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安徽“零分考生”十年后再高考:入围志愿的学校应该没问题

澎湃新闻记者 徐笛薇 何利权
2018-03-25 14:41
来源:澎湃新闻
教育家 >
字号

考点蒙城一中门口 徐笛薇 图
2018年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今天(25日)举行,10年前的安徽“零分考生”徐孟南参加了人生第二次高考。上午11时30分左右,从考场蒙城第一中学出来的徐孟南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考得还好,至少有200分,入围志愿的学校应该没问题。”

考点蒙城一中门口 徐笛薇 图
徐孟南的家乡在安徽蒙城县,是庄子故里。父亲小学没有毕业,务农之余做点地摊小生意。2008年,徐孟南在高考的每张试卷上违规写下了个人信息和自创的“三人行教育”。他想获得零分,以吸引公众对其教育看法的关注。徐孟南所谓的“三人行教育”,大意是指从初中开始培养学生爱好,学习基础知识,高中根据爱好分科,再通过选拔进入大学学习。

距离第一次高考弃考已经过去了10年。高考之后,打工、结婚、生娃、离婚、再高考,划下了徐孟南这10年以来的人生轨迹。但徐孟南觉得这些日子值得记忆的不多。他常觉得自己还停留在2008年。“也许我一直被困在当年高考‘得零分’这件事里。”变得成熟了吗?徐孟南不这么认为。“十年于我好像只是一瞬间,没什么感觉。”他说。
徐孟南不否认自己身上的矛盾之处,性格内向却憧憬话语权;语文成绩不稳定,他却一心想考新闻专业。跳脱出习惯的圈子,比起只关心自身生活,他更喜欢接触那些也关心国家利益、社会民生的人。2016年末,突然翻出的高中毕业证,让他觉得10年之后再次参加高考是冥冥之中的安排。

“这样每天不停地重复地劳作没有意思,我想体验下大学生活,有点弥补当年的意思;我想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还是想写点有影响力的东西;我想了解下大学制度,我没有忘却当初的理想。”他说,进入大学后,自己打算构思一部全新的小说,希望自己也能由此翻开人生的一段新篇章。

“像我们这样的农村学子尤其需要高考改变命运”

徐孟南1989年出生。2006年,他以全校前几名的成绩考进亳州市排名第二的高中——蒙城二中。在家人眼里,大学离他不远了。但高一上学期末,徐孟南在县城的书店里一口气看完韩寒写的《通稿2003》后,上大学变得不再理所当然。

“《通稿2003》对我来说,是个影子,看完之后就产生了厌学情绪。”徐孟南此前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称,恍然感觉自己像“陷入了一场骗局,思想一直在被禁锢着”,他不听课了,上课时要么写东西,要么看书。2006年河南考生蒋多多,2007年考生陈圣章——这些以高考“零分”表达意见的学生成了他渴望效仿的同道。其中女生蒋多多在几张卷子上一口气写下了8000字,表达对现行教育的看法,一度成为当年媒体报道的新闻人物之一。

高中生徐孟南将心思放在了“高考改革”上——他每天写日记和小说,写跟“高考改革”有关的生活和想法,一到假期就钻进网吧包夜,把这些内容发到博客上。升入高二后,他甚至想在学校和县城张贴“高考改革建议”的告示。据其回忆,告示贴到一半时,一辆摩托车驶来,车灯亮晃晃的,他下意识地停下来,假装正在过马路。

徐孟南自称,高考那天他很平静,没了纠结。他要做的只是把过去两年半的想法付诸行动:得零分。当徐孟南在每张高考考卷的每一道小题下重复写上个人信息和他的“高考改革建议”时,他激动又紧张,监考老师不时走到他身边,他“一边写一边捂着,很害怕”。

徐孟南今天向澎湃新闻回忆这件事时称,“年少时心里就一直有一种感觉,觉得自己是做大事的人。当时也会想,我做这个事是挺了不起的,我能为教育做点事,可能不止造福子孙后代,也会载入史册。”

但徐孟南的做法的确引起过一阵热议,但没人关心他的建议,很快归于平静。高中毕业后,徐孟南在不同工厂造过灯箱、礼盒、井盖、卫浴用具——这些工厂招工时不要求高中学历以上。高考结束第二年他就想过复读,但遭到家人反对。2014年,因家庭琐事,徐孟南与妻子感情破裂后离婚。这次离婚对他最终选择再次高考的影响很大。现在女儿由外婆养育,小两岁的儿子跟着他生活。

2017年的11月份,徐孟南还在浙江慈溪的一家汽车厂,一边工作,一边备考。工厂全年无休,从早上7点工作到晚上9点。年末,他辞去工作,回家跟父母和小儿子一起住,安心复习。备考节奏不算太紧,平时他还要忙网上的兼职,保证每月至少4000元的收入。不过按计划,他把20多套试卷都做完了。

复习的时候,父母不会打扰徐孟南,母亲还提醒徐孟南多喝点补脑的保健品。徐孟南说,现在的生活状态挺轻松,“虽然一个人,但没有了父母的管束、家庭的牵制,身体上、心态上最近一两年都是我人生中最轻松的时候,也是最幸福的时候,应该是我最满意的一个状态。”

徐孟南近一年来接受了不同媒体采访,均称自己曾对10年前的行为有所懊悔,但“这两年不觉得后悔了”。“大概是心态有变化,路没有白走。假如之前按部就班,现在过的也许也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徐孟南告诉澎湃新闻。

“当年,我一度对教育制度的反感非常强烈。但无论是我在试卷上阐述自己对教育的看法还是半夜贴告示,其实也只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关注我的看法。从当年到现在,我始终认为高考有它存在的意义。毕竟,它也是一个非常公平的制度,像我们这样的农村学子尤其需要通过它来改变命运。在我内心,更多的不是批判,只是希望它更完善。”徐孟南称。

徐孟南说,自己和曾经的几个高考零分考生都联系过,他们也觉得这么做没意思。“2011年左右,我跟蒋多多(2006年河南的高考“零分考生”)有联络,那时候,我也想问她对自己当年的行为怎么看。她也不愿提这个事情。我现在也不想多提。”

设想未来大学生活“会老老实实上课”

25日上午11时30分左右,从考场蒙城第一中学出来的徐孟南告诉澎湃新闻,“考得还好,至少有200分,入围志愿的学校应该没问题。”前一天下午,徐孟南带着准考证到县城新区的蒙城第一中学踩点。出于不低的曝光度,考生中有人知道徐孟南,打听他在哪个考场考试。徐孟南说,他不喜欢这样“受人瞩目”。

对于此次为何选择专科考试,徐孟南称,假如参加6月的普通高考,冲刺名牌大学,就需要更认真地复习,然后在大学深入学习。“现在我认为我没有必要花时间去做这事,因为,本科也会有一些基础课程是我不想学的,而大专的课程比较少,自由度也会高一些,我可以做些其他想做的事情。”

徐孟南称,此次自己报的4个志愿都是本省合肥的高校,原因是离家人更近一点。“其中两个学校都挺喜欢,我都报的新闻系,这是和文字最相关的专业了。之前写了4本书,但都被出版社退回来了,可能是文字不行。我想写出结构和文字更好的文章。”

徐孟南在2007年5月开通了新浪博客,至今发了8000多篇文章,数不清的日记和四部小说——其中一部写情感经历,另外三部讲高考改革,足有二十多万字。还有一本书叫《高考0分声》,两百多页,是他在淘宝网上找人装订的。书中讲述了他“0分高考”的经历。

在他看来,10年前,自己把高考当做宣传“三人行教育”看法的一个平台,而现在自己需要通过高考上大学。“10年前,我内心不想上学、反感考试、厌恶高考,现在我不怎么讨厌了,不再是为了高分去学习。我需要它,所以能说服自己接受,有动力去做了。”徐孟南说。

尽管在近30岁之龄再次选择高考,但徐孟南觉得“文凭对自己来说也不重要”。在他看来,有了更高的学历,选择工作的范围可能更大,但是,有些工作虽然稳定、待遇好、能发大财,但“如果不喜欢做,相比之下,还不如回到原先工厂里的流水线上”。“虽然忙碌无聊,但机械性地操作中,我想什么都可以,耳机里听什么也都可以。现阶段,没有发现喜欢的脑力工作。对我的生活,只想做感兴趣的事。随心所欲,不被束缚。”徐孟南称。

徐孟南设想,自己的大学生活,会老老实实上课,课后经常去图书馆看书,再学个跆拳道,也可能会继续写小说。但对毕业后的职业,他还没有太多设想,“不是很明确。可能选择专升本,可能去公司上班,也有可能就是回到现在这样,在网上打点工,挣点钱。我对生活的要求不高,学新闻是想自由地表达。”

有网友觉得徐孟南再次高考是“浪子回头”。但他不承认,“现在我只是想上大学,这是我要做的事情”。“我现在一个人,除了上大学,没有更有意义的事。在我印象中,大学生活是美好的一站路。以前没走的那条路,我想去体验一下,算是对错失的一种弥补。”考前一天,徐孟南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自己需要上大学,他想换一种生活。

【考后对话】

澎湃新闻:考得怎么样?有把握吗?

徐孟南:还好,比较中庸的。200分至少有的,入围志愿的学校应该没有问题。

澎湃新闻:你回归高考被不少网友诠释偏离航道后的“浪子回头”,你认同吗?

徐孟南:应该不能这么说。当年我在试卷上奋笔疾书只是一门心思想宣传“三人行教育”看法,但现在我只是想上大学。这是我要做的事情。我想更好地提高写作技巧,写出更吸引人的小说。

澎湃新闻:发现多地试点的新高考改革方案部分内容和自己当年提出的“三人行教育”看法相当类似时,你有什么感受?

徐孟南:很欣喜。同时,也有一股委屈,因为当时无人关注,甚至有人谩骂我,但其实那并不是一文不值。

澎湃新闻:现在回头去看,你认为付出的代价大吗?

徐孟南:还好。毕竟如果我按照当时的路走下去,如常高考,现在过得生活未必是我喜欢的。现在的生活,可能相比之下更精彩一点。虽然回过头看,考零分不值得。但是我按照自己的想法,为之努力过。

澎湃新闻:有人觉得,你10年前想借高考发声,10年后欲报考新闻专业,以后从事媒体行业,其实都是对话语权的一种渴望?对成名的渴望?

徐孟南:确实有。当年我在考卷上写对教育的看法,一门心思想考零分,半夜张贴标题耸人的告示等,都是希望造成轰动效应,宣传我的观点。我做了很多,但是大家并没有看重。对话语权的渴望也就是因为想让人知道,我的建议是有价值的。我也想过,如果真的成名了,我的表达就能更容易了些。但除了这一点,我也不太喜欢和别人不一样,在人群里被议论关注的时候,我想躲开。

澎湃新闻:你怎么看韩寒最近发表的《我所理解的教育》一文?

徐孟南:看过。我感觉他的观点和当年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强调了不要学他个体的做法,因为很多人还是需要高考制度的,只是他自己不适合走应试这条路。他不能算是我偶像,我对他也曾有微词,因为他指出了应试教育的弊端,却没提出好的教育观点。但他的文章启发过我,我的思想变化跟他有不小的关系,但我挺感谢他的,我喜欢这种思想的改变。

澎湃新闻:这10年来,你感觉自己有什么变化?

徐孟南:从小到高中,我一直是个内向的人。上学的时候,我没有见过比我更内向的人了。不爱说话,胆子也小。被喊起来读课文时,我都嫌弃自己,两腿发抖,声音也变得生涩。而进入社会后,接触的人多了,现在有事情不会闷在心里了,会倾诉、会表达多了。打工时,和厂里的同事还能天南地北侃大山。不过10年前,我是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努力,现在也是一样的。

澎湃新闻:你说感觉自己变得虚伪、圆滑些了?

徐孟南:以前我性格内向但更较真。比如,有次看到公交车收费不合理,我也会跟司机吵起来。现在对各方面事物理解多了,有些事,现在不太在乎了。另外,因为有时候父母和姐姐外出,我挺孤单的,习惯隐藏一些情绪,全都压在心里。上次高考,我的零分计划自己整整忍了两年多,只有我一个人知道,现在想想都佩服自己。那时候习惯特别不被理解的时候,就写东西发泄一下。现在虽然还是我一个人,但不用再隐藏忍耐什么了,挺好的。

澎湃新闻:这十年的经历中,你有什么样的收获?

徐孟南:成长了,心理成熟了些。经历了那么多事情,我懂得了我人生的意义——我的人生就应该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尝试碰触一些不同的事物。我相信我可以重头再来,重拾青春岁月。

    责任编辑:何利权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