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深观察|应对养老金支付问题,要全国统筹更要提高参保率

澎湃特约评论员 梁发芾
2017-12-12 14:49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人社部社保事业管理中心近期发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年度发展报告2016》显示,目前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遇到一定的困局。有13个省份可支付月数已不足1年,黑龙江省的结余已是负数。

中国目前实行的是“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如果当期的收入能够稍稍大于当期的支出,养老金支付能力就没有大问题。从目前全国总的情况看,收入仍然大于支出;只是收入增幅小于支出增幅,以此趋势发展,不远的将来可能出现收不抵支的状况。因此,应对养老金支付能力不足的问题,既要有着眼于长远的政策安排,也要有解决燃眉之急的短期政策考虑。

从短期政策来说,现在最应优先采取的办法就是提高统筹层次,提高养老金的共济性,抽肥补瘦,调剂余缺。目前养老保险尚未实现全国统筹,省级统筹也不彻底。如果完全实行全国统筹,支付问题可迎刃而解。但是,实行全国统筹,并不容易。

养老保险基金余额的多少,取决于一个地方抚养比的高低。在职缴纳保费的人数多,退休的领取退休金的人数少,自然收大于支,有结余;相反则入不敷出。目前广东的抚养比为9∶1,而黑龙江的抚养比仅为1.3∶1。

抚养比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这与不同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完全相关。当一个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就业岗位较多,能吸引大量外来劳动力就业的时候,这里的抚养比自然就高;当一个地方经济落后,就业岗位少,人们不得不辗转外乡打工赚钱的时候,这里的抚养比自然就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实行一刀切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将高抚养比地区积存的养老基金拿去给低抚养比的地区发放养老金,实际上有奖懒罚勤、 鞭打快牛的嫌疑,必然引起高抚养比地区的积极性。所以,实行全国统筹只能是长远之计,需从长计议。

当务之急,是实行过渡性的中央调剂制度。这种制度下,养老基金结余较多的地方可以拿出一部分结余给中央,中央以此对困难省份实行转移支付。从短期来说,这恐怕是唯一可以采取的应急办法了。

从长远来说,实行全国统筹当然是一种必须考虑的政策选项,但是,这项政策的实行一定要综合权衡各种利益关系,建立激励机制,以不伤害经济发展较快、养老金结余较多地方的积极性为前提。如果不能平衡不同地方的利益冲突,简单化地进行统筹,很可能会产生不少副作用。

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实行的划转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是一种长久之策。将国有资产的10%划转社保,将股权收益作为社保的储备基金,不但偿付了改革之初拖欠的转制成本,而且也体现国有资产的收益由全民共享的原则。

但也不是没有问题。问题有两点,一是国企的盈利能力很低,二是国有资产分红政策不合理。2016年,国有企业税前利润总额2.3万亿元,上交国家的红利只有1961.62亿元。如果将10%的国资划拨社保基金后,给社保的分红大概也只是上交国家的10%左右,以2016年的情况计算 ,才196亿元。这个数字,对于养老保险3万亿元的年支出体量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所以,最为关键的还是要提高国有资产的经营效益和盈利能力,改革国有资产的红利分配制度,这样才能给社保基金提供坚实稳定有保障的收入。

提升人们对老金保险的信心,进而提高参保率也非常重要。权威报道显示,75.9%企业未按照职工工资实际核定缴费基数,这必然降低当期养老基金收入,加剧支付困局,也影响未来退休时的养老权益。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既与企业不堪保费负担有关,也与企业和职工对养老保险制度信心不足有关。所以,从长远来看,无论养老保险出现什么困难,国家都要千方百计履行责任,解决困难,只有这样才能提振人们对社保的信心,吸引更多的职工参加到社保中来,社保才可有持续发展的动力。(作者系财税史学者)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