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体罚学生教师自杀,这样的谣言为何就是有人信

沈彬
2017-05-12 08:10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5月11日,“夏X老师体罚学生之后悬梁自杀”的谣言在网上热传。

这篇微信公号文章称,2017年4月6日,四川省茂县凤仪小学夏X老师体罚学生,用抽拉教鞭打了何X臀部,之后受到教育部门记过、调离原学校等处分。文章称:4月17号,这位夏X老师悬梁自尽了。文章进一步煽情说:“自始至终,似乎没有人对夏老师的舍弃休息时间辅导学生的无私奉献进行欣赏,似乎没有任何方面对一个教师进行些许保护,《教师权益保护法》又保护教师什么呢?教师是个群体,却又如此孤立,悲凉!”

目前,茂县当地已经对此做了辟谣,根本没有自杀的事。但是,文章的煽情起到了作用,不少网友说:“老师太可怜了”“谁让你这么有责任心?”

但是,如果教师真的自杀了,她之前打孩子的行为就对了吗?他就能站到道德的高地上了吗?之前教育部门的处分就错了吗?

要警惕用“比惨”游戏,“谁死谁有理”来绑架社会,绑架舆论。

谁是这次谣言的始作俑者,目前尚不清楚,但是这则谣言显然满足了一些教师的不良情绪预期,不少老师对于“体罚学生的老师自杀”发出了惺惺相惜、兔死狐悲的感叹。互联网社交天然有社群化、“抱团”的倾向,但这不应变成谣言的共鸣场,小圈子搞自我悲情化,进而企图与法律公序“谈斤两”。

2014年一则“李芊医生”的虐心谣言,在医学圈里疯传:“北京医生李芊在火车上救助急产孕妇,被法院认定为非法行医,赔偿1.4万余元”。之后,警方找到谣言的始作俑者——竟然是河南省某地的一位医生,甚至其还拥有市政协委员身份和在读博士头衔。这就是典型的用谣言发酵职业群体内部不良情绪,相互感染。

再比如,去年7月,公安部刚刚明确表态,对群众围观拍摄,如不影响执法民警不得干涉,民警要习惯在“镜头”下执法。措施刚一推出,网上就有人编得有鼻子有眼睛的“缉毒警察执法被拍摄后暴露身份,遭到凶残报复”。

每个公民都应该守法敬业,遵守职业道德、行业规范,违法、败德就应该受到相应的处分。作为行业共同体成员,应该想的是如何避免问题重演,也可以建设性的提出解决方案,但不是屈从于“比惨”的诡辩术,混淆基本的是非。

老师不能打孩子,打了就该受处分,是非明确。自杀的煽情谣言在用“谁死谁有理”绑架社会公正,社会心智不能被谣言牵着鼻子走。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