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夜读|人到中年,才懂“家族”的意义

张十味
2023-08-10 21:20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前两天参加一个饭局,大家开始闲聊,似乎找不到什么话题,大家开始聊起了自己的老家。

轮到我,我就说我的老家在某个小县城,我母亲那一边是当地的大姓,这个家族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还出过哪些哪些名人。某年搞过一次认祖大会,后人从全世界赶回来,只有我们家作为本地代表出席……

席上的朋友不时啧啧称奇,说着说着,连我也不禁自豪了起来。这是我少有的为家族而感到自豪的时刻,这种价值观实在是太不现代了。

我倒不是吹牛,我母亲的家族确实是当地的名门望族,而且还不是良田千顷那种财务层面的大家族,而是确实出过一些教科书里可以找到的人物。当地也因此把祠堂修成了一个景点,把一些流散各地的文物还给找回来了。

我很早就去过这个祠堂,不过我那时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年轻的时候,总觉得自我才是最重要的,老想着“祖上阔过”,这实在是没有志气。

不过人到中年,这种感觉慢慢有一些变化。岁数渐长,渐渐有一种以代际为时间单位、看待生命价值的心境。就像晋代的潘岳,一到三十二岁,就开始感叹有白发,写下苍凉的秋兴赋。人到中年就免不了开始思索,我这一生会是什么样?又会给世界留下什么?我又曾得到过什么?个人的历史感,就是从中年开始的。

而家族,就是提供这种思索的一个坐标系。与自己有着共同DNA片段的先人,曾经有过那么了不起的业绩,这多少是一种激励。当然,“光宗耀祖”听着实在是不够前卫新潮,但不得不说,一种血脉里的联系,也能给人提供一种精神上的支撑。

有意思的是,我另一位中年朋友最近也修了一个家谱。他姓刘,我一翻他的家谱,好家伙,直接写到了刘邦、刘备。再仔细一看,家谱上倒是略过了刘禅。我问他,你怎么知道你们家不是刘禅之后啊?他嘿嘿一笑,不置可否。

这多少也说明了“家族”存在的另一重意义,它给人提供一种有历史意义的评判标准,人们也知道何者值得赞扬、何者难以挂齿,这种评价超越了眼前一时一地的利益,具有更长远的穿透性。这或许也是时至今日,早已进入平民社会的今天,为什么还有人对家族念念不忘。

说到这,似乎越来越显得这些想法不够现代,太不酷了。但仔细想想,现在的很多讨论,诸如“原生家庭”之类,本质上都是家族的衍生话题。人们对家庭或是更庞大的家族,都认为存在一种功能,诸如涵养出某种得体的举止、塑造出健全的心智等等。

确实,今天大多数人对家族没有乡土中国那般强烈的羁绊,也谈不上为家族奉献一生的荣誉感,但家族的心理结构,依然在隐隐地影响着我们当代人的生活。

也许受过现代教育的年轻人,对大家族越来越无感,甚至都开始“断亲”了。但作为一个中年人,我得说家族其实也有很“现实”的作用。就像上个月,我妈妈摔了一跤,我还没来得及赶回去,是我一位堂弟在忙前忙后照料。

我向他表示感谢,他说,“嗨,都是一家人,说什么谢不谢啊。”这一刻,我真的为自己有一个家族的归属而感到庆幸。家族,无论是文化还是生活,或许都有它无法取代的原因吧。

 

    责任编辑:李勤余
    图片编辑:张同泽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