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再试一次,也许能让遗憾少一点|医学的温度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赵奕凯
2024-03-27 09:17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又是一年冬天到来,好在病房的窗户开向东南,光照充足驱散了些许寒冷。方老太太是来病房的一位新病人,我们特意将她的床位安排到窗边,病房大楼是附近几百米最高的建筑,站在窗边一眼就能看到四周的红瓦砖房。这样一来无论是病人休息或是医生查房,都能趁机晒晒太阳。

老太太在一个月前就已经登记入院,电话里联系的时候,她说自己在老家住院调养,一定要我们给她留好床位。去年夏天她做了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手术,最近又常常感到心慌,可能是复发了。心房颤动是一种老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主要是左心房的特定部位产生很碎裂杂乱的电信号,导致整个心房发生不规律的跳动。这种跳动可快可慢,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超过120次的心率就会感受到明显的心慌。年龄大、心房大、房颤时间持续久的病人,手术后复发的概率可能高一些,方老太太在门诊一做心电图,发现房颤又回来了。

她的家属这次没有一起过来,瘦小的她一个人健步走进病房,手里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胸前还挂了紫红色的腰包。她把包裹往地上一摊,从腰包里拿出了厚厚一沓病史资料,开始兴致勃勃地讲起了她的近况。

“手术刚做完的前两个月不要太舒坦,但从霜降开始,就又心慌了,一阵一阵的,有时候时间长,有时候时间短,有时候在睡觉时都能发起来,每天肯定都要发一发。普罗帕酮这个药一直吃,美托洛尔也吃上去了,还是管不住。”

说话间,她翻出了最近一整年的就医资料,包含1厘米厚记满的病历本,和1厘米厚的外院随访心电图资料。老太太大病小病没事就往医院跑,光是Holter记录就有5份。最严重的一次在今年的,24小时的贴身心电记录抓取到了个22964个房性早搏,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她24小时总心跳数有十万多下,在这期间有五分之一的时间在发病。

房颤术后复发并不少见。临床医生有做过研究,房颤消融术后3个月到1年间复发的概率是25%-40%,术后1年至5年的晚期复发率在11%-29%,哪怕是进行了重复消融,晚期复发率也有7%-24%,越是像她这样年纪大、左心房大、房颤持续时间久的病人,尤其是这样。对病人来说,房颤手术是电生理中耗时最长的手术之一,手术一做就2个多小时,尽管有吗啡镇痛、咪达唑伦镇静、医生轻柔操作,那些来自胸口深处的阵阵消融疼痛仍是会被真真切切体会到的。

“再做一次也不保证痊愈哦。”

“再做一次,总会比现在发得少啊。”

“上次手术穿刺放鞘管的时候痛得嗷嗷叫,冷冻的时候豆大的汗珠都冒出来了,最后为了复律还电了一把,这么多难受的过程,都忘记了?”

“试一把吧,再试一把,我不怕的,房颤做不做得好,谁都不知道,但不去做肯定永远都不会好。”

带玩笑的吓唬和善意的劝退对她都没有用。她和我们对话的时候,永远满脸欢喜,话语轻松,犹如菜市场门口偶遇老伙伴,热络地聊上一聊。

隔壁床位的阿姨问她,你前一次手术都没做好,为什么还愿意再来住院,再遭一次手术的罪呢?

“这个病手术成功率本来就不是百分百,医生从第一天就告诉过我,但我一直是在这位医生门诊这里随访开药的,每次去他门诊,他都悉心给我听一听心脏,摸一摸脉搏,问我最近好不好,生活开不开心,上一次住院的时候,这里每一个人都对我很好,他们不嫌我唠叨,愿意听我讲话,病房的每一个病人都被关照得很好,这里的医生不夸大,不回避,敢担当,所以我就特别相信他们。”方老太太如是说。

但你也许想象不到,这么乐观积极的老人,倒回到两年前可没有这样的决心和热情和疾病战斗。

两年前,她的大儿子因病去世,之后的三个月里老人悲伤至极,夜里难以入睡,一想到生离死别,便阵阵心悸。“心跳快起来像是有一个小人揪着心脏向前跑,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心慌得不得了。” 最后实在是熬不住了,才来到我们的心内科门诊。医生跟她说,可以试一试手术治疗,但出血和血栓的风险都比较大,希望她好好考虑。老人想着自己朽躯一个,亲人离世也没啥盼头,手术做不做得好,都随它去吧,于是顶着心率133的快房颤上了DSA的手术台,先试一把,结局如何谁知道呢。

手术比想象当中顺利,“仿佛那个乱搞的小人被牢牢绑住了”,其后的好几个礼拜夜夜安稳入梦,再也没有发过房颤。这是医生和病人都愿意看到的结果,这场手术和随即而来的身体舒畅,大大减轻了她悒郁许久的悲伤。

手术后她给医生送了2600元的红包,与其说是送,不如说是“扔”。她办好出院手续,趁医生在忙,就把牛皮纸信封扔到办公室桌上,然后一溜烟跑掉。医生后知后觉追到楼下的时候,早已不见人影。主刀医生立刻把钱交给了医院党办,说明了情况。随即党办就给老太太和家里人打电话,让他们回去把钱领走。

老太太不肯,医院又联系了她所在的街道办事处,几番辗转后把钱交还给了本人。听说老太太拿到钱当场就流了眼泪。

打那之后,她对看病的态度变得尤为热情。上海的和江西老家的社区医院月月光顾,病历本很快就换了一本新的。三个月前,她还种了三颗牙。

“我的胃常常隐隐痛,以前懒得看,现在我都要常常拜访消化科医生去开点胃药。听说你们医院有很先进的肠道菌群疗法的,我下午还特地挂了一个号要去配点药。”

“你们医院五颜六色的小药膏太出名了,我有湿疹的,一到换季就发作,请你们把手术时间敲定好告诉我,我把时间错开,争取也去挂一个皮肤科的门诊。”

带组医生、轮转医生和实习小朋友听了都哈哈笑了起来,这位老太太哪像一个病人。这分明被她设计成了“医疗旅行”嘛。对手术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也就罢了,还把自己的日程排满,积极地在手机里预约挂号找专家。

“您这么多事要忙,怕不是得学年轻人装一个日程管理软件咯?”

“我有的,您看我这个粉色的小本本,都一条条记着呢。”

哈哈哈哈,病房里又是一阵欢笑。

那就再试一把吧。

这次老人重新进行了房颤的导管消融手术,手术比前一次耗时更长,从下午四点一直做到了傍晚七点,因为手术医生仔细地在心房里线性消融,隔断了所能看到的一切房颤的来源。老太太术中还是很痛,但全程丝毫没有动弹,也没有喊疼。她知道病人在手术中的任何过激反应,都会影响手术医生的思路和心态。

手术第二天早晨,我们在检查了穿刺点伤口没有渗血、血肿后为她拆了绷带。绷带拆好她立马自由放松多了。我们叮嘱她近期尽量清淡饮食,每天早睡,万一再次不舒服,可以从我们心房颤动小助手的微信服务号里和我们联系。她向我们打赌,说这回肯定会好起来,尤其感谢我们成就她再试一次的愿望。

出院的当天,她本人和病房的医生都很开心。酪酸梭菌类的药开到了,橙色小药膏也拿到了。老太太自己买了高铁票,出院后打车直奔火车站,第二天是和老家的老姐妹约定好,看采茶戏的日子,这是当地特有的戏曲剧种,将灯彩和采茶歌舞合二为一,如果错过了这回,得等到明年开春才能再有下一场。

人生充满着遗憾,未决的事情总拖到明天。试一次,再努力一次,也许就能让遗憾少一点,让我们和未来更近一点。

赵奕凯

医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住院医师,毕业于复旦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方向为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参与临床一线的心脏电生理检查、心脏射频消融手术、心脏起搏与无导线起搏等工作。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健康科普青年讲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ACLS预备导师,第六届上海市进口博览会华山医疗保障点队长。

    责任编辑:徐祯曜
    图片编辑:李晶昀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