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夜读|我开始关心身边的动物和植物

如歌
2022-05-30 21:23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受疫情影响,我所在的城市,中小学生全部居家线上学习。一晃就是一个多月,伴随着熊孩子含量激增,小区生态环境日渐堪忧。

最先减少的是小动物。原本,小区中心花园是一方野境。在树荫环绕的庇护下,拥挤的都市丛林留出一点缝隙,平时很少有人去打扰那里的清净。

有几位爱猫人士,在空地上摆上猫屋,供流浪猫嬉戏玩耍。不过,过惯了闲云野鹤的日子,猫咪们傲世独立,拒绝再被“圈养”,只是偶尔光顾一下猫碗里的食物。想来,天地辽阔皆可居,在林子里捕鸟扑蝶,可比关在笼子里有趣多了。

现如今,花园里的“含娃量”浓度过高,人类幼崽出没,侵占了本属于小动物的栖息地。据我观察,猫盆里的食物,很久没见减少,只有麻雀偶尔啄食几下。

除了流浪猫以外,不定期出没的小刺猬也难觅踪迹。小刺猬胆子很小,一般只有夜间人少时出来活动。可疫情期间,“家里蹲”办公的打工人常在深夜出没,小区周围的河边都被夜跑族占据。当人类变成夜行动物,真正的夜行动物也就没了藏身之地。

其实,对野生动物的一时减少,我并不过分担心。在经典纪录片《人类消失后的世界》里,拍摄者提出一个问题:由人类创造的文明如果没有人类的呵护,世界会怎样?影片告诉我们,城市的精巧会湮灭,可生物的繁衍不会消失。情同此理,当“神兽”返校、家长复工,森林自然会被还给曾经的主人。

真正让我担忧的是植物。无法移动的它们,缺乏改造环境的能力,只能被动适应。

往年,初夏的小区正是最美时节。蓝天白云,草色翠绿,各色鲜花争相绽放。在老舍先生笔下,“夏天气是热的,而人们可以躲开它!在家里,在公园里,在城外,都可以躲开它。”可是,我所在的城区,绝大多数公园都闭门谢客,暑气无所躲避。熊孩子躁动不安的心,只能拿来跟花花草草较劲。

孩子们为了过家家,不惜“辣手摧花”,被折断的树枝、被踩秃的草坪,都是人类幼崽的“犯罪证据”。眼看祖国的花朵拔光小区的花朵,来不及制止的家长也只能发出一声叹息。

花开一季,终将荼蘼,比花朵命运更惨的是竹子,因为熊孩子盯上了它们的下一代。

竹笋是竹子的嫩芽,刚长出时只有一点嫩芽。此刻,幼童不用费力,也能连根拔出。只有多给一点时间,它们才能深植于土地,根系生发牢牢扎在泥里。此后,竹笋的植株变得坚硬无比,就算用铁锹也难以撬动。再后来,它们才能变成郁郁葱葱的竹林。

给竹笋以岁月,才有竹林的秀逸神韵。这样的道理,熊孩子哪里会懂,他们眼中只有拔笋一时的爽感。我甚至开始担心,被打断了代际更新,未来的竹林是否会难以为继?

长期居家,我开始变得关心身边的动物和植物,乃至一根竹笋的传宗接代。而这些,正是平日里忙碌的我们不曾顾及的。恍惚间,似乎读懂了海子“关心粮食和蔬菜”的诗意,不用从明天起,就今天吧。

眼下,疫情压缩了人们的生活半径,小区成了生活唯一的载体。这让我想起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名句:人应该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是否应该重新打量生活?

希望疫情早日散去,孩子们不用困在小区的方寸之地,在广阔大地上拓展生命的宽度。而我们,都要更加关心周边,用心而活。

    责任编辑:王磊
    图片编辑:沈轲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