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对,你没看错,上海首个“沉井式”停车场有望今年实施

澎湃新闻记者 陈逸欣
2022-02-24 12:11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十三五”时期,上海全市小客车泊位总数增长约80%,“十四五”期末,全市小客车泊位数较“十三五”期末增长约21%,增速明显放缓。近日,《上海市停车行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出炉,明确扩大增量、盘活存量,同时积极探索新型停车技术,实现有限空间最大化利用。

“在大型城市,停车泊位的需求不可能无限满足。”上海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四级调研员梁华军告诉记者,2020年,上海全市注册机动车469.1万辆,在上海购买保险的外牌车辆为154.9万辆,两者相加超过600万辆。而截至2020年底,全市小客车泊位总数约534万个,供需之间存在不小的缺口。

“十四五”期间,上海停车行业将坚持总量控制与适度供给,以差异化、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尽可能弥合供需的差距。一些原本不曾被关注的点位也将叠加停车场功能,比如公园绿地、民防设施、学校操场、交通枢纽、无法独立开发土地、高压线地下空间、既有未利用空间等地上地下空间,通过政策的突破和创新,有潜力实现新建设施的落地。

“为了实现有限空间最大化利用,上海正在推进新型停车技术的落地。”梁华军表示。

据介绍,今年上海首个“沉井式”停车场有望在静安区实施。该项目位于静安区,计划配合新建公园绿地同步建设,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地下车位有300个,可服务周边小区、公共机构等。“它比普通地面停车库更加节省面积,普通地面停车场如果要停200辆车,起码需要6000平方米左右,而同样能停200辆车的‘沉井式停车库’只需要300平方米。”梁华军说。

因这一新型技术在上海未有先例,在消防、建设管理等方面都需仔细研究,项目目前进入方案论证阶段。而根据《规划》,至“十四五”期末,上海预期利用垂直盾构(VSM)、停车机器人(AGV)以及其他智能停车新设备或新技术,具备技术先进性并发挥明显成效的示范性新型智能机械车库项目数量达到20个。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共享泊位3.13万个,平均利用率在70%左右。根据《规划》,至“十四五”期末,停车共享泊位数量保持上涨的同时,平均利用率将达到80%。

在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上海还将积极推进智慧停车场库建设。《规划》提出,综合利用高位视频、地磁设备等智能感知设备,在全市收费道路停车场分级建设智慧道路停车场,推进实施“视频监管、人工巡查、限时停放、超时处罚”的智能化管理模式,以及“短停优惠、长停累计、电子缴付、征信管理”的差异化收费模式。

位于浦东新区张杨路(浦明路—滨江路)的上海首个示范型智慧道路停车场。本文图均为受访者提供

位于浦东新区张杨路(浦明路—滨江路)的上海首个示范型智慧道路停车场。

上海首个示范型智慧道路停车场已在浦东新区张杨路(浦明路—滨江路)试点运行。至2025年底,示范性智慧停车场(库)和示范性智慧道路停车场数量均要达到100个以上。

    责任编辑:邹娟
    图片编辑:金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