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这些公园24小时不打烊,谁在深夜、凌晨“逛公园”?

沈坤彧 牛强/新闻晨报
2023-11-01 11:20
浦江头条 >
字号

10月28日深夜,当朋友圈里一半年轻人似乎都在过万圣节时,我们避开了人群,步履匆匆往杨浦赶。当时,头脑里的问题有且仅有一个:究竟谁会在深夜泡公园?

10月23日起,杨浦公园和黄兴公园率先实行了24小时全天对外开放制度。在公园全天开放后的第一个周末晚上,问题的答案在穿梭于杨浦公园和黄兴公园的6个多小时中变得渐渐清晰。

深夜的公园里,我们先后遇到了投资失败赔掉两套房产、但还在腰间系一根爱马仕皮带维持着最后尊严的朱爷叔;用飞快的语速在不到一个小时里讲完自己一生荣耀得失的炒股大户曹爷叔;24岁创业失败后改行当保安的动物爱好者小秦;每天0点30分准时背着猫包出现,寻找自己走失猫咪的微笑男青年;因为不想和其他人抢占地盘所以凌晨1点半来公园快走的蔡阿姨和杨阿姨;每天下了夜班坚持来强身健体的朱阿姨;以及凌晨4点仍毫无倦意,像雕塑一般纹丝不动的两个下象棋爷叔……

公园好像一个巨大的舞台,人物连番登场。籍着夜色的保护,他们放下了警惕和伪装,急切地向我们——生命中不折不扣的陌生人袒露灵魂。

相比和大大小小的南瓜合影的万圣节人群,我们在公园度过的这个夜晚显得更加奇幻。如果公园没有实行24小时开放,这些人就不可能出现在这里。那么,他们又会在什么地方,向什么人讲述自己的得意和忧患?

21:40  公园里有了 “午夜新闻档”

一身粉灰色的小西服,一条锃亮的爱马仕皮带,67岁的朱爷叔,在杨浦公园里一众的上海爷叔里显得格外醒目。

每天,朱爷叔都会这样打扮精致地出现在公园里,和一群陌生人聊天。在杨浦公园里,有个自发形成的“国际新闻栏目”,大家彼此之间不会打探个人隐私,而是围绕一个新闻话题各抒己见。

如今,杨浦公园24小时开放后,朱爷叔也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午夜新闻档”。再也没有时长的限制,想聊到多晚都可以。只要远远地听到某大佬的名字,下一秒他就能凑到你的耳边侃侃而谈,激动程度完全不亚于某卫视的资深评论员。

当我们夸赞朱爷叔皮肤保养得好,忍不住想要取经的时候,刚刚还神采奕奕的他眼神中突然有点落寞,“别人都以为我的老年生活过得挺滋润,其实我很辛苦的。我现在都是租房子住的,内环两套价值上千万的房子都拿来还债了。”

朱爷叔年轻时候是搞艺术的,绘画、摄影都很厉害,后来下海做过婚庆生意,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然而,命运多舛,后来他遭遇投资失败,欠下了不少外债。

“法院判下来了,就是诈骗,我现在就等着他们公司还钱。”话音刚落,朱爷叔听到远处几位爷叔聊到了拜登,便和我们挥挥手,转头凑了上去。

图片说明:杨浦公园夜景

22:00  用2万元在股市攒到第一桶金的“曹大”

曹爷叔下完或者看完象棋从公园里慢悠悠踱了出来,手指指里面,还有人在下。问他天色这么暗还怎么下?他说,观鱼亭里灯光老亮的。

他和旁边的遛狗爷叔们熟络地打着招呼,大家都是一辈子住在附近的老杨浦人。“杨浦公园1957年开始建的,我也是1957年生的。”爷叔在长白、延吉一带住了67年,最早的时候公园门票3分钱一张,每逢六一儿童节,周围学生最喜欢来公园。是的,当时杨浦公园里是有动物园的。

讲到狮子老虎,已经迈出公园大门的曹爷叔又开始扎劲了,于是不由分说地带着我们去逛公园。凭着几盏微弱的路灯光辨别方向,他指给我们看留在自己最深刻的记忆里的、那些如今早已不复存在的动物们。

“这里过去有猴山,还有老鹰、狮子和老虎。这边的大草坪后面以前是孔雀住的地方,我们拿红领巾朝它们甩,它们就开了屏要和你比呀,老好看的哦!动物园里最多的时候有过三只大老虎,老虎老坏的。看到我们走过去,故意屁股一撅,拿尿滋你。还看猴子打架,小猴子犯了错,被一群猴子追着打……”60年前的事情,至今讲来如数家珍。

爷叔少年时代赶上动荡岁月,只读了技校。但他在技校里成绩出类拔萃,是班上的学习委员。1977年底,他面临毕业就业。班主任找他谈了三次,想让他去刚确定开发的上海宝山钢铁总厂。

“我死也不肯去,哪知道后来会这么好……”但是爷叔话锋很快一转,说自己混得也不错。1990年,上海股票市场刚开始交易那阵子,他用2万元本金开始炒。到了1993年,已经赚到第一桶金50万元。很快就进了大户室,编号A3001。

在杨浦公园这一带,大家都管爷叔叫“曹大”,就是“曹大户”的意思,可见他股票炒得好是有名的。但曹爷叔自觉是个文化人,他更喜欢拿自己读过复旦大学的经历来扎台型。这个晚上,他先向我们炫耀的是自己技校毕业后通过脱产学习,读完专升本的经历,后来才开始聊炒股。

但是熟悉曹爷叔的人都知道,他最大的骄傲还是自己的独养女儿。“我女儿也是复旦大学毕业,”爷叔说,“她在德勤上班!德勤晓得哇?四大之一!”

他带我们走到观鱼亭,和里面两个正下着象棋的爷叔打声招呼。“之前9点就要走了,现在可以一直下,下到几点是几点。”看上去正占上手的爷叔稍微侧过一点脸、眼睛不离棋盘地对我们说,“反正公园又不关门,下棋又不吵又不闹,也不影响居民。白天也没事做,可以像死猪一样睡觉。”

22:50  保安大彭说:“干一行就要爱一行”

和热情的曹爷叔作别,我们来到辽源东路上的2号门。守门的保安是一名来自河南的退役军人,姓彭,我们叫他大彭。他于去年10月来到上海,找了现在的保安工作。杨浦公园的保安里,还有好几个像他一样的退役军人。

大彭告诉我们,其实很多人到现在还不知道公园已经24小时开放了。“今天都已经28号了,每天还有很多人经过了在问。”

因为还处于初始阶段,负责守门的保安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按小时进行入园人数统计。尤其晚9点以后的入园人数,因为原先是9点关门。这个周末的晚上,大彭统计在晚9点到晚10点这一个小时内,从2号门入园的人数有十几个。“有单个的,有一对对的,年轻的和年老的都有,但多数还是50岁以上的。”

自从公园10月23日开始全天开放以来,保安们的工作时间有了调整,分为白班和晚班。白班从早上6点到傍晚6点;晚班从晚6点到早6点。对他们而言,工作的压力其实是变大了,因为之前9点闭园以后是无需值夜班的。

他说,上级对夜间执勤的工作人员要求是不能睡觉,趴在门卫室眯一会儿也不行,因为担心会给经过的游客留下不好的印象。

此时园门外有骑车的人经过停下来,看到开着的门往里张了两眼问:“24小时的呀?”大彭耐心回他:“24小时,23号已经开始了。”类似的问答,他一个晚上要重复多次。

我们问骑车人会不会以后夜里过来,他想了想,若有所思地说了一句:“24小时对游客来说肯定更自由和方便,但对管理方来说,应该会有不少压力。”

大彭在边上点头,“今天来了一家三口,听说24小时开放以后就说了一句话:‘那以后那些乱七八糟的人都要来了’。”

各种可能的情况也在园方的考量中。目前来看,公园里摄像头不少,但不可避免的,总会有监控死角。除了监控室24小时都有人值守外,晚班时间段还有专人每隔一小时巡逻一次。

现阶段并没有发现可疑的人入内,保安们主要担心的是流浪汉或者喝了酒的人到长椅上一躺就睡过去了。由于天气渐冷,容易发生意外。“我们平时看到有人躺卧会上前劝阻,有一次看到一个老人躺在椅子上,我们及时去提醒他。结果没反应,赶紧打120。120来了以后说:‘你们打得太及时了,要再晚一点就完了’。”

我们问大彭,工作负荷加大,工资有没有涨。他摇摇头,“涨不涨的……你干哪行还不得爱哪行呀,否则你心虚不虚呀?”

他给我们展示保安在晚上执勤时必须配备的设备,包括:一个肩闪,一副袖章,一件荧光背心和一个手电筒。

图片说明:杨浦公园保安大彭

23:20  创业失败后,24岁的他成了保安

在筹备24小时开放的那段时期,黄兴公园内还组织了多场有针对性的保安培训,大彭他们都去了。还有实地演练,有人模拟溺水者。杨浦公园24岁的保安小秦自告奋勇,模拟施救者,跳进水里“救人”。

我们决定去公园里偶遇当晚正在巡逻的小秦,已经走出去几步,又被大彭从背后叫住,递过来一个手电筒:“拿着这个,园里有些地方暗。”

发现小秦前,我们先看到了他的肩闪在十几米开外发出的光亮。他已经在晚间巡逻过多次了,除了遇到过几个喝了酒在躺椅上睡觉的人并及时上前劝阻之外,并没有其他状况。

小秦提出陪我们在公园里逛逛,杨浦公园的面积不算大,但一个人在大半夜走上一圈还是有些瘆得慌。问他一个人巡逻的时候怕不怕,他笑笑对我们来了一句:“我怕不怕?这么说吧,我奶奶在湖北老家是神婆。”

话题在此时突然发生了一个奇异的转折,他随后颇有些哀怨地告诉我们,作为神婆的后代,自己小时候几乎没有朋友。因为当地有种迷信的说法,认为像他那样的人一定也有阴阳眼。因此没有小孩愿意和自己玩,即使有也会被他们的父母阻止。

当然,他本人是坚定的无神论者,否则很可能无法承担这样一份工作。他说,保安中胆大的都来值晚班了。

在杨浦公园里,深夜巡逻比较容易神经紧张的时刻是经过湖边的时候。因为某种在深夜出没的鸟类会发出乌鸦般的凄厉叫声,而飞动的时候又会带出树叶的沙沙声,乍听到确实让人心里犯怵。

小秦觉得夜间巡逻和白天最直观的区别就在于,夜晚的公园几乎成了动物们的天下。最多的是流浪猫,此外他还发现过黄鼠狼、松鼠和刺猬。前两天,他在半夜巡逻时发现一只刺猬一动不动蹲在路中间,这让他感到十分犯难。

“刺猬到了秋冬就有点呆,我想把它引开,但它完全没反应。又不能用手摸它,急死我了。”他担心刺猬被车轧,公园里虽然没有汽车,但残疾人的轮椅可以通行。

小秦在杨浦公园里拍摄到的刺猬(受访者提供)

有一些在晚间可能发生危险的地方,比如湖面等都已被拉上了警戒线;桥梁两端也都安了铁马。他带我们一一走过这些地方,指给我们看园方所做的安全措施。

杨浦公园部分区域被拉上警戒线

23:45  “已开始上报监控死角和照明问题”

小秦说自己年纪轻轻却已遭受过生活的挫折,好在都熬过来了,最困顿的时候,幸亏还有女友。他说两人在一起四五年,大多数时间都是异地恋。讲完这一句,不由叹了口气,在寂静的夜里听得格外清楚。叹气声还伴随着远处一阵若隐若现的打球声。过了一会儿,声音消失,从暗中走来一个怀抱篮球的“男孩”。

“男孩”其实也31岁了,他向我们介绍自己姓王。看到公众号上的消息,知道公园从23号开始全天开放了。从那天之后,他每晚都会来,通常是10点左右,一个人玩上40分钟。周末来得比较晚,因此这会儿才结束。

杨浦公园里打球的“男孩”

公园的篮球场9点前会亮灯,9点以后就熄灯了。小王说,自己可以借着路灯光照明。关键自己也只有一个人,可以将就一些。

逛了一圈回来,大门口遇上一个喂猫爷叔。他说:“我不进去,我就在外面喂喂。”“为什么?公园不是开放了么?”“不敢进去,太黑了。”

大彭说,其实现在晚上一些人进去以后走不多远都会转回来。问他们,都说“不敢走了。”“23号之后,我们开始报一些监控死角和照明的问题。”他说,“现在正在逐一解决中。”

23:55  和黄兴公园机器人小安的初次见面

“你们觉得公园暗吗?”两公里外的黄兴公园3号门值班室外,当班的老刘反问一句。“这几天还有游客提意见,说灯光太亮了。”所谓众口难调,灯光问题看来一时半会儿也难解决。

就在我们到达黄兴公园之前,热情的大彭已经在微信上将我们的照片发送给了这里的保安,因此老刘和他的搭档小邱很自然地打起了招呼。

黄兴公园的面积远比杨浦公园要大,巡逻队员们两人一组配了专用车辆。这晚的领班是名姓乔的女保安,由她来驾驶巡逻车辆。除了专人以外,园方为准备24小时开放还特意引进了一个机器人,大家都叫它小安。

小安的功能很齐全,最主要的作用是领路,游人可以直接用语言指挥它带自己去卫生间等场所。据保安们介绍,它也可以为游人唱歌解闷。在巡逻车上,乔领班的搭档小刘跟我们“夸耀”,小安还可以劝架。“如果两个人发生争执,它会主动上前劝架,它有这个识别功能。”

24小时巡逻机器人小安

小安有自己的专用小屋,每巡逻完一圈就会自动回去,休息一会儿再出来。到了需要充电的时候,就回屋自动充上几个小时电,再出来一丝不苟地接着完成份内的工作。

黄兴公园的湖水也比杨浦公园更深。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湖边等地方都设置了红外线系统,靠近桥上的栏杆就会发出声音自动报警,监控室就能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调度巡逻队员赶往现场。

黄兴公园24小时开放公约

0:13  有年轻人选择在公园里过万圣节

随着黄兴公园24小时开放后,万圣节的气氛也悄悄地蔓延到了这里。

零点已过,公园里出现了一些年轻的面孔。00后的Jessica头上还戴着万圣节的装饰,这个周末,她和男友并没有选择人流密集的“巨富长”过节,而是来到黄兴公园里,想引领一种新的打卡潮流。

在午夜的公园里游玩是什么体验?她的答案有点出乎意料,“感觉公园里的灯太亮了,完全没有刺激感。”身旁兼任她摄影师的男友也补了一句:“从拍摄角度来说,如果公园里的灯光有不同颜色层次的划分那就更好了。”

拍了不少照片的Jessica告诉我们,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修图后发小红书,她内心无比期待着,24小时开放后的公园,能给自己的社交媒体带来新的流量。

0:30  找猫的年轻人朝我们笑了笑

保安刘师傅是个年纪偏大的上海人,他津津有味地从五角场一带的路名开始,向我们普及上海那些有历史渊源的马路。

正讲到长寿路为什么要叫长寿路的时候,一个背着空猫包的年轻男人走进了大门。他礼貌地和大家打了个招呼,笑笑说自己来找猫。

“他说自己是来找猫的,公园24小时开放以后,他每晚都来。”刘师傅回忆,“第一次我们问他‘你背的包里是什么东西啊?’因为我们有规定,不能带动物进去嘛。他就给我们看,说是只空的猫包。他跟我们说,自己原先养了只猫,但是他的父亲却趁他不在的时候把猫扔了。他每天晚上差不多就这个时间段进来,转半圈,20分钟左右就出来了。”

那么,在公园24小时开放前他去哪里找猫呢?刘师傅摇摇头:“这就不知道了。”

1:30  最早的晨练者出现了!

两位七旬阿姨,一高一矮,快步走进了公园。我们的摄像上前打声招呼,立刻发现两人的步速极快。于是,他不得不一路连走带跑才得以追上对方并进行简单对话。

“阿姨,这么晚还来公园啊?”“不,应该说是这么早。”

“你们还没睡啊?”“不,我们已经睡醒起床了。”

摄像大哥感慨,这两位阿姨如果换上制服,那和特种兵行军也基本没差了。

高个阿姨姓杨,向我们介绍自己和矮个的蔡阿姨是邻居。两人从三年前开始结伴出来快走锻炼,以她们现在的速度,绕黄兴公园一圈只要20分钟,她们通常走上3圈。凌晨2点半左右结束锻炼回家去,如果想睡就睡个回笼觉,如果睡不着就泡水喝茶。

她们的作息是这样的:下午三四点就吃完晚饭,六七点睡觉。睡到一点起床,洗漱一番收拾停当就出门锻炼。之前公园夜里不开门,她们的路线也不固定,往往是哪里人少就走去哪里。现在公园24小时开放了,两人每天就在园子里面走。

阿姨们解释,这个时间段是最让她们感到放松的时候。“这样就不需要跟那些晨练和傍晚锻炼的人挤占公共空间了,我们自己也觉得很惬意。”

送走了阿姨们,我们再度回到杨浦公园。

3:05  下夜班阿姨来健身

还是小秦陪我们在公园里逛,此时,一个像风一样的阿姨从我们身后飞快超过。

58岁的朱阿姨是安徽人,目前在上海做夜宵工作,凌晨两点是她下夜班的时间。下班后,她都是先快步走两万步,凌晨四点再回宿舍睡觉。这样的习惯已经坚持十多年。

“清爽”,是朱阿姨对凌晨三点的杨浦公园的评价。她说,之前公园没有24小时开放的时候,她半夜只能沿街快步走,但是晚上的车开得都比较快,她有时候也担心安全。如今,在公园里锻炼,既不用担心交通问题,也不会像白天一样感到闹哄哄。

虽然只是陪阿姨走了一小段,我们就已经感到气喘吁吁,健步如飞的朱阿姨笑了笑说,“还是要多锻炼的,我不想老了给子女添负担。”

4:00  爷叔还在下象棋

回到观鱼亭的时候,两个爷叔依然坐得像雕塑一样,除了手部执棋时的细微动作,身体其余部分均纹丝不动。小秦在边上说,公园24小时开放以后,对于这些下象棋的爷叔们而言是最大的福利。

“以前他们下到9点就得出去了,出去了以后就在公园外面下,经常也下通宵。他们都自备桌椅,平时就藏在公园里。”爷叔们自以为藏得很保密,其实都被保安们看在眼里。

凌晨公园里,两位下棋的爷叔

说着他就带我们去找爷叔藏桌椅的角落,“我们一般不会收走他们藏起来的东西,只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人打牌赌钱的时候,那我们会把桌椅没收一段时间再还给他们,以示警告。虽然也是小来来,但也算是聚众赌博了。”

【后记】

凌晨4点,早起的阿姨爷叔们陆陆续续都开始入园了。

从前,当他们来得早而公园又没开门的时候,很多人就会趁保安不注意翻墙入内。有时候保安发现了上前进行劝阻,还会遭到一通抢白。

“他们也没办法,很多都是和子女住。”小秦能理解他们的做法,“老年人醒得早,在家里容易影响小孩。只好出来,出来去哪里?那就是公园。”

因此,早先听说公园即将迎来24小时开放时,大彭和小秦不约而同说出了一样的话:“那些老人终于不用翻墙了。”

(原题为:《今起这些公园24小时“不打烊”,是谁在半夜“逛公园”?》)

    责任编辑:鞠文韬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