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政协调研报告|学校之间应是有差异无差距,有分类无分层

澎湃新闻记者 韩晓蓉
2019-01-25 22:07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推进基本公共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上海建设全球卓越城市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需要,更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之举。

2018年3月27日,由上海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牵头成立的“推进基本公共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重点调研课题组启动调研。课题组以义务教育为重点,力求聚焦体制、制度瓶颈问题,为本市推进基本公共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调研历时近8个月,包括5个市政府职能部门座谈会,4个区实地调研,3次宣讲会、见面会,12次座谈会,共回收问卷调查14678份。

近日,上海市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民盟市委副主委,闵行区政府副区长杨德妹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上述调研发现,公建配套学校落实有短板,人口导入区资源配置阶段性矛盾突出。全市有9个区还没有完全实现所有班级学生数不超过45人(小学)、50人(初中)的要求。部分城郊人口导入大区教师编制总量严重不足,上海义务教育师生比小学、初中分别为1∶20.7和1∶17.6,低于国家1∶19和1∶13.5的标准。

课题组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上海在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确实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政策支持不够,经费投入重硬轻软,用于学生、教师发展的经费占比偏低;资源配置不均,部分城郊人口导入区教师编制总量严重不足,优质师资分布不匀;发展活力不足,教师职业吸引力不强,绩效不尽合理等。

对此,调研组建议,完善政策配套,如对经费使用作结构性调整,赋予校长更多办学自主权。完善队伍建设顶层设计,按国家标准跨区调整教师编制数。完善公办民办融合共生,明确体制内校外教育机构的定位,完善社会培训机构监管。完善教育发展舆论生态,提高公众对优质均衡的感知度,为全民教育焦虑降温。完善上海服务教育品牌,加大上海教育的国际开放度;追求更高层次的优质均衡发展。

“课题组建议,希望有更好的政策支持中心城区优质学校派出骨干力量,前往郊区举办分校。” 上海市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协和教育集团(中心)总校长卢慧文向澎湃新闻介绍,调研发现,越发达的地区,对教育的需求更多元。她认为,公民办教育应共同发展,呈现多样化的办学生态,提供可选择的教育,降低家长和社会的焦虑程度,为学校和学生赢得一个“我们都很好,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教育舆论环境。

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葛卫华则表示,上海基础教育通过集团化、学区化等有效地解决了大众化背景下的优质均衡问题,但大众期待的不是千篇一律的优质,而是百花齐放式的优质,“学校之间应该是有差异无差距,有分类无分层。个性化的优质均衡需要教育‘技术’和‘艺术’相融合,需要教师的温度和技术的精度相结合,从而探索出精细、精准、精当的教育个性化定制之路。”

    责任编辑:李敏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