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长三角美妆突围③ | 趟入深水区:原料自主研发漫漫之路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 朱玫洁
2023-04-02 09:20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颜值经济”的兴起,让各大城市对化妆品产业愈发重视。近年,国潮品牌兴起,一批新锐本土美妆和护肤品牌诞生,老牌国货例如珀莱雅、佰草集、自然堂等也在研发、营销“两手抓”,冲刺电商的销售榜单高位。

但化妆品仍是一个长期由国际品牌主导的市场。例如欧莱雅、资生堂、宝洁、太平洋爱茉莉等来自欧美、日韩的大型集团,早在多年积累下,形成了美妆行业中的自身技术壁垒或市场优势 。

而国内规模化的化妆品企业较少。从上市公司看,整个家化行业在A股上市的企业约10家,例如广州浪奇、拉芳家化、上海家化。但专注化妆品的只有上海家化和珀莱雅(上海家化产品线不限于美妆)。

国内是否能成长出大型跨国集团?这是业界的期待与努力方向,但道路很长。

本土美妆发展的一大痛点是原料。

此前,国内化妆品企业的发展,主要在市场营销和渠道推广上发力,不少产品开发采用“跟风”国际大牌的方式,主攻中低端市场。今日,一些已经规模化的本土美妆企业正在求变——如果想进入深水区与国际品牌竞争,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

在功能性护肤是大势所趋的背景下,“特色”往往意味着国产品牌能否拿出有功效的、有特点的成分,并被市场认可。达到这个目的,企业必须同时拥有原料和新成分研发,以及市场营销的能力。对国内企业而言,后者不是问题,但原料和新成分研发能力是本土美妆行业共同的短板,国内绝大部分化妆品原料依赖于进口。

国内的化妆品企业如何进行原料研发的突破?这个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值得注意?

原料自主研发风险大,核心原料“卡脖子”

在国内化妆品品牌的商业模式中,通常由代工厂扮演着提供原料与配方的角色。

国内品牌商可以找到代工厂(长三角、珠三角的代工产业链正愈发完善),由后者提供现成可选的配方成分,自己仅需做好市场营销和概念设计,无需关注原料和成分的自主研发。这个已被验证为较为成熟、容易获利的商业模式,也暴露了本土美妆品牌在原料研发上的弱点。

在本土生产的化妆品,绝大部分原料依赖进口。例如珀莱雅的红宝石精华,八成原料为进口。

化妆品的主要原料包括植物油脂、蜡类、香精香料、粉质原料、胶质原料、表面活性剂等,它们常被具有先进的工艺技术和生产水平的欧美供应商所生产。例如德国化工企业巴斯夫是全球最大天然化妆品原材料供应商,拥有145种符合欧盟天然有机认证标准的注册原料,也是龙头代工商的长久合作对象。

紧随其后的是日本原料供应商,日清奥立友、日光化学等为代表的日企占据了第二梯队。中韩这两大化妆品大国的原料供应实力较弱。

国内化妆品企业对研发和基础原料的关注,发生在近五年。

据东方美谷(集团)公司总经理袁飞观察,大致在2018年、2019年,兴起了一轮集体关注研发的趋势。

这一方面源于一批化妆品“成分党”消费者和KOL的出现;另一方面也源于2020年来海内外疫情的反复。不稳定的港口运输与大幅波动的海运价格,令化妆品原料供应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部分精油、香精香料等供应紧张且价格大涨,有的核心原料面临断供危机。适逢618、双11等消费节点,部分龙头品牌商的单量大增,容易出现进口原料“跟不上”的情况,也引发了行业对核心原料会像芯片一样被“卡脖子”的担忧。

于是,国内少数代表性原料商、化妆品企业试图加强原料的自主生产。原料商如华熙生物、蓝星生物、华恒生物、巨子生物在各自细分领域表现不错。华熙生物以全球36%透明质酸原料销量位居龙头。

但是,提高基础原料生产能力没有那么容易。

原料生产涉及的化工合成、生物合成等技术,并非短期内就能攻克。而原料的自主生产也只是第一步。从能生产到能创新还有不小的距离,后者才是化妆品原料研发深水区的核心地带。目前大部分国内原料企业在仿制阶段。

上海化妆品公司拜思丽CEO梅鹤祥曾提到,企业做自主原料研发,首先要有做原料的基因,比如企业是否对自身实验室有持续投入。其次,公司需要考虑投入回报比,开发一个大宗原料,前期的投入巨大,研发的时间很长,最后也未必成功。最后,即使成功生产,如何商业化也是个问题。

反观外资化妆品巨头和原料供应商,在经历长期且持续的高成本研发投入后,已形成技术壁垒和市场优势。往往,当一化妆品巨头推出一款新的功效性成分时,配合强势营销,便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抢占市场。

资生堂的皮肤触感研究展示 朱玫洁/摄

以当前市场中热火的抗衰产品为例,主流抗衰类产品主打成分为玻色因、A醇、胜肽、二裂酵母、维E等,主要是定价较高的国际品牌产品。欧莱雅集团将“独家秘笈”玻色因按不同比例,既应用在高奢线如赫莲娜,也应用在平价线如巴黎欧莱雅,实现多价格带收割,也形成一款研发成果可为集团带来长期收益的商业化成功。

不仅是化妆品原料,大部分化妆品包材的塑料粒子也需要进口。尽管中国是最大的包材生产基地,在包材设计上也走在世界前列,但生产包材的塑料粒子仍依赖进口,这依然属基础化工范畴。譬如,兰蔻小黑瓶的包材在浙江湖州生产。包材的原料先从海外进来,瓶子生产好再运到海外进行灌装。

“国内最弱的环节就是材料(原料)”。一位化妆品资深业内人士表示。

伽蓝集团公关传播总经理,美素&植物智慧事业部总经理陈涓玲博士认为,“卡脖子”的技术困境集中在原料创新、工艺创新和检测评价技术。这是制约本土化妆品科技力提升的三大难题。

其中,原料创新是迫在眉睫的需求。

受困于成分“说不清”的自主研发原料

越来越多的国货品牌意识到,以原料创新来提升产品竞争力才是大势所趋。不论是成立最早的上海家化,A股市值最高的珀莱雅,还是兼做代工和自主品牌的上海伽蓝,无一不在发力原料创新。

在自主原料创新方面,国内企业的技术专利多集中在植物提取、酵母菌发酵等领域。

2022年,伽蓝集团推出的“超极酵母喜默因”,宣称为国产美妆品牌自研原料过程中又一“里程碑”式创新突破。陈涓玲表示,“研发团队多次深入喜马拉雅腹地,在被称为地球第三极的极端环境中寻找独特微生物菌种,从天然冰川、植物、温泉、当地传统食物中分离出558株菌种,建立了喜马拉雅特色菌种库。”2021年,伽蓝通过现代生物发酵和转化技术,开发出成分喜默因。伽蓝表示,喜默因具备强大修护力和细胞新生力。

伽蓝在酵母菌护肤上的研发已长达七年。在企知道专利数据库中,至少从2016年开始,伽蓝有意在酵母菌护肤上发展,陆续开始申请专利,比如“一种来源于土壤的酿酒酵母及其发酵产物和应用”。其专利设计的试验对象既有普通的酿酒酵母,也有从西藏地区的土壤、酒曲等场景中选择的酵母菌。这些专利公开有迹可查。

不过,酵母菌发酵产物在护肤界并非新鲜事,从雅诗兰黛、兰蔻到SKII,这些美妆巨头的明星产品已经带火了二裂酵母(一种双歧杆菌)和酵母菌美容概念。

可见,伽蓝发力的酵母菌护肤,依旧是在已有赛道上自主生产。但好处在于,相比创新成分,“跟跑”可以避免市场不认可的风险,毕竟关于酵母菌护肤的市场教育,已由此前品牌完成。也因此,含有喜默因的自然堂第五代小紫瓶,多被消费者视为雅诗兰黛“小棕瓶”、兰蔻“小黑瓶”等类似概念产品的平价替代款。

不过,在业内认可其自主生产原料的同时,也有不同的声音。“它(喜默因)没有办法说清楚究竟研发了一个什么样的东西,比如是一类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分子结构式吗?清楚的分子结构式意味着只要是这个结构,就能有相应的功能,且还有很多科学文献能加以证明”,业内人士认为,这个成分多少仍有“讲故事”的色彩。

对此,伽蓝发布的资料表示,“喜默因中含有可识别的601种小分子成分,包含18种氨基酸、8种矿物质、多种维生素等对肌肤有益的成分。”

酵母样菌发酵产物“说不清”的情况也出现在国际品牌产品中,比如SKII的核心成分Pitera™也是这类复杂的发酵产物。但与自然堂“小紫瓶”不同的是,SKII“神仙水”中的一瓶产品90%是Pitera™,其余为常见的化妆品辅剂,一定程度可凭借用户反馈来证明美容功效是来自Pitera™。这样一来,Pitera™的成分“说不清”,反成为它的护城河——令其他商家无从勾兑、调配出类似产物。

而在自然堂小紫瓶中,除了“喜默因”还有诸多其他成分,即使最终用户体验很好,也难以实证这是来自“喜默因”的功劳。

目前,伽蓝通过经3D皮肤模型进行测试,表明喜默因可促进新生因子生成,并将新生信号因子Ki67的表达提高至5.9倍,抑制皮肤老化。喜默因若能在业界站稳脚跟,甚至作为原料输出给其他品牌,那么这将在本土化妆品原料研发中成为一个“里程碑”。而现在,这还需时间验证和进一步实证。

实际上,国内化妆品企业发明专利中最常出现的“酵母发酵物”和“植物提取物”,它们的特点也是“说不清”。

植物提取需分情况看待。在从药用植物中提取的模式中,可提取、分离得到确切的化学纯物质,并进一步加工使用,例如生物碱、糖及甙类、蛋白质类等。对于这种提取模式,我国有一批水平较高的企业,可保证成分“说得清”。

但另一种从植物中提取复合物的模式,就没那么清楚了。此类成分在化妆品配方表中常以“XX提取物”为名,例如天山青兰提取物这样的名字。这种模式的提取过程,需将植物碾碎,用不同溶剂萃取,最终成分难以言明,品控也难标准化。这就造成了部分企业生产的此类原料缺乏完善的功效验证报告,在无法实证有效性和技术含金量的情况下,难免出现鱼龙混杂之态。

有业内企业表示,不太使用国内企业生产的此类“说不清”的植物提取物,不过有时会添加由海外原料商提供的此类植物提取物,毕竟对方有较为完整的验证报告。

在原料自主研发尚需技术与时间的沉淀,而功能性护肤“热战”已至的当下,本土美妆是否还有其他突围方式?

请阅读下篇:《长三角美妆突围④ | 生物技术企业入局本土美妆“新内卷”》

海报设计 白浪

本专题系列文章:

长三角美妆突围① |“能级之城”上海,总部经济加多极支撑

长三角美妆突围② | 一瓶护肤品如何在长三角协同制造?

长三角美妆突围③ | 趟入深水区:原料自主研发漫漫之路

长三角美妆突围④ | 生物技术企业入局本土美妆“新内卷”-------

澎湃城市报告,一份有用的政商决策参考。

由澎湃研究所团队主理,真问题,深研究。用“脚力”做调研,用“脑力”想问题,用“笔力”写报告。

    责任编辑:邵媛媛
    图片编辑:沈轲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