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教育信息化引入第三方服务障碍多,多方呼吁配套政策尽快完善

澎湃新闻记者 何利权
2017-11-23 15:19
来源:澎湃新闻
教育家 >
字号

“一些学校缺少专业的采购队伍,专家评审库也非常空缺。” 11月18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教科文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绘直击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他同时指出,目前,我国教育服务市场发展还不太成熟,相关的配套政策支持也还不够。

面对信息化教育建设的紧迫任务,学校如何认识自身需求?企业如何利用技术优势服务教育?政府部门在校企之间如何定位?这些问题亟待求解。

18日,中国教育学会在上海召开第三十次学术年会。当天下午,中国教育学会第三方教育服务联盟组织分论坛,几十名校长、专家和企业代表齐聚,共同探索社会资源服务基础教育的现实路径。

根据中国教育学会第三方教育服务联盟在论坛上发布的《政府购买与服务经费总量结构分析及相关政策研究报告》,在愈来愈多的智能化、个性化教育产品进校的同时,教育商品采购和服务购买中也存在如相关配套政策制度尚未完善;校方和企业参与程度不够,未形成“政府引导,多方参与,校企合作”的模式;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采购流程周期过长,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等一系列问题。

中国教育学会年会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 何利权 图

“校企合作”仍有多重阻碍

2012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年~2020年)》,各地自此掀起一股引进校外资源进行教学改革的热潮。近年来,中央积极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鼓励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有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服务供给,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教育服务关系。

安徽省合肥市琥珀名城小学教育集团书记、校长崔世峰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该校引进的第三方服务包括三方面,一是教育信息化建设,二是课程建设,三是日常管理。“还有很多学校建设方面,比如校园文化、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等等,都可以通过第三方来给我们提供服务。”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王飞教授2016年10月至2017年初曾参与了一次“校企合作”现状调研,涉及上海、山东、浙江三省市近50所学校,以及部分教育服务企业。王飞在11月18日中国教育学会论坛上称,调研发现,校企合作方式愈加多样化,但阻碍因素也有不少。

“首要因素就是后期的服务收费。”王飞称,学生的学习总会发生变化,这需要注重教育产品更新,“学校会担忧后续费用,不太敢跟公司合作”。也有学校在犹豫,合作初期企业承诺服务免费,那今后是不是要收费。“一些校长表示到学校做推广的公司很多,但考虑到学校的资金问题,还是不太会选择合作。”

上海格致中学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卓有成效,引进了一批教学、管理类平台及软件。该校副校长吴照在论坛上称,引进校外资源需要考量很多因素,是否符合教育改革方向、符合办学愿景,是否有利于优化教学方式、实施素质教育等等,此外,还要考虑服务成本是否能够轻松承担。“(需要衡量)硬件的使用时效及更新换代的成本如何,不然用了几年又要淘汰加入大量的资金。”

其次是企业的生存状况。调研中,不少中小学校长告诉王飞,很多小企业破产倒闭,这种现象令人担忧——提供服务的企业不在了,倘若后期还有什么问题,怎么办?平台会流失,还有必要去开发吗?“也有很多学校反映,企业的人主要是搞技术,不理解教师和学校的需求。”王飞称,很多学校不得不专设“沟通人员”,促进教师和开发人员互相理解。

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委员刘名卓对此深以为然。“在教育信息化领域,服务人员的理念,还有服务水平,不能满足一线教师、一线校长及教育部门管理者的需求,这使我们教育信息化面临很大的挑战。”

“我算是‘顾客’,来自教育一线,(演讲)更多围绕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简单介绍一下学校的开展情况。” 吴照认为,教育技术的应用,需要教师和开发方实现“共鸣”。他觉得目前市场上教育服务产品较多,但往往不能满足于学校的实际需求。他希望教育专家、企业以及第三方教育服务联盟这样的专业组织,能够更多地走进学校,实践调研。

重视政府部门角色转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让先进的发展理念落地,恰恰需要‘第三方’。”在11月18日下午的论坛上,合肥市琥珀名城小学教育集团书记、校长崔世峰向台下的企业代表“喊话”,“下面坐的同志们,合肥是你们最好的市场。”

校方热情高涨,但在教育部门层面或许又是另一回事。某作业网负责人陶华英在论坛讨论环节称,一些校长或官员对信息化技术了解不够,有的干脆没有听说过,也不懂。“(一款产品)老师用得很好,学生也用得很好,校长说不准用,理由是局长不让用,他也不知道什么情况,就是不行。” 陶华英称,作为企业方,非常希望建立一种沟通渠道,有效促进需求对接和资源整合。

“教育信息化的实施过程是涉及到政府、企业、学校多方主体,要充分发挥各方优势特长。政府的政策可以帮助推进校企的合作进程,学校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场所,而企业实际上是为校企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王飞告诉澎湃新闻,中国教育学会2017年7月创建了“第三方教育服务联盟”,希望这样的社会第三方专业组织为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企业搭建桥梁。

作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教科文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绘参与了中国教育学会联合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进行的“政府购买与服务经费总量结构分析及相关政策”的课题研究,他对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体会颇深。

“一些学校缺少专业的采购队伍,专家评审库也非常空缺。” 在上述11月18日的论坛上,张绘一一指出调研中发现的问题。“采购法规不够健全,采购方式不够科学,采购行为不够规范。”张绘举例称,囿于某些地方的规定,外地企业参与本地采购必须在当地建子公司,这给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

“(教育服务)市场发展还不太成熟,以及相关的配套政策支持还不够。“张绘认为,校方和企业参与程度不够,未形成“政府引导,多方参与,校企合作”的模式。“教育信息化人员配置不足,这个也需要考虑。因为我们的产品购买了以后需要对它进行维护。”张绘称,这需要维护经费及专业的机制提供这一服务。

调研发现,全国不同省份信息化教育建设水平差异较大,其中浙江省名列前茅,提供了一些有益经验。“第一个是优化采购流程,缩短采购周期。其次,重视政府主体角色定位的转变,界定政府、教育社会组织和公众之间的权、责、利。最后,发展和培育独立性的社会组织和第三方服务平台。从实际出发,按需购买教育服务,以及加强风险控制,防范合同风险。”张绘说。

“高手在民间,‘第三方’服务前途一片光明。教育发展不能再唱独角戏,而是需要各方大合唱,未来的教育需要你我同行。”崔世峰说。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