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交大十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快看看有哪些“黑科技”

澎湃新闻记者 臧鸣
2019-01-08 15:09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共有10项第一完成单位成果获奖,其中校本部5项,分别是: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负责人是关新平(网络系统的分布式感知与协同控制基础理论与方法);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负责人是孙宝德(高性能铝合金架空导线材料与应用);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负责人分别是马紫峰(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制造及其应用过程关键技术)、杨建民(4000米级深海工程装备水动力学试验能力建设及应用)、张文军(数字电视广播系统与核心芯片的国产化)。

马紫峰(右二)与项目合作方代表。 上海交通大学 供图

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工程科学创新

在新能源产业发展浪潮中,动力电池发挥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自从铅酸电池发明以来,动力电池已经历160年发展历程。世界上第一辆机动车就是以铅酸电池为动力的电动车,但因其能量密度低、续航里程太短,很快被内燃机汽车超越。进入21世纪,由于全球石油资源减少、环境压力加剧,发展绿色环保的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工业技术变革的热点。

锂电池由于其能量密度高、携带轻便,已成功应用于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消费品电子产品。随着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和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发展,高安全、长寿命、高容量和低成本的动力锂电池研发成为研究前沿。

正极材料是电池发展的基础,锂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有锰酸锂、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等类型。其中,磷酸铁锂具有高安全性、长循环寿命和容量稳定等优点,且可利用丰富低廉的铁、磷资源,无需钴、镍等有色金属,是国际公认的可一类持续发展的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

上海交大化学化工学院马紫峰教授团队自2004年以来,在国家97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连续支持下,联合比亚迪、中聚电池、江苏乐能、中兴派能等企业,经过十五年的努力,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技术体系,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工程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月8日,团队与比亚迪等单位合作完成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制造及其应用过程关键技术”荣获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孙宝德教授(左二)在指导实验

高性能架空导线材料助力特高压电网建设

中国能源与电力负荷逆向分布,国家实施“西电东送,北电南送”战略。架空输电线路用导线作为电力输送的“血管”,是电网中用量最大、最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2017 年中国全社会用电约6.5万亿千瓦时,其中因导线电阻造成的损失超过三峡年发电量。提高导线的导电率具有重大社会经济价值。

随着特高压、远距离、大容量输电和清洁能源利用的发展,对架空导线的导电率、强度、耐热性能和疲劳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提升材料导电率与同时提高其强度和耐热性之间存在矛盾,导致中国电网建设急需的特种导线难以满足工程需求。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孙宝德教授、高海燕教授研究团队,与江苏中天科技合作,在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节能减排专项等项目的资助下,历经二十余年,突破了制约高性能铝合金导线材料的关键技术,研制了高导耐热、高强抗疲劳、特高压节能导线等新型特种导线材料及制备技术,建立了全流程工艺控制体系,形成自主核心技术,三大类十九种新型导线通过了权威部门组织的新产品鉴定,满足了国家电网建设急需。

1月8日,该团队的“高性能铝合金架空导线材料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责任编辑:郑浩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