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毛泽东“恋亲不为亲徇私”,240件领导人家庭档案在沪展出

澎湃新闻记者 李菁
2018-05-29 20:25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5月28日起,《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档案展在上海市档案馆外滩馆3楼展厅开展,该展由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和上海市档案局(馆)联合主办。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展览现场获悉,该展览以不同历史时期32位优秀共产党人特别是老一辈革命家的家风故事为主线,通过240余件档案资料,既真实反映共产党人的家风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突出体现共产党人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廉洁自律等方面的先进性,诠释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与道德风貌。

毛泽东:用自己的稿费帮助亲友

澎湃新闻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展览组图对于每一位中国共产党人的介绍,都包括了人物生平、家风故事、经典话语、与家人的合影,还有部分人物介绍展示了家信、食谱、当年的新闻报道等。

在展览第一部分“老一辈革命家的家风”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泽东的家风。“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是毛泽东的“家风三原则”。

展览展示了毛泽东写给儿子毛岸英、毛岸青的3封书信(均为中央档案馆馆藏)。在1941年的信中,毛泽东提出了自己关于年轻人如何学习的建议:“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在1947年的信中,毛泽东写道:“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作什么,只要有热情,有恒心,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个人主义的虚荣心,总是会有进步的。”在1960年的信中,毛泽东则教育毛岸青,要感谢那些关心和帮助自己的人。

毛泽东和毛岸英在北平香山。本文图片均由澎湃新闻记者 李菁 摄

毛泽东和女儿李讷在中南海散步。

展览还展示了毛泽东与儿子毛岸英、女儿李敏和李讷、韶山亲友的合影。毛泽东对子女在疼爱的同时要求严格,1950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的决定后,他毅然把毛岸英送到了朝鲜。在生活中,毛泽东一再告诫李讷,不要自以为是,不要搞特殊。李讷上大学后,坚持过着工农子弟般的生活,住学校,吃食堂,周末下课后才回家。

新中国成立后,对生活有困难的亲友,毛泽东总用自己的稿费对他们给予经济上的帮助,从不搞特殊。

周恩来:“十条家规”

周恩来的“十条家规”。

在展览第一部分,周恩来的“十条家规”也令人印象深刻。

周恩来的“十条家规”分别是:一、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看;二、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三、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四、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五、不许请客送礼;六、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七、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八、生活要艰苦朴素;九、在任何场合下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同时,展览展示了部分周恩来与邓颖超的来往书信和他们在不同时期的合影。在来往书信中,两人谈论的大部分是革命,字里行间也透露着对彼此的关爱和勉励。在展示的1951年书信中,周恩来向妻子介绍自己在天津的行程,还分享看电影的观感。

周恩来与邓颖超合影。

周恩来和邓颖超共同生活半个多世纪,相濡以沫,从未违反过组织原则。他们婚后曾协商,两人可以在一个地方或一个机关工作,但不要在一个具体部门共事。几十年间,他们一直恪守着约定。

展览还展示了1976年周恩来逝世后,邓颖超在得知淮安县委准备整修周恩来故居的消息后,亲笔写给侄子侄媳并转淮安县委的信,信中写道:“……我作为周恩来同志的家属,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恳切地要求县委同志,立即停止修建之事。”

平日里,邓小平喜欢和孙辈们在一起。

邓小平:“评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爷爷,我可以得这个奖”

“以后如果评奖的话,评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爷爷,我可以得这个奖。”邓小平曾经这样不无幽默地说。邓小平晚年生活在一个四世同堂、儿孙绕膝、其乐融融的大家庭中。平日里,他喜欢和孙辈们在一起。本次展览展示了多张邓小平同家人在一起的照片。

在慈爱的同时,邓小平也有严厉的一面,他曾嘱咐孙辈:“你们要学点本事为国家作贡献,大本事没有,小本事、中本事总要靠自己去锻炼。”

图为邓小平一家合影。

1939年9月,邓小平在延安与卓琳结婚。他们在60年的共同生活中,始终相互尊重理解,相互体贴照顾,同甘苦共患难。1969年-1973年间,邓小平及其家人被下放到江西。其间,他多次给中央写信。在这些信中,他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安排未提任何要求,但对家人的关爱毫不掩饰。本次展览展示了1971年邓小平写给中央的信(中央档案馆馆藏),表示希望接伤残的儿子邓朴方到江西静养。

展览中还有1976年6月,邓小平给当时在301医院住院的卓琳写的一张字条,他告诉卓琳,中央“已批准我们同小孩们同住”,还表示希望卓琳“不急于出院,把别的病也治一治”。

习仲勋:言传身教,从点滴做起

习仲勋严格要求子女。

“人只要有才能,在哪里都可以发挥作用。但你是习仲勋的女儿,就要‘夹着尾巴做人’。”这是本次展览中展示的,习仲勋对女儿的告诫。

习仲勋注意教育孩子从小养成节俭的良好生活习惯,他言传身教,从点滴做起。他经常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言教育孩子,吃饭时掉在桌上的米粒都要捡起来吃掉,一丁点也不浪费。习仲勋对子女的教育慈爱而严格,他特别注意从小事抓起,培养孩子勤劳勇敢、艰苦朴素的品德,不允许有任何优越和特殊。孩子的衣服和鞋袜,都是依次”接力“,大孩子穿旧了打上补丁让小的再穿。

习仲勋与夫人齐心。

1962年9月,49岁的习仲勋遭受不白之冤,继而被审查、下放,“文化大革命”中又横遭批斗、关押,这期间习仲勋与家人天各一方。1972年冬,妻子齐心获准带着儿女看望习仲勋。为了记住这难忘的相会,齐心和子女拍了一张纪念照,展览展示了这张照片。

齐心与子女的合影。前排右起:齐桥桥、齐心、习安安,后排右起:习近平、习远平

展览还展示了习近平写给父亲习仲勋八十八周岁生日的一封贺信,信中写道:希望从父亲这里继承和吸取的宝贵与高尚品质很多,给我最深印象的大约如下几点:一是学父亲做人。二是学父亲做事。三是学父亲对信仰的执著追求。四是学父亲的赤子情怀。五是学父亲的俭朴生活。“我是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在今后的工作中、事业上和生活里,尽可能向尊敬的父亲学习”。

习近平写给父亲习仲勋八十八周岁生日的一封贺信。
本次展览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老一辈革命家的家风”,展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邓小平、陈云、董必武、彭德怀、陈毅、罗荣桓、习仲勋、张闻天、黄克诚、陈赓、徐特立、谢觉哉等17位老一辈革命家以德传家、以学兴家、以俭持家、以严治家、以廉守家的优良家风。第二部分“革命先烈的家风”,展示彭湃、殷夫、冷少农、邓中夏、方志敏、俞秀松、左权、王孝和、李白、秦鸿钧等10位革命先烈坚定信仰、忠于理想、忠于人民、宁死不屈、舍小家顾大家的爱国情操和优良家风。第三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优秀共产党员的家风”,展示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牛玉儒、钱学森等5位新中国成立以来优秀共产党人艰苦朴素、清白为官、为民奉献的优良家风。
    责任编辑:管卓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