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家评上海高考作文“预测”:命题很聪明,是考察也是提醒

澎湃新闻记者 周航
2017-06-07 14:27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2017年高考作文题纷纷亮相。

今年,上海新高考首篇作文以“预测”为题:“预测,是指预先预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这个题目很聪明,还是比较新颖的。”对于这一命题,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主任张中良教授认为,这给了考生很大的发挥空间,可以从正反面两个角度出发讨论。

“高考题目好不好,一个标准就是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张中良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根据这个题目,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经历、家庭教养、社会背景、学校教育等,都融入进来,各有内容。而不像一些作文题目,老师训练过多次,得到的都是千篇一律的结果。

张中良认为,这个题目对学生也不算太难,多多少少都能写,只是写好写坏,思考深浅的问题。

复旦附中语文教研组长黄荣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今年的上海作文题延续了过去几年“思辨类”的命题方式,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就这个题目本身而言,是引导学生更好去认识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个体的命运跟社会的关联性。”黄荣华说,这个题目的出发点在于宇宙万物,息息相关,而学生从正反两面都可以去论述,关键是对生活本质有更好的认知和理解。

“正面来说,可以写研判时代风云,做时代的弄潮儿,把自己跟生活联系在一起。宇宙万物,息息相关,认识其中的规律,知道的越多,就可以预测越多。”黄荣华说。

黄荣华说,该作文题从反面也能论述,“不可能完全认识宇宙,不可能完全预测,本质上不可预测。”

除了这两种基本思路,黄荣华也表示,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进一步论述人事与天命的关系。“就像欧阳修《伶官传序》说的‘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当然也可以反过来说,‘虽曰人事,岂非天命哉’。”

黄荣华还告诉记者,上述三种思路外,更深层的是第四种思路,即抛开预测不预测这一说法,去论述好的生活可以在预测之外。

“我生活一天,我就积极去做一天的事情,按我自己的节奏、步骤,去把事情做好,预测和我没什么关联。”黄荣华说,“我做一个相信自我的人,相信自己能主宰生活,我觉得我们现在更缺少这样的人。”不过,他认为,想到这一层对学生来说有难度。

这一观点和张中良不谋而合。张中良认为,现在很多学生没有目标性,对未来缺少设定,这次作文命题对考生,对社会也是一种提醒,“学生要有自己的想法,要有自己的志向。”

“不能大家都是随遇而安,总得有一部分知识分子要有信念,有担当。”张中良说。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