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浦江观察|是橱窗也是“画框”,设计之美在城市街头巷尾

澎湃新闻高级记者 朱奕奕
2022-09-17 20:17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常熟路地铁口的花店。本文图片均由澎湃新闻记者 朱奕奕 摄

美好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生。

从常熟路地铁站4号口走出,一家花店橱窗映入眼帘,包围在繁茂的凌霄花与缤纷的仿真花之间,行人不由得驻足欣赏。

在上海街头,这样的橱窗还有许多,宛若一幅幅画框,展示了商家的巧妙构思,也勾勒出市民的生活细节。

自201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授予“设计之都”以来,上海在“设计”这张新名片上精雕细琢。 工业、建筑、艺术……无处不在的创意与灵感,让这座城市由内而外散发张力。

作为烟火气的代表,街头小店愈发“生动”。橱窗之内,是咖啡店、五金店、花店抑或是小饭店,一枝鲜花,一张木桌,都透过橱窗,装点了城市街道,也让设计之美自然流淌。

花店外的橱窗设计

地铁口的花店

“侬在那边站好,我给你拍照了。”周五(9月16日)下午,精致的上海阿姨们组团来到常熟路地铁站出口,打卡一家宝藏花店。

花店屋顶上,繁茂的凌霄花垂下枝桠,墙壁上,缤纷的仿真花攀爬而上,将砖瓦小房子包裹出了童话般的效果。

店主初七(化名)站在花店内,看着店门口拍照留念的游人们,有一丝得意。

这家花店今年3月刚完成了店内的装修,就遭遇了疫情封闭,6月才正式营业。“感觉疫情封控让大家都心情郁闷,我们就在想有什么办法能够让大家眼前一亮,心花怒放。”最初,初七和合伙人用鲜花包围店门口的橱窗,不料今夏的高温让鲜花“死伤一片”。

花店内设

于是,初七和合伙人对橱窗设计进行了一次改良,采取地面鲜花、墙壁仿真花的结合,让这份美丽保存得更持久一些。

初七说,为了符合季节变化,每个季度的橱窗设计都会有一个新的主题,目前门店还是缤纷夏季的主题,10月份就会更换为秋季主题,将使用更多的秋冬色系。

初七告诉记者,她原本就是学设计的,阴差阳错从事了十多年的鲜花种植和批发工作,今年终于决定自己开一家鲜花店,终于有机会把自己的专业和爱好结合起来。

设计的巧思,也遍布花店内部。

花店内,摆放着许多初七的画作,而鲜花们则按照色系,以画作为背景进行陈列,花与画在这里“共鸣”。

在店门口打卡留念的人群很多,“有退休的阿姨爷叔团,有网红博主,也有一些学生,甚至还有一些聋哑人特意来的。”营业三个月有余,初七看到了花店的受欢迎程度,更感叹如今在上海开店,设计的重要性。

在初七看来,上海门店的设计,应当与街景相结合,在考虑商业实用性之外,能够为城市增添一分靓丽。

“上海的美好有我们一份。”这是初七的自豪。

画框里的五金店 

在法华镇路上,一个长方形的窗口内,能看到分门别类的五金零件,窗口外圈着木质画框。

画框里的五金店

这其实是艺术家杨淞在2021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一件街头作品。“我第一次看到上海的社区窗口生意人们觉得很有意思,尤其是小姜五金,小小的窗口里面整个空间都塞满了物品,有很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这换一种眼光就是艺术。”杨淞在窗口外的墙壁上,加了一块标注,在这里写到“生活关了一道门,艺术开了一个窗。”

自此,画框里的五金店成为了法华镇路上的一件艺术品,装点了行人的视野。

而对于画框里的人,生活似乎也没什么变化。

9月16日,记者来到窗口时,只有一位店员在刷着手机,他告诉记者自己在这里打工三年了,上一年看着艺术家来改造窗口,“没看懂,但也挺有意思的。”

拍照的人变多了,顾客却依旧是那些老街坊。

一位爷叔带着卷尺测量马桶盖。

“我要一个马桶盖,店里有么?”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爷叔来到窗口询问,接过店员拿来的马桶盖后,他掏出裤袋里的卷尺,细心丈量着尺寸,随后掏出了一叠纸币,拿上商品走进了一旁的小区。

另一位大叔走近画框,询问着有没有锤子和钉子,这些生活必需的小零件们在遍地开花的便利店里难以寻觅,却在这里一应俱全。

也正是因此,画框内的墙壁上,艺术家写上了简单的介绍,“这里有蟑螂箱、螺丝刀、卷尺、水管器材……”并留下了一个疑问,“你可以在五金店买到艺术吗?”

木框里的饭团

从法华镇路向前走不过10分钟,就能在定西路的转角偶遇一家饭团店。

浅灰色的外墙上镶嵌着一个木框,随着木框里一声铃响,店员就会递出热乎乎且饱腹的饭团。

饭团店的出餐口

店主王女士告诉记者,将饭团店“落户”至此是一次美好的偶然。她们在寻觅店址时,经过定西路的转角,转角处有一棵高大的梧桐,在阳光下投下树影,“当时我就想着,在这里开店一定很舒服。”

开店设计装修时,王女士接到通知,不能更改门头上的灰色围挡,因此决定配合灰色调进行装修设计。

“我们将这个店面内外统一油漆成整洁的淡灰色,店内的家具和装饰则选择原木色,让这个店面都更简洁。”王女士说,由于拐角处的门店面积实在是太小,因而选择把店内所有的面积用来设计成柜台和厨房,在店外的空间则设置了一排四个小小的外摆座,便于顾客即享美食。

饭团店的外摆座

而成为网红打卡点的木质出餐口,最初的意图是用作外卖送餐的,“结果出餐口设计得偏小了,带上外包装外卖根本塞不出去,直接就在柜台送了。”王女士笑着说,干脆就当做了街景的一部分。

一份馅料满满的饭团,加上一瓶饮料,30元左右的价格,就能拥有饱腹感。9月15日,记者在午间到访小店,外卖员络绎不绝,也证明了小店的受欢迎程度,王女士说由于今夏的炎热,基本上无法实现顾客堂食,所以大部分的订单都来源于外卖,每天中午就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

实际上,外摆座也并不只限于服务小店的顾客,王女士非常欢迎春秋时节路人在此歇歇脚,晒晒太阳,感受梧桐吹过的微风,她也能和大家共享短暂的美好。

在上海的街头,放慢脚步走走停停,一间咖啡店、一个复古信箱都能让人驻足停留,记录下创意的成果,街道也因此呈现出多样化的美感。

本周,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在上海举行,设计的巧思其实早已蔓延在上海的街头巷尾,如空气般不可或缺,从小微处,将这座城市装点成更有温度、更有创意的空间,也成为更符合人民期待的城市。

    责任编辑:陈悦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