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打响上海制造品牌|三年内培育8到10家制造领域“独角兽”

澎湃新闻记者 俞凯
2018-05-07 14:41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上海制造”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四名六创”10个专项行动。其中“四名”为名品打造、名企培育、名家汇聚、名园塑造。“六创”分别是技术创新、品牌创响、质量创优、融合创智、集群创建以及绿色创先。

5月7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陈鸣波介绍了《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 加快迈向全球卓越制造基地三年行动计划》相关情况。

市经信委副主任吴金城、市金融办副主任解冬、市科委总工程师傅国庆、市质监局总工程师陆敏出席发布会,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制造业是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4月22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 加快迈向全球卓越制造基地2018-2020年行动计划》。

增强使命担当,服务国家战略

“上海制造”,在大家心里都有美好的历史印记,现在进入了新时代,上海不仅要传承产业的优秀基因,更要按照改革开放再出发、构筑城市发展战略优势的新要求,为上海制造增加新内涵、注入新活力。

用最概括的话讲,“上海制造”就是,掌握产业链价值链核心环节的高端制造,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的品质制造,融合人工智能和互联网因子的智能制造,体现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的绿色制造。这次制定《行动计划》,有三方面的考虑:

一是要着力增强使命担当,服从服务国家战略。上海把打响制造品牌,作为落实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载体,牢固树立上海制造再出发的战略思维。不仅要主动应对产业新变革,着力打造“大国重器”,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合作;也要顺应市场新潮流,着力创造“时代精品”,重新走进千家万户、市民心中。

二是要着力强化创新引领,加快培育新兴动能。创新是第一动力,上海把制造业作为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的主战场,充分发掘上海制造创新驱动的动力源泉。要加快实施产业创新工程,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实现“从无到有”、填补国内空白;同时加快开展技术改造焕新计划,实现“从有到优”、推动提质增效。

三是要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提振制造品牌形象。上海要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大全球资源配置力度,始终坚持上海制造追求卓越、永攀高峰的发展取向。要把打响“上海制造”品牌,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举措,在设计新、质量好、标准高、服务优上,全力彰显美誉度。

提出“四名六创”10个专项行动

《行动计划》主要提出了“四名六创”10个专项行动,其中名品打造、名企培育、名家汇聚、名园塑造这四个行动,是最核心的“标识性动作”。而技术创新、品牌创响、质量创优、融合创智、集群创建以及绿色创先,要集中围绕“四名”来开展工作。

首先,要以名品为抓手,擦亮上海制造新名片。通过深入挖掘市场需求潜力,特别是聚焦健康、时尚、智能等需求,着力打造500 项“上海制造”精品。一是放大品牌效应,让上海制造在国内外叫得响。具体分为经典品牌、新锐品牌和优质品牌三个层次,以新技术、新模式和新机制,赋予老凤祥、三枪等经典品牌新的气质,加快培育联影、蔚来等一批新锐品牌。二是加快核心技术攻关,抢占产业制高点。核心技术靠化缘要不来、靠买也买不来,要着力突破集成电路、航空发动机等“卡脖子”瓶颈,解决关键环节受制于人的隐患;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形成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三是把质量标准作为第一生命力,树立上海制造的全国质量标杆地位。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出一批制造领域的上海品质认证产品和领跑标准。四是实施技改焕新计划,增强产业发展活力。大力推进智能化、服务化等改造提升,扩大品牌产品的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应用。

其次,要以名企为引领,培育上海制造新主体。集中优势资源,做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着力培育以世界一流企业、“独角兽”企业、“隐形冠军”为核心的卓越制造企业群体。一是做强世界一流企业,使上海制造辐射面更广。构建根植本地、面向全球布局的创新、生产和服务网络,加快新一代智能制造模式应用;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建设20个工业互联网平台,争取3家左右制造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二是做大“独角兽”企业,使上海制造创新力更强。聚焦智能硬件、生物医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力争培育8到10家制造领域的“独角兽”企业。三是做优“隐形冠军”,使上海制造专业化更精。开展“隐形冠军”同行业对标,引导企业专注于细分产品的研发制造和市场拓展,打造“百年老店”,形成200 家国内外细分市场前三的“隐形冠军”企业。

再次,要以名家为纽带,汇聚上海制造新资源。人才是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要着力汇聚以卓越科学家引领、卓越企业家运营、精工巧匠支撑的卓越制造人才队伍。一是加快落实人才高峰工程,汇聚领军人才。面向集成电路与计算科学、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坚持引进和培育并举,造就产业高峰人才,实行量身定制、一人一策。二是实施卓越制造人才计划,培育专业人才。打造一批“上海工程师”、“上海师傅”, 重点支持面向工程化、产业化应用的高精尖人才,加强住房、落户等人才服务。三是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实现人尽其用。瞄准科技前沿和新兴产业领域,集聚一批卓越科学家,弘扬勇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倡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最后,要以名园为支撑,打造上海制造新载体。面对空间资源的天花板约束,要瞄准集约化利用、高效化配置,加快建设以世界级品牌园区、特色产业基地为重点的区域性承载体。一是培育世界级品牌园区,促进资源集约。推动临港、漕河泾、张江、化工区、国际汽车城打造世界级品牌园区,优化增量、盘活存量、激活流量,建设一批绿色示范园区。二是打造特色产业地标,形成区域品牌。加快编制全市产业地图,引导差异化精准定位;集中力量推动土地的二次开发、腾笼换鸟,加快吴泾、高桥、南大、吴淞、桃浦五个重点区域整体转型升级。三是创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联动发展。全力打造汽车、电子信息两个世界级产业集群,积极培育民用航空、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绿色化工4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另外,还要加强长三角产业集群联动,深化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5G等产业链对接合作。

2020年初步建成世界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

上海将《行动计划》分解成95项具体任务,会同相关委办局、各区、园区、企业等社会各方,按照职责分工,抓紧行动起来。

一是注重统筹重点产业布局。以上海制造引领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快转型高端发展之路。要超前布局未来前沿产业,聚焦信息网络、空天海洋等领域,实施一批基础前沿工程;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民用航空、生物医药等领域,加快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聚焦汽车、化工等领域,加快智能化技改提升。目前正在加快制定集成电路、民用航空产业发展等行动计划,推动产业链、创新链的联动发展。

二是注重优化协调推进机制。上海将根据《行动计划》提出的扩大开放、制度供给、土地资源、产融结合、品牌宣传等八方面的保障措施,加强统筹协调、务实推进。近期,要加快推出振兴历史经典品牌、高成长性创新企业培育等系列配套政策。

三是注重瞄准目标持续发力。未来三年里,围绕加快建设全球卓越制造基地的总体目标,设定了三个分项目标;就是到2020年,要初步建成世界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初步建成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初步建成世界级制造品牌汇聚地。

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最紧要的是抓牢关键核心技术、高端产业集群、过硬质量品质这三个环节,叫响“四名六创”。要以“四名”为引领,带动上海制造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强项更强;以“六创”为支撑,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最终要实现“四个更加”,就是让上海制造的技术更先进、生产更智能、产品更高端、品牌更响亮。

【市规土局答记者问】

问: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到,对先进制造业企业会加强土地资源配置,并且“像保护耕地一样保护先进制造业用地”,请问具体通过哪些方式“像保护耕地一样保护先进制造业用地”?

答:先进制造业承载着国家战略,也是上海卓越全球城市的核心功能之一。按照“上海2035”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功能定位,为支持振兴“上海制造”品牌,我们在总体规划中提出要形成代表国内制造业最高水平的产业基地,对其中的先进制造业用地,我们提出要像保护耕地、保护基本农田一样,把先进制造业用地作为上海高质量产业发展的底线空间,来加以保护和高效利用。

在管理过程中,将实行规划和土地“双锁定”:一是在规划上,锁定产业基地内的先进制造业用地,严格限制调整用途;二是在土地供应上,新增产业项目锁定在产业基地和产业社区内。

问:上海“2035”总规发布后,对全市工业用地的总规模和布局划定了新的蓝图。在三年行动计划中也提及,为保障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空间,规划土地方面会保持工业用地的合理规模,制定工业用地的布局规划。请问我们会如何在规划空间布局上支撑打响“上海制造”品牌?

答:保障产业用地的规模空间,大力支持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是我们规划土地部门一直以来的使命责任。在上海“2035”总规中,我们从规模、布局、强度多维度提高产业发展的空间质量,充分支撑产业发展。在规模上,按照城市功能的整体定位,至2020年规划工业用地规模550平方公里,至2035年规划工业用地规模320-480平方公里。在布局上,按照“产业基地-产业社区-零星工业地块”的体系,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坚定实施“198”区域减量化,对确需保留的优质企业,实施严格的核准保留机制。在强度上,工业用地容积率可提高到2.0,研发用地容积率可提高到3.0,并视产业需求,可参照同区位商办项目核定。新出让产业用地容积率,直接在建设项目管理程序中核定;存量产业用地提高容积率,按照控规修改简易程序,以区为主开展规划调整工作。

问:在本市资源环境紧约束的大背景下,全力打造“上海制造”品牌尤其需要我们精打细算、切实提高用地绩效,用好珍贵有限的产业用地资源。请问在全力推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支持发展先进高效制造业的过程中,如何提高产业用地的利用绩效?

答:高质量地利用好产业用地,需要切实提高产业用地绩效,提高产业用地绩效的重要手段就是充分利用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这一机制。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指的是对土地利用进行全要素、全过程、多部门的共同监管,以土地出让合同为平台,将项目建设投入、产出、节能、环保、本地就业等经济、社会、环境各要素纳入合同管理。

在产业用地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中,重点是要突出几个环节:一是严格产业准入,通过提高土地供给质量,保障产业发展,加强产业招商和土地资源统筹,坚持全市产业发展“一盘棋”,把产业绩效平均水平作为未来产业准入的底线标准,坚持各区产业准入“一把尺”,优选产业项目,完善产业全要素管理要求,切实提高产业项目质量。二是严格产业项目绩效评估和土地退出机制,在产业用地利用的全过程中,按照投产、达产、达产后每3-5年等节点开展产业绩效综合评估工作,并基于绩效评估结果,按照出让合同关于产业绩效的约定,对低效利用的产业用地实施土地退出机制。三是严格落实共同监管机制,强化落实区政府产业用地管理的主体责任,按照土地出让前“谁提出、谁监管”的原则,依托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监管,土地部门强化开竣工履约管理,产业部门强化产业绩效综合评估管理,共同为提高全市产业用地的绩效水平协同发力。

    责任编辑:徐晓阳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