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地铁里程世界首位、大型活动剧增,上海如何防范大客流风险?

澎湃新闻记者 周航 实习生 李景欣
2017-11-25 15:15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城市日益发展,面临的安全挑战也越加严峻。作为特大城市的上海,如何应对超大客流压力?

11月24日,同济大学主办的“2017城市风险管理高峰论坛”上,来自上海地铁、公安、交通等部门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分享了各自的做法。

“城市大客流的风险管控,首先大家会想到轨道交通地铁的大客流。”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副总裁邵伟忠介绍,目前上海地铁达617公里,里程居世界首位,日均客流达到千万级,周五达到1100万以上。

上海地铁人民广场站,晚高峰时段拥挤的人流。东方IC 资料图

邵伟忠表示,经过多年探索,目前已形成一套大客流的应对措施,如在一些站点通过限流、分流,引导出行路径,以及从源头上着手防范大客流等。“比如新一轮建设当中,规划层面更加考虑到将来城市的合理布局,包括人口、功能区的安排。”

除了上述措施,邵伟忠也特别提到,地铁安全要社会共治。今年,地铁方面也建立了四长联动机制,以在突发大客流下,更好地和周边力量协调。

该机制以地铁车站站长为核心,另外包括轨道警方警长,属地派出所的所长,以及属地的街镇长,“希望通过建立这样有效的机制,大家共同对城市的大客流的风险做好方方面面的管控。”

城市风险的预警,离不开数据基础。现场嘉宾分享表示,上海在这一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列。

上海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副主任曹军介绍,伴随着近几年上海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国际都市地位明显,大型活动也越加增多。十年前,上海一年大型活动还只有1200场,今年就已经达到四千场。与此同时,安全监管队伍人数没有变化,仍维持原状。

“所以我们现在更多利用科技或信息化手段应对大客流的紧急状态。”曹军说,目前通过腾讯LBS系统,公安部门能感知到区域内的人流状况或者行进趋势,这为现场安全措施的实施提出了科学决策的依据。

上海市交通委设施处副处长杨晓萍现场也分享,早在2004年,上海就在延安高架首次试点了高速公路采集系统,后来逐步扩展到中心城区。

目前,上海路网上密集的采集线圈,可以采集每辆车的交通特性,及时反馈路网流量、速度等数据。杨晓萍介绍,上海市中心快速路网,所占里程不到全市公路里程的5%,但是承担了中心城区37%的交通量。

但光有道路数据还不够。“有一些人出行的时候只知道一条路,要储备方案二、方案三,根据路网状态变化做最有利的选择。”杨晓萍介绍,近些年,上海交通部门也在通过APP等新媒体手段,向公众推送交通信息。

金棕榈企业机构CEO潘皓波认为,未来城市大客流的治理肯定离不开新科技,人们的出行也需要算法指导。“新的科技就是说要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把我们的数据都打通,比方说公安的探头,交通的感官,有的物联网,还有APP,高德导航、百度地图,包括我们的导游系统等等,大家把数据打通,那时就可以用一个算法更好地来指导大家。”他说。

“最大的风险是认识不到风险。”在当天主旨演讲中,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上海市交通委原主任孙建平提出,对城市而言,繁荣和安全永远是硬币的正反两面,但只要思想认识到位,方法得当,凭借国家制度优势和上海经济活力,相信能解决安全隐患问题。

“我们发现一个铁的规律,除了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等问题,几乎所有的风险都可以预防,都可以控制,关键在于是否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孙建平也指出,对类似上海这类特大城市来说,目前理念意识、技术标准、体制机制、法规保障等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譬如,管理上依然奉行以事件为中心的应急模式。社会公众对于风险的认知程度也较低,风险防范的参与意识不强。

“必须要看到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碎片化、单方化的问题,系统性和协调性不足的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他提出,高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是城市风险管理的核心,而这需要跨系统、跨行业、跨部门的专业合作与统筹协调。

孙建平建议,一方面要加强相关领导和部门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理论的教育和普及,使工作思路从应急管理转向风险管理,工作重心从以事件为中心,转向以风险为中心,从单纯的事后应急转向事前预警,事中防控,根本上解决认识问题,筑牢底线思维。另一方面加强风险责任管理的宣传和公众安全知识的普及,形成全社会的风险共识,“要想安居乐业,必须居安思危。”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