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有“温度”的上海公厕:适老化改造、引进新型设备和冬季热水

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2022-11-19 13:55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保洁人员打扫厕所卫生。本文图片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提供

2022年11月19日是第十个“世界厕所日”。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介绍,近年来上海不断优化公厕布局,加大环卫公厕新建、改建力度,推动轨交、商场、菜场、旅游景点等社会公厕建设及对外开放,目前已形成环卫公厕2900余座,社会公厕约1万座(处)的公厕服务体系。值得一提的是,至2022年底,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厕所数量将超70处。

推进智慧公厕建设和适老化改造

为提升公厕信息化管理水平,上海编制了《上海市智慧公厕建设导则(试行)》,试点推进智慧公厕建设,通过在公厕内加装环境监测、环境调控、安全防范、能耗监测、节能环保、信息交互、集成控制等设备和系统,提升管理效能、提高服务质量、增强用厕体验,提升综合管理能级。

比如,青浦区民惠广场公厕在厕间门上方安装显示屏,能显示使用状态,厕间内安装了求助按钮,让市民在突发情况下能获得及时帮助。闵行区川上美集公厕配有一体化智能卫生间管理系统,具有智能冲洗、智能显示、智能照明排风、如厕超时报警等功能。

随着上海迈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用厕成为公厕服务的一大课题。上海公厕不断推进适老化改造及设施配置,在落实无障碍坡道、扶手、挂钩等配置的同时,提升厕内照明、通风、防滑、缓坡等设计,增加坐便比例,减少内部台阶,设置第三卫生间、无障碍厕间,方便老年人用厕。

黄浦区重庆南路202号公厕为了满足助老需求,厕外设立加长型无障碍通道,厕位配备卫洗丽,安装助力扶手,增设防滑垫和安全警示牌。杨浦区殷高东路闸殷路绿地公厕,除了设置助力扶手、置物架等便民适老设施,还在公厕外设置休息区,方便老年人休憩。

上海已有700余座环卫公厕配置第三卫生间。

创新保洁模式,引进新型设备

日常保洁是厕所服务的重要环节。上海注重公厕保洁模式创新,不断优化保洁流程,以劳模工作室、行业典型为依托,对保洁人员开展理论及操作培训,规范日常作业,提升公厕环境。

根据公厕所在区域、适用人群等实际情况,上海创新“五心服务”(即环境舒心、保洁细心、语言贴心、服务真心和如厕称心)、保洁五步法(通过“冲、刷、拖、擦、喷”等五个步骤,提升公厕保洁效率)、“两大两小、随用随消、上天入地”消毒保洁模式(既对公厕上至天花板、下至下水口等各种设施设备进行全面保洁,确保不留死角)、“四多、七勤”差异化保洁法(既针对公厕保洁难点、盲点,通过巡视、自检和差异化保洁三方面进一步提升公厕品质)。

为提高保洁效率,保洁作业新设备也引入公厕,打破“一块抹布、一根拖把”的传统模式。静安区自2021年起,引入镜面擦洗机、蒸汽清洗机、洗地吸干一体机等新式保洁机具,并开展劳动竞赛,加强保洁人员对设备的掌握和使用,确保“新式武器”能充分发挥效用。

提供厕纸和热水,提升公厕便民度

为了深化公厕便民服务,上海正全面落实环卫公厕免费提供厕纸,试点厕纸进厕位,推进1200余座环卫公厕实现冬季热水洗手,拓展便民服务箱服务内容。此外,上海已有700余座环卫公厕配置第三卫生间,商场、旅游景点等社会公厕也按要求设置第三卫生间,满足不同人群的如厕需求。

譬如,金山区八村公厕配置了自助取纸设备、置物架、新风系统、绿植等,从细节处展示了公厕的“温度”。宝山区杨泰路小游园公厕,践行“市民贴心帮手”服务理念,在便民服务箱内放置卫生巾、紫药水、红药水、一次性内裤,创可贴等,为如厕市民提供不时之需。

    责任编辑:韩晓蓉
    图片编辑:张同泽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