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扎多高的栅栏才能拦住暴力伤医?

胡印斌
2017-07-12 14:32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7月11日,国家卫计委网站公布的一份文件,亮出了一套严惩伤医、医闹行为的“组合拳”:二级以上医院(含妇幼保健院)建立应急安保队伍,开展安检;遇有醉酒、精神或行为异常患者就诊,要安排保卫人员陪诊;二级以上医院必须设立专门部门受理群众投诉等等。

巧合的是,7月11日当天,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发生一起男子持刀劫持女护士的恶性事件,男子后被民警开枪击毙。据警方通报,该男子因不满医院对其患病母亲抢救方式,在砍伤两名医护人员后,持刀挟持值班护士。

卫计委等部门的“组合拳”是否是针对鸡西事件的回应,其实已不重要。近年来,医闹及暴力伤医现象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很多医院的家常便饭。据2015年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披露,近六成的医务人员受到过语言暴力,13%的医务人员受到过身体上的伤害。面对这种情况,官方拿出一些凌厉的措施,并不令人意外。

这次扎起的栅栏够高。继此前警察入驻医院之外,此番则要医院拉起自己的安保队伍,不仅对所有进入医院的人员一体安检,针对行为异常的特殊人群,还要专人陪诊。这样“严阵以待”的架势,不免让人恍惚,这还是医院吗?如此架势,会不会有把就医者都当成潜在的麻烦制造者之虞?

很多时候,仅靠“震慑”,似乎并不足以让那些真正想表达诉求的人却步。而壁垒分明的戒备与防范,却有可能刺激到患者,并引发对立情绪。

其实,真正的医闹等行为毕竟是少数。而很多行为激化,往往也有一个发酵、裂变的过程。对于那些公然践踏医护人员的行为,当然要严厉打击、依法惩治,但在院方,至少也该有顺畅、便捷的沟通渠道,倾听患者及家属的声音,化解他们的情绪。很多人之所以“把事闹大”,不过是希望引起注意而已。

医患之间的沟通,应该贯穿就医的全过程,从接诊到出现争执的善后处理等,拥有专业优势的医护人员,理应多一些主动、热忱。

如果是为了短时间内遏制暴力伤医的高发,加强防范无可厚非。但从长远来讲,应该重视医疗冲突的深层诱因。化解之策,仍应该在增进沟通互动、构建常态化的机制以消弭争端。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