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成都18岁少年80天骑行逾4千公里,穿越欧亚大陆途经八国

澎湃新闻记者 徐笛薇 实习生 刘芷珊
2018-09-04 18:04
来源:澎湃新闻
教育家 >
字号
学生暑期骑行穿越欧亚八国,成为丝路骑行最年轻的团队。 来源:受访骑行团队(01:07)
80天,4033公里,8个国家。这个夏天,18岁的黄瑞杰和3名外国同学骑行穿越了欧亚大陆。

黄瑞杰(Jerry)是成都外国语学校高2017届1班学生,初一至高二就读于成都外国语学校,在高三上学期被世界联合学院(United World Colleges,简称UWC)中国国家理事会选拔到波黑莫斯塔尔的分院学习国际文凭课程(IBDP)。在2018年的美国大学本科申请中,申请了八所大学,最终获得了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和科罗拉多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这个生于普通家庭、热爱参加社会活动的成都男孩同时收到了哈佛大学每年近50万人民币的全额奖学金录取通知、哥伦比亚大学每年超过50万人民币的全额奖学金、斯坦福大学每年40多万人民币奖学金。

除了被多所世界名校录取受到关注外,黄瑞杰还有一个让人惊叹的壮游计划:骑行,穿越欧亚大陆。

5月末,这一骑行车队从波黑出发,途径土耳其、格鲁吉亚、伊朗、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于8月中旬按计划到达终点中国新疆霍尔果斯口岸。

一路记录美景,收获故事。近日,黄瑞杰和印度同伴Kesava怀揣着不同寻常的经历,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讲述了途中见闻。

“这是一次非常棒的旅程。”Kesava说,“我们经过了雪顶、大山、绿色的道路、沙漠,听闻了一些疯狂,遭遇了一些趣事。如果你乘汽车旅行,路上的东西很快就会过去,而当你骑自行车旅行,路上会遇到很多人,与他们交谈,沉浸其中,你能感受更多当地的文化。”

而作为此次骑行的发起者,黄瑞杰也在旅程中尽力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沿途国家的转型现状,通过推文、图片、视频向世界讲述丝绸之路上人们的故事,展现“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和历史,传递善意、搭建桥梁。

筹备四个月,圆五年前梦想

19岁不到的黄瑞杰出生在成都,穿行欧亚大陆的这次骑行,对他来说,是给自己的一次高中毕业旅行。

小时候,母亲常带黄瑞杰去成都市郊的公园骑车。从那以后,他体会到骑行不仅锻炼身体,也能在付出汗水后发现景色中新的涵义。

5年前,他就梦想高中毕业时沿着318国道,从成都骑到拉萨。去波黑念书后,黄瑞杰认识了两名“丝绸之路”外国骑行者。他想,“如果不能骑行川藏线,那就从欧洲骑回家乡”。

黄瑞杰不是一个异想天开的人,为了完成这一心愿,2016年春,他在波黑的两座城市之间完成了自己第一次长距离骑行。89公里的距离,他和同学一起背着睡袋帐篷,一起生火做饭看星星,让他了解到骑行不仅有个人,更有团队协作的快乐。

2017年5月,他再次和一名德国同学从波黑的莫斯塔尔骑行452公里,途径四个国家,到达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2018年3月,为进一步锻炼体力,他又一次上路,完成了从意大利罗马骑行经过威尼斯到达UWC意大利校区共750公里的挑战。

然而,计划中的丝路之行长达4000多公里,险阻更甚。下定决心后,黄瑞杰从年初就开始着手包括设计线路、锻炼体能、寻找队友、筹集资金等准备。例如,路线避开可能会发生骚乱和冲突的城市;两周完成往返60公里的速骑以此提升爆发力,增加慢跑、练习半程马拉松等练习提升持久力;提前联系当地人;准备反光装备确保交通安全。

不过,遥远的路途还是让他的父母感到担心。“他们起初是反对的,不理解为什么要冒这么大的险去干这个事,其实我那时也不是特别自信。”黄瑞杰告诉澎湃新闻,“但在一步步准备中,他们看到我制定了很多安全预案,也找到了队友并且得到了大使馆等许多方面的支持,逐渐相信这是可以实现的。而且出发之前,家人的提问也让我能够更加严肃地看待这次活动。”

3月中旬,Kesava Kirupa Dinakaran在网上看到了黄瑞杰招募的帖子,决定和他一起迎接这一挑战。经过筛选,Kesava和来自德国、叙利亚的另两位队友分别在三段行程中与黄瑞杰同行。

5月26日,这个年轻的骑行团队从波黑出发,31日正式以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为起点开始骑行,先后途径土耳其、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伊朗、土库曼斯坦。7月19日,Kesava从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开始和黄瑞杰一同去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再回到哈萨克斯坦,最后于8月13日到达终点霍尔果斯口岸。

黄瑞杰介绍,行程中,早上8点出发晚上8点歇息,大约每天骑行120公里,共计6到8个小时,“比较平整的公路,平均时速可以达到约22公里/小时,但遇到贫瘠、颠簸的小石子路我们的平均时速只有8公里/小时左右了”。他也会每天定时上传定位信息报平安,并定期将活动信息通报给外交部领事司,再转达给沿线各国的中国大使馆。

一路善意涌动,改变固有成见

除了安全问题,这次骑行的另一困难来自高温。一天中午,阿塞拜疆的气温达到了将近50℃。“我们每小时要喝掉1.5升的水才能保证不脱水,正逢路又特别烂,人烟稀少也没有休息的地方。我的队友体力不支有一点头晕,这是危险的信号,所以我们就停下来拦车。”

黄瑞杰记得,虚弱的两人等待多时,却遭到一连三辆车的扬尘而去,“那时身体和内心受到了双重打击”。所幸,第四辆车的司机下车询问情况后扛起他们的自行车放到了后备箱。“那是一辆大货车,一开门我们都惊了,里面全都是牛粪和稻草,但也顾不了那么多了,虽然特别闷臭,我们也感受到了跨越国界的帮助。”

而在土库曼斯坦入关时,身上只剩下一美元现金的黄瑞杰没法交入境税,一个人在大厅角落等待。没想到一位土库曼斯坦的大娘拍了拍他的肩膀。

黄瑞杰说,“我原本没预期她会给什么帮助,结果大娘找到姐妹,每个人都从钱包拿出一美元,帮我凑齐了14美元。”顺利过境之后,大娘没有留下银行账号,也没有多拿黄瑞杰分享的食物,“她对我说,小伙子,这个食物是你一会儿旅行要用的,欢迎你来到这片土地。那个时候我突然想哭,我们没有谋面过,语言根本不怎么通,然而那个时候她们的选择是慷慨。”

类似的善意在一路上潺潺涌动:一次在伊朗爬坡中,沿途司机误以为他们体力不支,送上了半个西瓜;自行车丢了,车店的中国老板请吃晚饭并坚持要赠送一辆车;路上常有司机停下车送水;深夜到达酒店,接待人员破例做了饭……悉数从陌生人处收获的感动,让黄瑞杰和Kesava尤为感慨。经过这次旅行,他们发现尽管语言不同、国情不同,但人们都有相似的同情心。“也让我看到了人之所以成为人类,就是因为都有这样的互相理解、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黄瑞杰说。

此外,这次丝绸骑行让黄瑞杰与当地人近距离接触,感受了各国的社会、经济、文化。他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正在经历的变革。虽然这些国家中有的曾饱受苦难,但人民却都有寻求改变的愿望。这次旅途让我很受启发,去思考什么样的方法,什么样的国家和政府才能够有进一步的发展。”

回顾这段旅程,黄瑞杰表示,一方面自己看到了沿途国家的不同侧面,另一方面也发现了人民的单纯和美好。他说,“我最自豪的,不仅是我们成为了全球从欧洲骑行至中国最年轻的车队,而且我们也尽力用自己的眼睛发现这些国家,同时希望把他们真实的想法传达给世界。”

目前,黄瑞杰已在美国开启了大学生涯,他打算今后能通过经济、工程的学习把所学运用在国际发展的行业中,融入自己“想要回馈这些善良的心”,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Kesava也表示,受到黄瑞杰的启发,他希望继续骑行横穿印度,去了解更多的国家和人民。

    责任编辑:李敏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