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梦•申城美|上海姑娘投笔从戎,退伍后完成遗体捐献登记

澎湃新闻记者 邹娟
2017-04-24 08:53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编者按】

近年来,“中国梦•申城美”典型报道已逐渐成为上海媒体传播社会正能量的知名品牌,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欢迎。

从3月27日起,澎湃新闻将继续于每周一推出新一批的“中国梦•申城美”典型报道。与往年所不同的是,在启动今年先进典型集中报道的同时,还将开设“身边典型”征集平台,向广大市民征集身边的先进典型,让基层涌现出的各类典型人物在“感动”你的同时,也感动更多的人。

张卓韧,复旦大学经济学院16级硕士研究生。文内图均来自 张卓韧

想起那两年的经历,张卓韧觉得“乐在其中”。

2014年,上海姑娘张卓韧在复旦大学本科毕业后,投笔从戎。虽然早有准备,但真的进了军营,张卓韧还是费了一番功夫去适应。

张卓韧说,虽然进的是空军营,但2年没上过飞机,多少有些遗憾。在军营中,她上班执勤,下班打扫卫生干活,包括下厨房帮忙洗菜配菜,也包括清扫被鸟粪弄脏的路。但张卓韧说,走过来看,自己倒是“乐在其中”。

之所以走进军营,张卓韧说,她从小就觉得“军人很不一样,每次看到穿着军装的人,都不禁回头多看几眼”。本以为进了复旦,自己的梦想破碎了。但看到大学生征兵宣传时,她知道,机会来了。

张卓韧寒假在敬老院做志愿者。

“意外”实现军人梦

2年,对于一生来说不算长,但足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2014年,复旦大学经济学系本科毕业后,1992年出生的上海姑娘张卓韧,说服父母,投笔从戎。2年后,义务兵役结束,张卓韧回到复旦大学攻读经济系研究生。“怎么让人生有价值”成为她常常思考的问题。2017年初,还是研一,张卓韧便完成遗体捐献登记。

和很多人爱电视剧的军人形象不同,张卓韧说,自己一部军旅片都没看过。但是,从小就觉得“军人很不一样。每次看到穿着军装的人,都不禁回头多看几眼。”

高考进了复旦,张卓韧原本以为,自己当兵的梦想就这么破碎了。没想到机会居然再次来临,当她看到武装部的大学生征兵宣传时,就知道,她的机会来了。

要知道,本科的时候,张卓韧一直坚持锻炼,虽然大三大四不用刷锻,但她还是坚持每天在复旦南区田径场跑步。

机会总留给有准备的人。入伍报名时,她顺利通过体能测试。

接下来是过父母关。

起初,家人反对她当兵,“一个女孩子何必去吃那些苦”。“万一在部队里不适应怎么办?”“这一耽搁就是两年,以后工作成家全比别人晚”……

但拗不过女儿坚持。最终,父母反对也没办法。

“生命不仅有长度,也有深度,还有浓度。当兵两年,我所经历的锻炼、所收获的成长,是我迄今为止有限的人生中最为深刻和丰富的。”张卓韧说:”当初完全没有想到,短短的两年,竟会在我的生命史中留下如此深的印迹。简言之,用毛主席的话来说,从军使我‘经风雨、见世面’,虽称不上脱胎换骨,但至少有所进步。”

乐在其中,完善自己

当然,虽然做足了心理准备,但真的进了军营,张卓韧还是费了一番功夫去适应。

比如,招兵海报上,蓝天白云大海绿地,虽然进的是空军营,但张卓韧说,2年没上过飞机,多少有些遗憾。

而进去之前,原本以为自己可以学很多本领,但没想到,做的绝大多数都是基础工作。上班执勤,下班打扫卫生干活,包括下厨房帮忙洗菜配菜,也包括清扫被鸟粪弄脏的路。

但是张卓韧说,走过来看,自己倒是挺“乐在其中”。

比如大家都熟知的军训。其实军营里的军训非常科学,也非常循序渐进。刚开始自然是军姿站久了就东倒西歪,但是改变也是明显的,“你能完全感受到一种由内而外的形象气质改变。说来也奇怪,人也是这么一点点更加自信的”。还有跑步,以前自己咬咬牙跑完就好,但在军营,强调的,是大家一起跑完。集体的概念也就一点点形成。

11月的时候,新兵营晚上仍然穿着短袖训练。“因为一运动就热了。”但是刚开始的时候冷啊。起初,张卓韧没适应,冻感冒了,还发烧。

在这同龄人的家里,肯定是吃药、睡觉、喝水,至少什么也不做,休息。但是,在军营里可不是。该干嘛还干嘛。

张卓韧说,这些小事其实不足为道,而我适应起来却花了不少时间。当我学着走出娇生惯养的模式时,一片新天地正向我展开——生命(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并不像我所想象的那样脆弱。

退伍后,张卓韧想起很多年前,就听父母在商量要捐献遗体;后来又在新闻报道中看到医学生解剖课上的人体标本严重短缺。想着,张卓韧便去了接收站登记捐献遗体。当身边有人表示不理解时,她便对自己说:人不应当处处随和从俗皆大欢喜,而要有所坚持、有所追求,坚守人生的理想,追寻生命的意义。

当然,当兵回来,张卓韧也常常被问到,“有没有谈男朋友”。“想找一个怎样的人”?被问多了,张卓韧也认认真真想起这个问题。不过,她说:与其多想找什么样的人,不如完善自己。

回来后,张卓韧特意去了复旦大学老校门,看到“敬业乐群”的题匾;又去了枫林校区,看见上海医学院的院歌“人生意义何在乎?为人服务。服务价值何在乎?为人群灭除痛苦。”她发现这其实是一种精神的两种表述。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