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海南一所乡村学校:按标准化建设,但教学质量不高生源减少

敖坤 胡盼盼/南国都市报
2017-07-26 18:04
教育家 >
字号

正值暑假,海口市红旗镇唯一的乡村小学——墨桥小学校园里一片安静。乒乓球台上积满了一层枯死的榕树叶……

2015年完成了标准化建设的校园崭新而漂亮。可两年后,校园外,一群人正为学校而焦急奔走。

“要是今年9月开学招不到一年级的学生,这个学校就要死了。”22日,墨桥乡亲教育发展促进会的几名成员在墨桥村委会焦急商讨对策。促进会副会长王义心中有气,“不是学生不愿来,也不是没有学生,而是学校教学质量太差,大家不愿来。”

学校教学质量成了大家争论的焦点。学校教导主任王雄面对争论,满脸无奈。

墨桥小学的功能教学楼。本文图均为 南国都市报 图

一所“好学校”的尴尬

校园按标准化建设,在校学生却不断减少

墨桥小学距离红旗镇约10公里,是目前红旗镇唯一保留的乡村小学。小学紧靠村委会,位于整个村庄的中心。

学校门口悬挂着“海南省中心小学生态文明建设一等奖”、“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墨桥小学家长学校”等牌子。

学校不仅有塑胶篮球场、草地,还有一栋两层的教学楼和一栋两层的功能教学楼。功能教学楼里设置了:体育器材室、少先队室、阅览室、心理咨询室、电脑室、多媒体教室等,一应俱全。

一年级的教室仅有几张桌子。

“我们学校硬件条件还是非常好的。”学校教导主任王雄带领南国都市报记者参观,“我们的多媒体教室内有电脑、投影仪,设备齐全。”

更具特色的是,学校内还有一块空地,里面种着豆角、甘蔗等。王雄说:“这是学校开展劳动课的基地,学生和老师一起参加劳动。”

这样优质的学校环境得益于学校的标准化建设。王雄说,2015年整个学校进行了改扩建,投资100多万,按照标准化学校建设的要求,建成了现在的样子。

学校硬件齐备的背后却藏着深深的忧虑,王雄说:“现在学生越来越少了。”

今年上半年,学校一年级学生3人,二年级学生2人,三年级学生8人,四年级学生10人,五年级学生12人,六年级学生12人,共计:47人。

纵向比同样惊人。2014年学校有学生110人;2015年学生70多人;2016年学生约50多人;今年就只有40多人。

这个数据变化引起了墨桥教育促进会人员的重视。

“每年我们都到学校给学生们送校服、送图书。”墨桥教育促进会副会长王义说,“可没想到两三年后人数竟然减少得这么快?2015年是学校改扩建的一年,可这年学生竟锐减一小半,那年一年级仅招收2名学生。原因何在?照此下去,再过两年,墨桥学校的学生就全部流失了!”

一所“不及格”的学校

硬件强,软件不行,担心招不到新生

22日,墨桥教育促进会的人员、墨桥小学教导主任王雄、村委会相关负责人坐在了一起,探寻根源。

墨桥村委会副主任陈大介绍村庄情况:墨桥村委会下辖26个自然村,近5000人,“上学的适龄人数、在校人数,我们具体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上小学的孩子绝对超过100人。”

其他学生去哪儿了呢?陈大说:“很多都去红旗镇上学,也有去旧州镇、三门坡镇的,甚至还有去海口的。只要有能力都把孩子往外送了。”

墨桥小学教导主任王雄对这样的判断并不感到意外。“我们学校的硬件是不错,可软件不行,教学质量不高……老师们整体感觉村里的孩子也比较难教,教不好,所以学生的成绩也上不去。”

谈起学生越来越少的原因,王雄没有说“因为乡村适龄孩子人数减少”,而是说,“很多学生都转走了。”

2011年,王雄调到墨桥小学担任老师。那时,学生有近200人,可慢慢地一些成绩稍微好点的学生都选择了转校,留下来的都是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学校由此陷入恶性循环,周边群众也渐渐丧失了信心,“说这个学校不好,哪怕我们已经建了新楼。”

“如果给墨桥小学的教学质量打分,您打多少分?”南国都市报记者问。

“平心而论,是不及格的。”王雄想了好一会儿,又接着说,“在我们墨桥小学,是没有优等生的,考试及格都困难。”

墨桥教育促进会副会长王义坐在一旁,脸上突然严肃起来,“这就是问题的根源了,这样下去,我们的孩子怎么办?”

墨桥小学崭新的教学楼。

讨论一时陷入了僵局。

据了解,墨桥小学共有14名老师,平均年龄都在40岁以上。这14名老师中,有4名老师因身体原因无法上课。

眼下,墨桥小学正面临的困境是:9月1日,新学期开始,一年级还能招到学生吗?

王雄心里没底,摇摇头说,“不知道。”

墨桥小学一年级教室后面的墙上,写着孩子们的梦想。

一所不得不去的学校

我没办法送孩子到镇上去读书

“能转走的都转走了,剩下的都是不能转走的。”墨桥教育促进会副会长王义内心滋味复杂,“穷困家庭的孩子,怎么转?”

王义脑海里一下浮现出村里的贫困户陈垂富一家。

42岁的陈垂富,头发蓬乱,身形消瘦,一家六口人。母亲年迈多病,妻子“不太正常”,全家都靠他一人挣钱。

他的3个小孩都在墨桥小学读书。大女儿陈莹上五年级、二女儿陈柳妃上三年级、小儿子陈绵茂上一年级。

谈起孩子的教育问题,他一脸茫然,“在墨桥小学读书,成绩也不好。”

看到村里其他人将孩子送到了镇里读书,陈垂富也羡慕,“可是我们家没有条件,没办法送孩子到镇上去读书。”

去年,政府扶持陈垂富盖房子,还给他了七头牛发展生产。如今,房子还在建,他还要抽出时间照顾牛群,整天忙忙碌碌,根本没有多的时间照顾孩子。

“如果孩子去镇上读书,谁每天去接送?”陈垂富的苦恼几乎是墨桥小学就读学生家庭共同的苦恼。

今年7月初,墨桥教育促进会的工作人员跟海南师范大学的大学生支教志愿者一起,在村里进行了一次调研,他们发现,“留在墨桥小学上学的孩子们几乎都是家庭比较困难的,没办法送孩子到镇上读书。”

说起这些,王义眼眶湿润了,“我小时候家里穷,没能好好上学。可上学,才是这些贫穷孩子走出去的唯一出路啊。”

在墨桥小学一年级的教室里,后面的黑板上写着:每个孩子都值得被宠爱,因为他们是我们的未来。

墙壁上彩色的纸片里写满了孩子们的梦想:

陈垂富的儿子陈绵茂写着:我想当老师。

袁世权写着:我想当科学家。

……(原题为《一所乡村学校的尴尬》)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