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长三角美妆突围④ | 生物技术企业入局本土美妆“新内卷”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 朱玫洁
2023-04-02 09:20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近年,随着功能性护肤兴起,消费者更加重视产品的功效,而不只是广告中营造的氛围。甚至,社交媒体上一批擅长分析化妆品成分的博主,受到追捧。

信息在被拉平,化妆品的“故事”越来越难讲,消费者对“硬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强。

也因此,本土化妆品企业开始在原料的研发与创新上“下力气”,行业从重营销开始向兼顾研发与营销的思路转换。

《趟入深水区:原料自主研发的漫漫长路》中,我们关注了本土化妆品在原料和新成分研发方面进行的探索。但新成分的自主研发仍然面临基础薄、成本高、时间长、风险大等挑战,尚需技术与时间的沉淀。

在功能性护肤“热战”已至的当下,本土美妆是否还有其他突围方式?国际巨头又在忙些什么?

从调研情况来看,与海外巨头原料商“合作”独家成分,是本土美妆获取“独特”成分相对快捷的路径。另一趋势是,生物产业与化妆品产业的融合越来越多。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正在涌现出一批生物技术企业参与到化妆品原料生产中,成为化妆品产业上游的新势力。

此背景下的本土美妆的突围路径,同样充满机遇与挑战。

 

借力海外大厂谋创新,本土企业或现“新内卷”

   市场正在倒逼国内美妆品牌商在“产品硬实力”上建筑自己的护城河,在成分上拿出一些我有他无的特点。前珀莱雅研发总监蒋丽刚表示,珀莱雅真正开始花力气投资基础研究,大概是2017年左右,因为“那时候我们意识到国产化妆品不能只是跟随了”。

一方面,当时珀莱雅的产品在市面上面临品牌老化,对消费者吸引力下降。另一方面,蒋丽刚坦言,之前大部分产品是“跟随”外国的大品牌,大公司推了一个受欢迎的产品,我们赶紧推一款类似的。比如Olay推出的烟酰胺精华火了,我们也推出一款含烟酰胺的产品。“但我们发现,如果一直做copy,无论怎样永远是老二,甚至帮别人把这款产品推得更火。”

不想做“老二”的想法,倒逼珀莱雅开始重视研发独特性和产品力,摆脱美妆国货“跟跑者”的典型形象,再塑品牌形象。

有意思的是,由于珀莱雅名称像欧珀莱(资生堂旗下品牌)与欧莱雅的合体,自成立以来,就被认为是跟风者,直到2020年珀莱雅推出红宝石精华和双抗精华,才刷新了一批用户对它的品牌认知。

红宝石精华以自主研发的超分子维A醇和添加20%的六胜肽为亮点,添加了诸多功效成分。叠加营销和渠道上的原先优势,产品在当年成功“出圈”,成为爆款。红宝石精华不仅让“成分党”感叹国货成分有两把刷子,并被业界认为是公司由渠道驱动策略(即营销驱动),升级为产品驱动策略的标志事件。

化妆品研发概念图 埭溪美妆小镇供图

这些功效成分从哪里来?蒋丽刚介绍,珀莱雅三种研发模式并举:借力海外大厂、投资高技术上游企业,和自主研发。

其中,“借力海外大厂”的路径,正成为具有规模优势的老牌国货选择的创新模式。它比自主研发更快捷省力。红宝石精华中添加20%的六胜肽,来自西班牙胜肽世家LIPOTRUE S.L,珀莱雅与其合作时力争在原料采购和技术上享有优先权。

“2018年,我们意识到,自研技术需要很长的时间。做科研、做技术是严谨的科学,要时间,但快消市场又非常卷,新的品牌拼命来抢占我们市场。”蒋丽刚坦言,“我们相对是大企业,技术不能靠‘吹’,否则在一切都透明的互联网时代,很多人会出来挑战。但我们胜在有规模优势,可以与海外原料厂商争取更多合作。”

近几年,珀莱雅不断官宣与亚什兰、巴斯夫等原料巨头的合作。无论与谁合作,珀莱雅的核心诉求都是“有效”和“独有”,以此创造独属于珀莱雅的高功能成分。

比如珀莱雅与亚什兰合作的一款名为NOX-AGE的成分,作用于改善眼周暗沉。它的本质是薰衣草萃取物和独特二肽的组合,这款成分的商标NOX-AGE属于珀莱雅公司,意味着成分和珀莱雅绑定了。珀莱雅将其运用于双抗小夜灯眼霜2.0中。

珀莱雅与巴斯夫的合作又是另一种模式。珀莱雅合作时提出,需要一种已经过验证有效,但国内还没开始销售的独占原料。巴斯夫从已研发项目中找到一款由大豆蛋白水解而来的原料PROECM,测试显示它具有优异的修护皮肤基底膜的功效。这款原料此前是巴斯夫为欧洲某大厂定制,相关检验数据已经完成,“但大厂各种阴差阳错没用上。”蒋丽刚表示。于是,最终这款功效成分给到珀莱雅,成为珀莱雅某款修护精华的核心成分。

珀莱雅车间 埭溪美妆小镇供图

其他老牌国货亦有此操作。百雀羚近年推出的一款面霜中,含有抗初老成分原初因®ProVTA®,此成分由德国默克在中国独家供应给百雀羚,由芸香亭基硫酸二钠+羟脯氨酸+抗坏血酸磷酸酯镁组成。

2022年,上海家化与巴斯夫正式签订了一份以往并不多见的《科技创新合作框架协议》。据了解,后续巴斯夫一些新的原料成分将率先提供给上海家化,这意味着上海家化可能拿到一些中国独家的原料。与此置换的条件是,在现有原料采购的过程中,上海家化将首选巴斯夫的产品。

用市场的规模优势向海外原料大厂换“独特”成分,以借力创造壁垒,成为老牌国货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的一大路径。

一方面,这意味着,中国化妆品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开始具有一定的资源配置能力。另一方面,也需注意到,这些合作而来的“独特”成分,基本只能保证在国内市场具有独特性,比如“中国独家”。这种联合创新建立起来的壁垒,只能有效防御一些不太具备研发实力的国货新兴品牌、中小品牌,但不包括跨国巨头这些真正强劲的对手。

当越来越多中国化妆品企业向海外原料厂商寻求“垄断”国内市场的新成分,尽管这解决了中游品牌商对独特成分的诉求,但问题也是明显的。

首先,这可能会造成国内品牌间的“新内卷”。其次,此方法在国际市场并不奏效,“中国独家”的原料无法在国际市场获得比较优势。第三,上游原料的生产能力也不能借此大幅提高。基础化工、有机合成、生物合成等基础技术的发展,不仅需要时间的沉淀,也离不开宏观层面的重视。

生物技术企业入局美妆,本土企业协作度不如外资

生物合成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原料生产方式,或将成为国内原料行业弯道超车的机遇。

随着中国生物技术的发展,一批做生物合成的企业已在成长起来,包括华恒生物、巨子生物等。而对化妆品的原料生产来说,生物合成精准、高效并且可持续,在全球美妆界受到重视。

比如在东方美谷探索化妆品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整合中,生物技术产业就是一个重点。东方美谷集团总经理袁飞表示,基于生物技术可以快速探索一些高效的抗衰老产品,这是一些化妆品企业自己做不到的事。“我们此前引进了好几家生物技术相关的企业,进行产业链延长”。

当然,这类企业也引起了国内外化妆品龙头的关注。

近两年,珀莱雅投资了中科欣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家开发化妆品功效活性物的合成生物学企业。“我们从2020年开始,不满足自己只是一个化妆品企业,开始投资我们认为有潜力的上游创‘芯’原料企业,所以我们投了中科欣扬”。蒋丽刚表示。

投资原料生产企业,可以获得更深度的合作,包括开发定制原料、独家原料或者降低采购成本等等。这也是珀莱雅总结出的在自主研发、大厂合作之外的第三种研发模式。

瞄准这个路径的不仅是珀莱雅。整体看,外资巨头在“拉拢”国内生物技术企业方面,步子迈得更大。

近三年,欧莱雅与蓝晶生物(生物合成)、慕恩生物(微生物平台)开展合作,资生堂也投资了江苏创健生物(生物合成)。

2022年,欧莱雅集团成立了进入中国市场25年来的首家投资公司“上海美次方”,落在东方美谷,以投资促进开放式创新。同年,资生堂与博裕投资合作注资的股权投资企业启动,其中资生堂占股98%。

两则消息让国内市场再次确定,化妆品海外巨头在国内市场的“打法”已经不一样了,不仅注重开拓市场,也在积极融入产业链上游,与技术型企业开展合作。

资生堂在上海设立的研发中心的职能也发生了演变,2016年设立的浦东研发中心是做制品开发,而2021年10月在东方美谷启用的资生堂中国奉贤研发中心,则是通过“开放创新”,做到资生堂自身无法实现的创新。

2022年上任的资生堂中国首席研发官荒木秀文表示,“浦东研发中心之前主要关注资生堂在华品牌的制品开发,现在的变化是,加入国际品牌线的制品开发任务,业务在不断地扩大。至于奉贤研发中心,我们希望通过‘开放创新’的方式,实现只靠资生堂自身不能实现的一些创新,包括基础科学研究、原料等多方面。未来这些在奉贤研发中心通过与外部的‘开放创新’创造出的成果,会继续在浦东研发中心进行制品开发、并运用至旗下各品牌。”

也因此,资生堂在东方美谷设立了OpenLab,搭建行业交流平台,以主动姿态融入当地产业集群。

2019年,荒木秀文在日本牵头了“Open Innovation Platform”(开放型创新平台)的相关项目。2022年他在中国走马上任,希望运用在日本探索的开放创新的经验,与中国企业进行合作。

资生堂奉贤研发中心正积极关注四方面的创新合作:一是拥有可以开发独特剂型的技术、护肤类的OEM;二是原料方面的合作,资生堂注意到国内消费者对抗老的需求较强,因此正在关注美白、抗老方面的高功效成分;三是与检验检测机构、功效评估机构的合作——希望牵头制定行业产品功效标准;四是在基础研究方面的合作,资生堂注意到中国基础研究的质量和数量正在提升,希望在口服美容(inner beauty)、美容仪器等方面与大学等研究机构进行互动。

当下,资生堂已与多方合作伙伴展开合作:包括皮肤科医生、高校研究院、以及生物合成、生物科技等领域的初创企业。

“资生堂希望能与外部初创企业(新兴企业)合作共赢,而非仅仅资生堂单方获利——彼此立场平等、互相尊重在合作中非常重要。”荒木秀文表示,希望通过和东方美谷中的企业联动,促进行业的整体成长,乃至地域的整体成长。

欧莱雅也在关注功能性护肤、生物合成、初创科技企业这些要素,并连续三年开展美妆科技创造营——一个邀请全国初创科技企业开展竞赛与交流的平台,探索技术型企业跨界美妆的可能性。

欧莱雅中国研发中心开放创新高级经理徐金洮表示,与一些合成生物学[d1] 初创企业小伙伴合作的过程中,认识到一个挑战——行业认知的差距。“正如我不了解合成生物学的底层技术和专业知识一样,很多合成生物学企业的创业者,他们在本领域内是专家,但并不了解什么叫做美妆科学。这个挑战很容易解决,因为他们来欧莱雅美妆科技创造营就好,可以借此去找美妆企业做开放创新或者共创类的事情。”

在袁飞看来,欧莱雅此举是在自发参与产业链的整合,“它有订单、奖金可以(向新兴企业)提供,甚至有投资可以提供,这种方式整合起来比较受到市场认可,能产生化学反应,大家都愿意来参与”,东方美谷一部分新企业正是通过这种市场行为引来的,这使园区的产业链更加完善。

东方美谷核心区俯视图 东方美谷供图

从上述趋势看到,原料研发在国内涉及两方面主体,一是化妆品企业自主研发,二是一批生物合成/生物技术企业正在涉猎/扎根化妆品原料赛道。二者一个位于中游,一个大部分位于上游,具备开展合作创新的基础条件。

并且,与国内化妆品企业自主研发底子较薄的现实相比,这批生物技术企业多更关注技术成果转化,其成长搭上了宏观层面发展生物技术的东风,成为一个创新浓度较高的行业。如果国内化妆品企业更多联合这些新赛道企业的优势技术,也许有望大幅提高创新效率。

例如,伽蓝集团提到,为研发喜默因进行了多年的菌株筛选,甚至远至太空和喜马拉雅地区。相比之下,欧莱雅选择直接与微生物平台慕恩生物合作,慕恩之前虽未涉足美妆,但它拥有丰富的菌株库可供试验[d2] 。欧莱雅的模式是否能减轻寻找菌株的难度,较伽蓝研发喜默因的模式更有效率?这值得思考。

在园区角度,东方美谷也在尽力“撮合”企业合作。例如,新引进的化妆品注册备案服务站,本是用于行政类的咨询。“但我们还希望能做出一些业务撮合的功能,比如化妆品企业到这边,除了药监局政策咨询之外,在大厅里也可以交流,我们也准备了洽谈的空间,尽量方便大家上下游合作”,袁飞表示,如果企业咨询的问题用市场手段可以更好解决,东方美谷也会做一些企业上的合作推荐。

“产业链的发展是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行为,但肯定是市场去主导。”袁飞强调。

尽管现下珀莱雅等国内企业也在投资联合生物技术企业,但整体看,国内企业开放创新的步子迟缓于海外巨头。

一方面,国内化妆品企业实力与海外巨头有较大差距,产业链整合带动能力较弱,这是不得不承认的现实约束。另一方面,海外巨头在不乏技术支撑的情况下(如资生堂与哈佛医学CBRC中心有着长年合作),依旧对中国创新企业保持高度敏锐、并主动积极拉拢,分享地区技术发展红利。

积极的创新意愿、敏锐的动向跟踪、开放的创新观念……本土美妆突围,也许不止是一场产业链与技术的突围,也是一场有关观念的突围。

本专题系列文章:

长三角美妆突围① |“能级之城”上海,总部经济加多极支撑

长三角美妆突围② | 一瓶护肤品如何在长三角协同制造?

长三角美妆突围③ | 趟入深水区:原料自主研发漫漫之路

长三角美妆突围④ | 生物技术企业入局本土美妆“新内卷”

海报设计 白浪

-------

澎湃城市报告,一份有用的政商决策参考。

由澎湃研究所团队主理,真问题,深研究。用“脚力”做调研,用“脑力”想问题,用“笔力”写报告。

    责任编辑:邵媛媛
    图片编辑:沈轲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