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首例外籍患儿入组用药,复旦儿科SMA基因治疗Ⅱ期研究进展顺利

澎湃新闻记者 李佳蔚
2024-03-18 16:40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SMA基因治疗研究团队顺利完成Ⅱ期临床研究的首批2例患儿入组给药,一名越南籍患儿成为入组治疗的首例外籍患者。本文图均为  医院供图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教授王艺领衔的SMA(脊髓性肌萎缩症)基因治疗研究团队,顺利完成Ⅱ期临床研究的首批2例患儿入组给药。患儿经过用药后7天安全性随访,顺利出院。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进行性神经肌肉疾病。这种病症会造成四肢、躯干等部位慢慢出现无力并且萎缩的症状,从而产生患者骨骼、呼吸、消化等系统异常,是2岁以下婴幼儿死亡的主要遗传原因之一。

3月18日,澎湃新闻记者从该医院获悉,3月15日,2例患儿迎来出院后的首次随访。随访结果显示:患儿四肢肌张力较用药前明显提升,CHOP-INTEND评估分数增长明显,疗效开始显现;未发生2级及以上的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安全性良好。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SMA基因治疗研究团队顺利完成Ⅱ期临床研究的首批2例患儿入组给药,一名越南籍患儿成为入组治疗的首例外籍患者。

其中一名越南籍患儿成为入组治疗的首例外籍患者,这也是中国基因治疗新药临床试验的首位国际儿童病友。

复旦儿科医院介绍,该名越南籍SMA患儿的父母,通过美国家属获得研究的信息后,抱着一线希望辗转联系上复旦儿科医院王艺研究团队。王艺团队第一时间给予了家属积极反馈。在该院多方协助支持下,快速稳妥解决了国界限制并符合伦理要求等一系列研究问题,患儿家属来到中国求医。

抵达上海时,患儿出生已5个月零20天,距离“用药当天年龄不超过出生后第180天” 的入组条件已非常接近。王艺及团队迅速协调各方力量,加速院内流程,一周时间完成了对该名外籍患儿的筛选、入组并顺利用药。

复旦儿科医院表示,该临床研究自主研发的治疗1型脊髓性肌萎缩(1型SMA)的基因治疗药物EXG001-307注射液,作用机制和用法均与Zolgensma(诺华旗下Zolgensma是FDA批准的第一个治疗SMA的基因疗法)相似,是一种新型的治疗1型SMA的基因替代疗法,有望一次给药长期有效。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SMA基因治疗研究团队顺利完成Ⅱ期临床研究的首批2例患儿入组给药,一名越南籍患儿成为入组治疗的首例外籍患者。

专家表示,此例外籍患儿的入组,突破了临床研究的国界限制,打开了中国SMA基因治疗研究的国际大门,为中国的罕见病临床研究开辟新的思路和方式,也加速了罕见病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

据复旦儿科医院介绍,截至目前,上述研究中所有接受治疗的1型SMA患儿,安全性、耐受性持续表现良好,无死亡事件,无剂量限制性毒性,无>2级与药物相关不良事件。接受治疗后的患儿,身体各项运动功能提升明显,其中有一半患儿在用药后1个月的随访中即实现了头控;最早接受治疗的患儿已经实现了无他人支撑独坐的里程碑,独站、行走等里程碑指日可待;高剂量组的首例患者在不满6月龄时已达到扶坐的里程碑。

专家表示,现有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数据已让临床研究者们对EXG001-307信心十足,其有望成为一款值得期待的基因治疗药物。目前该研究已完成Ⅰ期剂量爬坡,Ⅱ期扩展临床研究仍在持续招募1型SMA患儿中。

    责任编辑:郑浩
    图片编辑:乐浴峰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