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劳动者之歌|创新管理善用科技,上海交通大整治成效显著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李佳蔚
2017-05-01 11:56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对于任何一座国际化超大型城市而言,交通问题都是一道棘手难题。

上海自2016年推进交通大整治以来,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据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今年3月统计,开展交通大整治一年间,上海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3.8%、14.7%、38.0%,其中机动车违反交通信号、超速行驶引发的事故数分别下降65.2%、48.9%,九成受访群众对大整治成效表示满意。

而这份颇为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有着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一系列改革措施和创新手段。

2017年4月24日,上海市总工会印发了关于表彰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章)的决定,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荣获2017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

2016年7月25日,上海大渡河路,普陀区区级机关志愿者在路口执勤。刘嘉炜  澎湃资料

勤务机制改革效果显著

不少上海市民们发现,如今街面上的警力更多了,交通秩序更多由法律法规规范、靠标识标线保障。而交警们则聚焦现场执法,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查处整治交通违法行为上来。

工作模式的变化和交警总队全力推行的改革措施密切相关。

“以前交警是单打独斗的,在交通大整治阶段,我们把‘队所联勤’、‘队社联动’机制予以了固化。”4月26日,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勤务处民警何佳晨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这项机制对大整治效果的长效持续而言至为重要。

交通管理不会是交警部门的“单打独斗”, 应是各个社会单位广泛参与的一次“共建共治”。何佳晨介绍,经过交警总队参与筹划,上海在市区和郊区城市化地区划分责任区,每个责任区设立一个交警大队,对应若干街道和派出所,全市目前共整合形成了96个责任区大队,细化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片区、每一个民警。

同时,实行“队所联勤”、“队社联动”制度,组织派出所民警在日常工作的基础上,参与配合交通执法管理,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交通管理。

“这样一联勤,我们的触角延伸得就广了。”何佳晨说。

4月28日,家住上海市延安西路1066弄的居民董莉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她切身感受到了交通管理带来的便利性。

“我们这个弄堂地理构造比较特殊,道路很窄,居民和车辆很多,加上旁边两家酒店和一座商务楼人流车流复杂,所以经常堵得死死的,别说开车了,连走路都不容易。”董莉表示,她所居住的地方由于属于非市政道路,以前没有得到有效管理。

而“队所联勤”、“队社联动”机制使这一难题迎来了转机。今年3月以来,交警部门会同当地新华派出所、张家宅居委会以及周边几家企业,共同协商,将原本双向进出的道路调整为“单循环”同行方式,并设置导向标识、标线。为了避免相对狭窄的路面停车较多的问题,其中一家物业公司还开放了部分停车位供居民低价使用。最后经过多方努力,这里通行状况大为改观。

“延安西路属于上海交通的主动脉之一,其实这个小区和弄堂里通行不畅很容易导致延安西路的拥堵,但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机制联合各方,这个问题就很难解决。”长宁公安分局交警支队民警蔡朕仪向澎湃新闻记者解释。

前沿科技精准应用

2016年6月23日上午,上海中原路翔殷路,交警对违法变道的机动车车主进行处罚。朱伟辉 澎湃资料

高效的交通治理当然也离不开高科技助力,交警总队敢为人先,做到了将科技信息化手段创新应用。

浩荡车流中一声刺耳喇叭响起,路口附近一个显示屏上立即显示出违法鸣笛车辆的牌照号码,执勤交警手机上迅速接收到四组照片:鸣笛车辆的具体位置、喇叭声源模拟图、车辆近景和车牌特写。

这样略显“科幻”的场景,其实是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联合科技公司开发的“违法鸣号现场查处辅助系统”的实际应用,原理是利用基于军用技术中定位狙击手位置的声呐监测手段,对一定区域内机动车违法鸣号行为进行实时采集。

4月26日,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科技处副处长罗文彬告诉澎湃新闻记者,2016年8月下旬,交警总队科技部门在延安中路近华山路和局门路近徐家汇路路段,试点安装建设了“违法鸣号现场查处辅助系统”。该系统综合利用基于声呐阵列检测的声源定位、视频检测等技术,可对一定区域内机动车鸣号的违法行为进行实时采集。

“在建设初期也遇到了很多技术上的困难,不过我们一直在跟踪相关设备的运行情况,每周都去各个设备点进行实地测试,不断对设备运行进行调整优化。”罗文彬表示,现在软件版本已经从1.0升级到2.0,声音的定位率比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从一开始的50%到60%,提升到了现在的80%左右,而且差错率有了大幅度下降。

实际上,声音的检测和定位要比传统的电子警察更加复杂,传统电子警察主要依靠视频检测技术,相比之下,声音显得难以捉摸。“声音最大的问题就是它的不定向性。比如高架的路面和立柱会对声音捕获的准确率带来很大影响,声音会反射,反射之后的定位就可能产生误差。”罗文彬称。

“我们对高科技应用非常重视,这套设备一直在进行优化,现在设备的准确率已经非常高了,对违法鸣号行为的查处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罗文彬告诉记者,据统计,2016年11月1日至2017年3月7日,该系统在此路段采集到机动车违法鸣号行为7844起,平均每天约66起。交警总队科技部门将继续跟踪该设备的应用情况,在技术上不断优化完善,并视情扩大试用范围。

面对超大型城市交通治理难题,正是这些前沿科技手段的精准运用,解决了有限警力的瓶颈,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点,确保了此次上海交通大整治能够全天候、全覆盖、严在日常、严得长久。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