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强国追梦:百余年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

周晔
2022-02-27 10:12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2月24日的一封重要回信,正被青年人们热议。

习近平同志亲切称呼中国单板滑雪运动员苏翊鸣为“翊鸣同学”,指出“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少年成就梦想的时代”,并勉励广大青年心系祖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为祖国和人民贡献青春和力量。

在此之前,2020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师生回信,赞许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1920年8月首译《宣言》“为引导大批有志之士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投身民族解放振兴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出“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寄语青年师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两封重要回信对“90后”“00后”青年群体取得的成绩高度肯定,对青年人坚定理想、奋发有为提出殷切期望,字里行间能读出“强国追梦”是中国青年运动的鲜明主题。

百余年前,中国青年运动发轫于“强国追梦”的初心中。1905年,腐朽的清廷废除科举、欲行新政,依旧无法改变旧王朝倾覆的命运。是年,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科学与爱国思想不过时”的复旦发起人严复起草并联名张謇等有志之士发表了《复旦公学集捐公启》,拉开了正式创办复旦的大幕。

复旦大学档案馆馆藏

启事开宗明义:“以中国处今日时势,有所谓生死问题者,其惟兴学乎?问吾种之何由强立,曰惟兴学;问民生之何以发舒,曰惟兴学。欲地力之任乎,非学其术末由;欲治法之善乎,非学其效莫致。他若进民行、卫民生、言除旧、言布新,皆非不学无术者所可幸成”,将卫民强国、兴学追梦、作育青年立为建校初衷。

1919年5月4日深夜,复旦大学国文教员、《民国日报》总经理邵力子在报纸编辑部接到关于“五四”的专电后,立即打电话到学校,告知后学们北京学生运动情况。5月5日上午八时半,他又赶到学校,亲自敲响上海“五四运动第一钟”集合学生,详细报告北京情况,并且说:“我们学校里面的同学,对于国家观念,是比较完备的,今儿……再不表示我们刚毅果敢的精神,那不独辜负了学校平日的训诲,你们自己又怎样对得起你们自己的良心呢?”

5月8日上午,复旦同学召开紧急会议,决定邀请各大中学校代表来校讨论筹建上海市学生联合会问题。下午4时,31校81位代表齐集复旦大学,在湖心亭第四教室开会,共同推选复旦大学学生何葆仁为临时主席,程学愉(天放)为临时书记。何葆仁宣布开会目的:“目前国家面临危机,我们青年学生应该共同商讨,提出统一的正确主张,才能对国家的前途有所补救。”

11日下午,上海各大中学校在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51号召开上海学联成立大会,选举何葆仁为会长,翟宣颖为文牍、朱承询为副会计。之后又推选出复旦程学愉为评议部副议长、桂勋刚为交际部长。上海学联的成立和组织领导使得“五四”这场发端在北大、呼应于复旦的青年运动在沪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有组织的阶段,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阶级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28岁的陈望道等一大批中国青年看清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主动探索救亡图强的道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打下了基础。毛泽东同志对此评价道:“五四运动时期虽然还没有中国共产党,但是已经有了大批的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陈望道更是旗帜鲜明地指出这场青年运动的时代价值:“一批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则在人民群众中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把这个文化运动导向更前进的方向,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革命运动。在五四运动的基础上,不久终于出现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

1920年8月22日,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领导下,中国共青团的早期组织暨第一个团组织——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法租界霞飞路新渔阳里6号(今淮海中路567弄6号)成立。团的发起者有陈望道等8人,由俞秀松担任书记。“建团八人”中俞秀松、施存统等3人是陈望道的学生,连同陈本人在内,占了半壁江山。

1957年3月4日,复旦大学校长陈望道谈及当年建团的初心使命时说:五四运动后“青年要求进步、要求找出路的心很切,很需要有人指点”“我们曾为他们安插住处,给他们补习功课。以后,在他们中间发展了团员”。所谓“指点”就是用刚刚译出《宣言》中的马克思主义来武装青年头脑,“补习功课”的处所就是党团早期组织创办的“外国语学社”、社址即新渔阳里。时任党的早期组织劳工部长(又称工会部长)的陈望道利用课余给青年学生和工人们开办政治讲座,讲解《共产党宣言》。时年22岁的学社学员刘少奇后来回忆:从《宣言》中,“我了解共产党是干什么的,是怎样的一个党,我准不准备献身于这个党所从事的事业,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最后决定参加共产党,同时也准备献身于党的事业。”

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选举施存统为团中央书记,俞秀松等为团中央委员,团组织的正式成立为中国青年运动开启了崭新篇章。这一时期,陈望道任教国文系的复旦大学首开高校先河,早在1924年1月就建立了团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江浙皖区兼上海地方执行委员会组织部在该年9月18日给团中央的报告中称,“1924年八九月间,上海共有11个团支部,复旦大学社会主义青年团编为第五支部,有团员5人(上海共有团员195人)”。

又据《上海青年志》统计,“1924年1月,上海有团支部9个,复旦有团员7人”。百余年来,中国青年运动虽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展现出不同的历史画卷,但“强国追梦”的主题始终没有改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迈进,“这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也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中国青年运动要“紧紧围绕、始终贯穿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主题,让广大青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一百年后,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强国追梦”新的时代内涵和历史使命。站在“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当青年学子喊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号召广大青年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这是对中国青年运动“强国追梦”时代主题的具体展开和实践要求。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新的《历史决议》更是把“抓好后继有人”作为党的根本大计并指出:“教育引导青年党员永远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在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这就使得“强国追梦”这一主题在“根与魂”上有了新的时代指向、在“践与行”上有了具体内容要求,为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提供了重要遵循。

2月16日新学年开工首日,复旦大学党委就提出抓住党的二十大召开和建团百年契机,实施“强国追梦铸魂育人”行动,引领青年不忘老校长陈望道建团初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引导青年把爱党情、报国志转化为强国行,自觉走上青春梦想融入复兴梦想的人生之路——这将不失为中国青年运动的鲜明时代主题增添生动的注脚。

(作者系复旦大学党委党校办主任兼《宣言》展示馆党员服务队指导教师)

    责任编辑:沈彬
    图片编辑:金洁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