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成都一单位编《四川话百科》做会议材料,意在保护和规范方言

澎湃新闻记者 胡芮默 何利权 实习生 周明明
2018-03-29 16:28
来源:澎湃新闻
教育家 >
字号

《四川话百科》目录

“有一种撇不清叫‘脱不到爪爪’;有一种没关系叫‘莫来头’;有一种客套叫‘假巴意思’;有一种八卦叫‘牙尖’……”

3月上旬,在2018年成都市地方志工作会议上,一本名为《四川话百科》的会议材料引发与会者热议,纷纷跟读。

“读起来很有节奏感,像是四川话入门的普及教材,看着看着就会说了。”邓芳是当天的与会者之一,她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现场拿到《四川话百科》时感觉眼前一亮,其行文风格诙谐、幽默,很适合年轻人的阅读习惯,有人当时就照着书读出了声来。

也有其他与会者在会后回忆起这份名为《四川话百科》的材料时说:“有意思,比原来一般的材料安逸”,“好耍,接地气”。

《四川话百科》内容。 

《四川话百科》由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成都地方志办公室”)于2018年3月翻印。该办党组书记、主任高志刚向澎湃新闻介绍,材料中共收集371条方言,印有400余页,由工作人员历时一年,通过从网上筛选方言词汇并结合现有四川各地志书中关于该方言词汇的规范解释等资料综合而成,后续或将尝试完善并推广。

该办公室一工作人员表示,平时领导会鼓励他们大胆“创新”,这次决定如此编写会议材料,就是大家的新尝试。高志刚称,这也是成都地方志办公室首次尝试以网络语言的风格来编写会议材料。

《四川话百科》内页对词语的详细解释。 

澎湃新闻从后页内容中看到,每页都对一个方言词汇分别从字义、字音到造句作了详细解读,而“要点get”“跟我读”、“川话‘连连看’”、“‘实力’运用”等栏目名还用起了网络用语。

邓芳提到,自己是北方人,来成都工作后接触了不少四川方言,闲暇时曾在网上看过很多对于四川方言解读的小段子,但总感觉缺点什么,而这本材料让她觉得很“解渴”。

长期从事四川方言保护工作的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专业语言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及徐说,《四川话百科》这份会议材料可作为普及性的材料在网上流传,“会这种方言的人看了会开心一笑”。但他强调,作为语言保护和传承的资料来说,类似上述材料的册子全国其他地方也有,除了一些单位组织人来整理,还有一些民间的语言记录,但都“不严格”“不规范”,“比如它这里面注音都是用的拼音,规范来说要用国际音标”。

周及徐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关于方言的记录和整理有一整套科学和系统的方法、方向以及规范——在记录方言和方言时,要记录方言的音系、词汇意义和语音,还要通过语法现象记录方言的语法系统,只有通过一系列严格而科学的记录方法,才能让以后的人掌握到方言的真实情况,且复原方言。

“下一步,我们会把《四川话百科》再进一步整理,搞成多媒体书籍——在文字下面再加一个二维码,扫码就能听到音频,并且正确跟读。”高志刚坦言,由于工作人员大多都并非专业语言学者,从很多细节来说,材料的确存在很多不足,会汲取专家建议改进。

据四川在线报道,在2015年,四川省就启动实施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四川语言文化资源库建设项目,承担了国家33个汉语方言数据库建设的课题、58个省级汉语方言数据库建设课题,涉及全省19个市(州)的91个县(市、区),分3年完成。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彭翊介绍,截至2017年底,四川省已完成验收54个课题,剩下的37个课题将全部在2018年年底之前完成。在她看来,建设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推动方言语言资源的保护、展示、开发利用,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语言文化工程。

对话

澎湃新闻:《四川话百科》的大致内容是什么,是如何整理而成的?

高志刚:《四川话百科》共收录了371条方言,用词典的方式,把每一个方言的读音、意思、组词,还有它的同义词,全部弄到一起。目前还不完善,还在改进。

我们之前补修了《民俗方言志》,这个志书对成都市的民俗和方言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加之各区市县志办在他们的一轮、二轮志书中就专门有方言,这样就形成了整个《四川话百科》的大部分。在此基础上,我们又通过资料和网上,各种方式收集过后,就印制了。

澎湃新闻:为什么会想到用网络语言的形式整理、编写?

高志刚:这样写的话,一般人容易比较快地认知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这种桥梁的关系。我们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专门收集,通过新华网、四川网,还有成都区市县的(网),然后再把它集中,但现在这个(材料)还是比较粗糙,下一步,我们会把《四川话百科》再进一步整理,搞成多媒体书籍——在文字下面再加一个二维码,扫码就能听到音频,并且正确跟读。

澎湃新闻:整理、编写《四川话百科》的目的是什么?

高志刚:现在缺少比较系统且通俗易懂的方言书籍。我们想尝试一下,想通过这样一本书,一方面是保护,另一方面还有规范的意思在里头。

四川方言没有严格的字,他不像广东话,还有自己的粤语的字。四川方言都是用同音字,那么就会产生规范问题,所以我们“地方志”有必要把这个工作逐渐推开。

澎湃新闻:这份材料的推广范围仅限于会议吗?

高志刚:目前,暂时作为开会资料先发给大家,也有个征求意见的意思在里面,之后会逐渐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编撰和编辑,如多媒体书籍等,最后出现的形式可能是口袋书,便于携带。

澎湃新闻:为什么没有用专业的国际音标来标注?

高志刚:过于专业化的这种表述方式和这个国际音标的方式,一般没学过国际音标的人也读不了。 我们用传统的同音的方式做来注音,用拼音把字音标注出来,读者就容易接受一些。当然,拼音注音有不科学、不严谨的一面,这个必须指出,因为拼音是以普通话为基准来读的,有局限、不准确,学者不主张方言用拼音注音也有这个原因。但目前(为了便于推广)也只能去取“中间值”。

澎湃新闻:大家对于这本网络语言风格版本的《四川话百科》反响如何?

高志刚:虽然我们当时只是作为内部资料来征求意见的,但我们在准备时,就已经想到应该会受欢迎的。

澎湃新闻:有专家指出《四川话百科》中多是以成都话为主,为什么?

高志刚:的确是以成都话为主。方言是非常复杂的现象,但四川方言相对比较单纯,即便如此,成都就有五个方言区,每个区都有不同的方言,所以如果用成都话,反而就要细分了。用“四川方言”(命名的话)比较宽泛一点,如果细分的话,方言的意义就更窄了。再者,如果要把方言都收入的话,就不止300多条了。

    责任编辑:李敏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