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辅助生殖受孕人群中三成是双胎,专家称医源性双胎或有风险

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2017-09-16 15:21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医源性双胎或多胎必须得到控制。”

9月16日,中福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主办的“宋庆龄讲坛—医学论坛”举行,国内知名辅助生殖专家黄荷凤教授发出上述呼吁。

黄荷凤在论坛上表示,中国双胎的发生率显著上升,一方面是由于盲目服用促排卵药物“多仔丸”,另一方面和“全面二孩”政策开放有关,随着高龄产妇比例升高,辅助生殖技术的开展也越来越普遍。但是,辅助生殖技术促成更多双胎或多胎出生的同时,不仅带来出生缺陷比例的升高,也给产妇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而这一现象当前并未引起社会的普遍重视。

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的人群20-30%为双胎或多胎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多子多福,因此双胞胎或多胞胎一直被认为是“大喜事”。医学手段干预下出生的双胎或多胎在医学上被称为“医源性双胎或多胎”。

黄荷凤教授指出,从人类理论上说,自然情况下双胎的出生比例仅为1%,三胎更为罕见,目前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的人群中20-30%为双胎或多胎妊娠。而从国内外统计和调查来看,35岁以上高龄产妇双胎的妊娠率更高,这部分人群的使用辅助生殖技术的比例也高。

“这主要是由于人工干预或医学手段的介入出现的医源性双胎或多胎,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一现象背后的风险,社会上普遍都认为生个双胞胎是件很美好的事情。”黄荷凤教授呼吁,医源性双胎或多胎的高发必须得到控制,首先应从政策层面对当前开展辅助生殖技术的人群年龄及其他条件有所限制,确保优生优育,避免由抚养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应提高“多仔丸”等促排卵药物的售卖门槛,降低药物滥用比例。

医源性多胎在对母体和胎儿来说都风险重重

黄荷凤教授举例说,她曾经遇到一名52岁失独女性,有5年原发性高血压病史,通过供卵的方式,在辅助生殖技术的帮助下最终生下双胞胎,“整个过程很艰难,经历过心衰、高血压等一系列并发症,最后生下了双胞胎男婴,但两个婴儿体重都只在1000g左右,后续的喂养也是一大难题。”

“高龄、高风险的人群到底应该不应该帮助他们去尝试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对他们本人来说到底是件好事还是坏事?”在“全面二孩”政策放开的前提下,黄荷凤时常考虑这一问题。

她说,香港有过规定医疗机构对65岁男性不再助孕,这主要是从社会学角度考虑,“当他们的孩子20岁时,父亲已经85岁了,很难照顾孩子到成人。”

这仅仅是其中一个问题,黄荷凤坦言,医源性多胎目前在临床上对母体和胎儿来说都是风险重重,“对母体来说,容易出现贫血、糖尿病、产后大出血、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甚至子宫破裂。对于胎儿来说,容易出现发育迟缓、出生缺陷,出现早产儿、极低体重儿、畸形儿、先天性心脏病、神经性缺陷等比例很高,而因先天不足,在喂养方面父母更容易出现追赶性喂养方式,多吃多补,最终孩子也更容易出现糖尿病、肥胖等代谢性疾病。

黄荷凤教授表示,对于一个医疗机构或生殖中心而言,单胎、足月、健康儿是三大可以体现医疗水平的黄金标准,而并不是双胎或多胎妊娠率,也不是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而应该从生殖科、产科、新生儿科联动的角度出发,确保新生儿和母体的共同健康,体现出优生优育的理念。

此外,黄荷凤表示,如今受到社会上“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影响,“多仔丸”滥用现象普遍,但这类促排卵药物很多并不是出自医生、医院,病人在外面随处可以买到,甚至有些中药里面也开始加入了“多仔丸”的成分,但胚胎移植的成功率并不是依靠移植的胚胎数量,目前国外有研究证明,仅仅只是双胚胎移植的妊娠成功率会高于单胚胎,而三个以上多胚胎移植的妊娠成功率反而更低,同时“多胚胎”的情况下,还需要临床医生通过人工“减胎”的方式去补救,这对于产妇本身来说也是一种伤害。未来,单胚胎的移植应该成为生殖医学的主流。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