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如何打好人才竞争战?上海各区针对人才实际需求“精准出招”

“上海大调研”微信公众号
2018-03-28 08:57
浦江头条 >
字号

最近,一份来自某国外人力资源咨询机构的统计报告,看得小研有点焦虑,报告显示:上海的生活成本列全球第七。杭州、苏州一类的长三角周边城市,与上海的薪酬差距正逐步缩小,与此同时,人才吸引力度却在加大。

对上海的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打击,因为优秀专业人才,招聘起来越来越难,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流失几率加大。如何打好这场人才竞争战?上海出招了。

在近日举行的上海市人才工作大会上,李强书记特别强调:“ 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生态。优化政策环境,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一切不利于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性障碍。”为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各区、各委办局也在大调研中,群策群力,积极探索。

解决企业人才实际需求

宝山区委组织部、区人才办、区人保局联合调研重点园区,通过主动深入园区、企业,直接与人才对话,了解人才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具体困扰主要有政策获取渠道不明。比尔安达(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汪鸿涛表示,企业中一名持有居住证且积分达120分的技术骨干,就子女是否能在上海参加高考一事向企业求助,但企业对政策不了解,且不知政策获取渠道。

专业技术人才紧缺。有经验、懂技术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不足,影响技术和产品的开发使用。一般性专业人才也满足不了企业实际需求,与专业对口高校缺乏顺畅有效的沟通对接平台。

周边生活配套设施不足。位于顾村、罗店的部分企业地理位置偏远,周边缺少公共交通、商业网点等基本生活设施,尤其是合法、安全、整洁的园区宿舍供给不足,很大程度影响了对优秀青年人才的引进。

人才子女就学忧。由于重点园区的幼儿园、小学的教育资源比较紧张,优秀人才子女入托入学问题成了一大困扰。

对于政策不了解的问题,区委组织部人才科、区人才服务中心现场就有关人事人才业务进行详细解读,并推介了“宝山人才”微信公众号、宝山人事人才网等可第一时间获取人才政策的渠道。

对于企业引才难,区委组织部、区人才办、区人保局经研究,将于年内围绕宝山区“1+4+4”重点产业体系,与开设有符合区产业导向相关专业的高校加强联系,有针对性帮助企业走进对应高校开展系列专场招聘,为企业搭建引才聚才平台。

对于周边设施不配套,对需协调其他职能部门共同解决的问题,区委组织部、区人才办、区人保局将有关问题和需求提交区委、区政府,依靠全区的力量,加大力度解决企业周边生活设施不配套等问题。

对于子女入学入托难,宝山区委组织部、区人才办、区人保局计划于年内启动宝山“123”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即“1本菜单、2个平台、3级联动”服务),整合区内教育、卫生、文化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优势资源,为人才提供就医、就学、文化等多项“绿色通道”。

打通海外人才引进渠道

承载着自贸试验区、科创中心建设的浦东新区在大调研中,发现了本市海外人才引进工作面临的问题。

具体困扰为政策统筹和奖励力度有待加强。上海人才政策缺少“组合拳”,在团队或项目奖励、企业引才奖励和扶持方面力度较弱,奖金额度多年不变,奖励方式较为单一,缺乏股权激励等支持方式。现有人才政策散落在各个部门,缺乏连续性和有效整合,削弱了政策吸引力。

服务思路需要再突破。子女教育、住房、医疗等主要传统服务政策少有突破,平台搭建、资源对接等新式服务也无跟进。

市场主体在人才评价中缺少话语权。现行人才评价体系中,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风险投资机构、行业协会、行业领军企业等市场化机构参与度不高,尤其是对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人才,市场主体的评级权重极低。

浦东新区将根据“精准引才”理念,区分不同类别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探索“4+X”的引才路径。政策引才,形成具有浦东特色、系统化的人才品牌计划。在居留政策方面,进一步简化办理的流程和手续。对浦东战略发展产业相匹配的专业学生,可适当放宽硬性条件,吸引更多研发型的外籍留学生在浦东工作。

平台引才。在新区层面,由政府去海外搭建多元化的引智平台,并定期进行企业岗位需求的发布。充分利用“国家实验室”平台发挥引才的作用,建立相配套的柔性引才机制。进一步引进国际知名高校在浦东设立分校或研究中心,与研究院所、国际医院、国际研发中心等机构合作建立分支机构,搭建海外人才的境内发展平台。

服务引才。增加创业投资相关事务的受理。将与海外人才紧密相关的公共服务机构在物理上实现集中,实现“一门式”受理。提供多种形式的住房优惠政策,增加国际化教育机构供给,扩大国际医疗结算的服务范围,统筹政府部门的服务力量。

市场引才。通过设立引才大使奖、企业引才奖、贡献度奖励、猎头服务费补贴等方式,奖励和支持企业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引入海外高层次人才。鼓励公益组织和学术机构深入参与到引才工作中,淡化行政色彩。

让科技人才更有获得感

市审计局近期对科技人员收入增长、双向流动及出国管理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了调研。

具体困扰为科技人员收入增长受限。根据人才“30条”政策,事业单位科技人员虽能享受一定的“政策红利”。但一些科研人员反映,绩效工资“政策松绑”力度仍显不足。鼓励科技人员双向流动的政策执行存在障碍。

科技人员引进受到户籍、编制、职称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由于政策规定在岗创业、离岗创业需所在单位同意。接受调研的单位中,过去三年仅10人在岗创业、离岗创业。科技人员因公出国管理的便利政策执行还存在困难。科技人员持普通护照因公出国的政策不够细化,政策虽允许特殊情况下可持普通护照因公出国,但对何为“特殊情况”规定不明晰,不同单位的操作口径宽严不一。

市审计局建议相关部门,应进一步优化本市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和企业工资总量制度,做好现有人事薪酬制度与科技创新制度之间的衔接;加强制度引导,为促进科技人员双向流动创造有利条件;进一步简化科技人员出国审理流程和审批环节。

上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特别是卓越人才,希望各区、委办局在大调研中,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人才发展环境,让上海成为天下英才最向往的地方之一。

(原标题为《生活成本高居全球第七!上海该如何吸引人才?李强书记这么说》)

    责任编辑:郑浩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