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丨左右脑测试实为窃取信息:“授权”背后还有多少猫腻

澎湃特约评论员 李勤余
2017-10-31 12:59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最近,一款测试左右脑的程序刷爆了大家的朋友圈。网友们通过授权登录,进入程序后做选择题,最终得出测试结果。很快,有细心的网友发现,即使选择相同的选项,测试结果仍然五花八门。然而,事实还并非如此简单。北京市公安局网安总队的官方微博“首都网警”发文称,所谓测试其实是一个谎言,真实目的是为了窃取用户信息。目前,该程序已经被停用。

所谓“测试左右脑”,本就缺乏科学依据。相信对广大网友而言,该程序的娱乐性质远大于实用价值。所以,即便测试结果不准确,倒也无伤大雅。不过,警方的调查结果使事件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接受测试前的授权登录环节,网友的QQ号、手机号、姓名、生日等诸多个人信息就会被程序后台获得。如此一来,如何保护个人隐私成了这款程序引出的焦点问题。

类似“测试左右脑”的程序,在各种网络社交工具上并不罕见。测试历史人物、小说角色、性格特征、星座运势等小程序,大都在朋友圈里红火过一段时间。细细回想一番,我本人也出于好奇心理,参与过不少测试,不知已经有多少个人信息被泄露?

“授权”,正是这些程序获取个人信息的手段。在进入程序前,用户往往能看到一张布满字符的列表,表明将会被授权的选项。可是,大多数用户并无意识或来不及读完所有文字,更谈不上追究其中可能产生的问题。而且,“授权”本身亦有霸王条款之嫌。对于用户而言,要么被迫默认其中全部条款,要么就失去进入程序的资格。至于程序可以获得哪些公开信息,规避哪些个人隐私,选择权完全不在用户手中。

“授权”背后的黑暗面,与利益脱不开干系。互联网企业通过应用营销变现,就要收集大量用户信息。部分黑软件、程序根本无法卸载,有些即便可以卸载,个人信息也已经被不可逆转地泄露了,但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普通用户在使用时很难意识到这一点。与本人一样,在不断接到骚扰电话等情况后才恍然大悟,然而为时已晚。

应对这一问题,用户要提高警惕,在使用各类程序时不点击不安全的网址链接,认真仔细阅读服务条款;另一方面,用户也应当增强维权意识,遇到部分程序恶意收集信息、恶意扣款等违法行为时及时投诉,进行维权。比如,在“测试左右脑”程序爆红后,就有网友在微博上向“首都网警”询问:“这个程序是不是钓鱼软件?”,其态度值得学习和提倡。

监管部门同样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在相关法律条款的指导下明确软件提供方、应用商店和用户等法律主体的责任,细化违反规定的具体惩罚办法。工信、网信部门、行业协会也可与消费者协会加强合作,拓宽用户维权渠道。例如,在朋友圈中设置“举报”,可随时由用户提供可疑程序的名称和信息,供监管部门参考。

朋友圈等社交网络应是用户放松身心、愉快交流之所,不该为各类别有用心的黑程序所污染。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凡欲窃取个人信息者,也应该得到法律严厉的惩罚。唯有如此,用户才能获得一片晴朗之地。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