门诊听到一个病人抱怨想要挂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一个专家号,“早上7点29分起来用微医网站抢号,失败了,再让孩子去医院预约也失败,最后在我这里很轻松就挂到了。”

“家庭医生”的作用还不仅局限于此。以往,因政策限制,一般用药固定的慢病患者一次只能在大医院开1-2周的药物,如今可在签约的家庭医生那里一次性配到1-2个月药量,减少往返跑医院的次数,这就是所谓的“慢病长处方”。在社区医院甚至还可延续上级医院用药医嘱,这又被称为“延伸处方”。这些药物可以通过第三方物流直接配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患者可以动态地从手机短信中得到信息,或由家庭医生电话通知,随时上门取药。

沈六六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她签约家庭医生6年来,真实感受到了好处,“60岁老人可以免费在社区体检,进行大肠癌筛查,免费测血糖,还可以免费去一些大医院做螺旋CT等检查,这些检查要么是在家门口,要么就是有大巴直接开到家门口送我们去医院,非常方便。”

截至目前,上海有超过1000万人签约家庭医生制度,其中签约“1+1+1”服务的居民也达到100万人,同时现阶段平均每天还以8千到1万人的数量在增长,今年1+1+1签约模式有望覆盖到所有社区。

但沈六六也谈到,如今,不少人群还对“家庭医生”有着不理解甚至误解,“我们身边也有人错误地认为,签约了家庭医生,去哪里看病就会被限制了,其实他们可以让我们用一种最便捷、最快速的方式看到好医生,又能管理好自己的健康。”

邬惊雷透露,随着家庭医生制度的完善,惠及的人群会更多,不仅仅只有60岁以上慢病老人,还有望向儿童推广,可以在预防保健、免疫接种、常见病多发病治疗等方面给儿童和家长提供便利。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