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曙光医院重症团队与“死神”赛跑:好转的患者越来越多

澎湃新闻高级记者 李佳蔚 通讯员 张莎莎
2023-01-14 10:48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随着急诊就诊高峰逐步放缓,救治工作的重心转向“降死亡、防重症”。1月14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获悉,该院发挥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经验,在原有的分级分流转诊原则基础上,进一步整合重症监护、相关科室重症监护、重症监护扩充病区三级资源。

在这个危急重症救治的“主战场”,曙光医院表示,无论是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前来支援的全院医护,还是负责协调保障人员、设备、物资的行政后勤人员,每个人都在努力奔跑,为患者争取每一分生的希望。

曙光医院重症医学科团队在病房救治和照护患者。  本文图片 医院供图

重症科医生每分每秒都在与“死神”赛跑

曙光医院急诊和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倩是“战场”中的“主心骨”。在每日全院大交班前,她一定会带着她的重症队伍进行每日查房,对每个重症患者的情况都了然于胸。

“通过肺泡灌洗,我们可以查出一般痰培养查不出的病原体、细菌……部分重病人因为免疫屏障被破坏,本来‘静默’在体内的病原体、细菌也会发出来,”王倩说,“我们要尽早调整用药,为他们尽可能抢夺时间。现在全院都在为这些重症患者开‘绿灯’,医护也都在帮我们一起努力,我们就更加不能松懈,一刻都不允许。”

看着一个又一个危重症患者被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近一个月了,这位急诊重症区的“铁娘子”脸上终于能看到笑容。

“欧阳,帮这个ECMO患者做个心超。”王倩一边查房一边说道。副主任医师欧阳洋迅速推起床边超声仪,利落地开始操作。每一个重症医师都是“三头六臂”的多面手,除了擅长脓毒血症、重症急性胰腺炎、多发伤、各类中毒、ARDS、MODS等多种危急重症的诊治抢救,还能独立完成人工气道建立、动静脉穿刺置管、呼吸支持、血液净化、血流动力学监测等重症医学的常规操作技术以及超声等各种辅助检查。

ECMO是体外膜肺氧合技术,记者了解到,目前曙光东院重症监护室有2位患者正在进行ECMO治疗,对于重症心肺功能衰竭的患者,提供体外呼吸与循环,为他们打开了生命之门。

这边刚操作好,欧阳洋又在指导护士帮一位87岁的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俯卧位通气对改善患者通气质量至关重要。但是也要因人而异,有的患者本身一侧肺功能就有问题,俯卧通气的效果可能不如侧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发挥定点医院时期的宝贵经验

近日一早,在曙光西院十楼重症监护室里,急诊和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李淑芳带领团队在组织一次抢救——一位老年患者突然气道大出血。

“侧卧位,吸引器吸引……准备气管插管”,医护团队迅速反应、密切协作,通过局部止血和全身止血药物结合运用,又一次把患者从危险边缘拉了回来。

“现在我们(监护室)里面的13张床和外面的17张(亚重症)床都是满的,像这样的抢救每天都会有几场。目前,我们监护室一共5位医生,也都经历过感染,高峰的时候大家都是咬紧牙关硬扛。还好,我们西院有做定点医院时的宝贵经验,这波高峰来临时,全院就迅速回到当时‘备战’的状态,床位统一管理,保证患者转运效率,保证设备药品供应,给我们重症患者的救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副主任医师张涛正在对一位即将拔管的患者做评估,他刚刚经历了近50天的支援外地工作,回到上海隔离一结束就连忙投身另一个战场。

说话间,会诊电话又响起来了,杨晓龙医生飞奔着就从楼梯间往上跑,根本顾不上等电梯。“重症医师还兼顾着全院重症患者的会诊工作,一天下来几乎没有坐下来的时候。”李淑芳说。

不大的监护室里,护理人员的脚步也一刻不停,穿梭在各个床位间。定期的俯卧位通气是对他们体力的考验,通常需要5-7个人共同协作才能完成,一次下来汗水都会湿透衣衫,一天下来,这样的操作往往需要几十次。

最大的生日愿望就是疫情早日退散

外科重症医学科(SICU)副主任施荣,刚刚结束援藏工作,经过短暂休整就投入到这场与新冠病毒短兵相接的战斗中。

“目前,外科监护室里也绝大多数都是内科的重症患者,”施荣介绍说,“全院统一安排,我们都是重症人,义不容辞。近几天情况逐渐平稳,床位的周转也快起来了。重的患者转进来,轻的转出去,给有需要的患者开出更多通道。刚刚我才去急诊收了几个患者上来。”

SICU是新建的监护室,软硬件的配备都是最好的,环境也相对宽敞。但这对医护人员的脚力也提出了挑战,跑一个对角线就好比百米冲刺,一天不知道要做多少这样的往返。

“这两天好转的患者确实越来越多了,”施荣说,“这是一位重症肌无力患者,重症肺炎进来的,一开始预后并不是很乐观,但是这位老先生非常配合治疗,对我们完全信任。已经成功拔管,现在的各种指标都恢复得很不错,我们所有医护人员都感到非常振奋。”医护在给患者带去生的希望的同时,也被患者的坚强和理解深深地感动和鼓舞。医患携手,并肩作战,才能打败病毒,走出这生命的危机。

两天前是施荣的生日,忙碌的他依然奔忙在工作岗位。2023年,他默默地许下生日愿望,愿疫情退散,国泰民安。

    责任编辑:陈逸欣
    图片编辑:张同泽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