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低温也要预警!时隔12年沪调整气象灾害预警信号6月起实施

澎湃新闻记者 栾晓娜
2019-04-29 11:37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时隔12年,上海再次修订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自今年6月1日起,修订后的《上海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将开始实施。

4月29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上海市气象局获悉,与现行预警信号相比,《规定》新增了低温预警信号,并删除了干旱、沙尘暴和臭氧三类预警信号,同时对暴雨、暴雪、大风等预警信号进行了适当修订。

“这次修订,我们主要是结合城市精细化治理,对原有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内容、标准、制发程序、传播要求、防御指南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梳理和调整。”上海市气象局副局长冯磊说,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更加精细化,符合城市精细化治理的要求。

近年已出现极端低温,设预警很重要

据冯磊介绍,根据《上海市气象灾害防御办法》并结合历史气象资料统计,《规定》对上海预警信号种类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分为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低温、霜冻、高温、雷电、冰雹、大雾、霾和道路结冰13类。

与现行上海预警信号相比,增加了低温预警信号,但删去了干旱、沙尘暴、臭氧三类预警信号。

为何要增加低温预警信号?上海市气象局观测与预报处副处长陈奇告诉记者,此前和气温有关的预警有高温和霜冻两个,但霜冻预警主要是服务于农业的。近几年,随着城市化建设,上海的极端高温天气明显增多,极端低温天气也出现了。

比如2016年,徐家汇站的最低气温曾达到零下7.2℃,创下历史最低纪录。此次极端低温对上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很多老小区出现水管冻裂等情况。

“我们发现,设置低温预警信号对上海来说很重要。”陈奇说,有了低温预警,相关部门就可以采取一些联动措施,水管冻裂等情况也能得到有效避免。因此,在对近年天气情况进行统计,并充分征求了相关委办局和专家意见后,气象部门很慎重地增加了低温预警信号。

那么,为何要删除原有的干旱、沙尘暴和臭氧预警信号?陈奇解释说,到目前为止,上海还没有出现过干旱和沙尘暴两种灾情,因此就不再设立了。至于夏天经常会出现的臭氧,上海气象和环保部门联合发布的空气质量预报和空气重污染预警中,都已涵盖臭氧的影响,因此,此次也不再单设臭氧预警信号了。

暴雨预警信号发布标准提高

除了增减预警种类,暴雨、暴雪、大风等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发布标准也都有所调整。其中,随着上海防汛能力的提高,暴雨预警的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级信号的发布标准都有所提高,并更加精细化。

比如暴雨黄色预警,将原先“1小时降雨量达35毫米以上”或“6小时降雨量达50毫米以上”的标准,提高到“1小时降雨量达50毫米以上”或“6小时降雨量达80毫米以上”;暴雨橙色预警,将原先“3小时降雨量达50毫米以上”的标准,提高到“1小时降雨量达80毫米以上”或“6小时降雨量达100毫米以上”。

据陈奇介绍,上海中心气象台2008年以来发布的各类预警信号中,雷电黄色预警信号最多发,共发布了300多次,其次是高温黄色预警和暴雨黄色预警,各发布了100多次,高温橙色预警、大风蓝色预警、大风黄色预警各发布了80多次。

除了调整预警信号种类、分级和标准,《规定》还细化了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相关要求。比如:明确市、区两级气象主管机构对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的管理职能;强化上海中心气象台在预警信号发布中的业务指导职责,强调预警信号的统一发布机制;对媒体传播预警信号的行为提出时效、内容、形式、效果上的具体要求,保证预警信号传播的及时、规范等。

同时,强化了科普宣传和应对要求。比如:对政府、部门宣传和普及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提出要求,强调了教育机构在预警信号宣传普及工作中的职能,通过不断提升预警信号的公众知晓度,希望在预警信号发布时能实现更好的防御效果;提示市民主动关注预警信号,做好自救、互救等。

结合近38年气象数据科学调整标准

为何要制定出台《规定》?

冯磊表示,随着上海经济生产与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大城市气象精细化服务的需求也与日俱增。2015年,中国气象局出台《气象预报发布与传播管理办法》,对气象预报预警的发布与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2017年,《上海市气象灾害防御办法》实施,对上海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及防御相关工作也作了进一步明确。

为此,上海根据上海气象部门多年向社会提供气象公共服务实践经验总结,对原有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内容、标准、制发程序、传播要求、防御指南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梳理,按照新近颁布的上位法规定,起草了《规定》。经市政府同意,气象部门同步调整了本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发布标准及防御指南,自今年6月1日起实施。

《规定》的起草遵循了以下思路和原则:

一是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强调规制重点。考虑到规范性和时效性是预警信号发挥作用的关键点,制定过程中,对能够及时、规范传播预警信号的措施方式,明确了主体,细化了相关要求,强化了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在气象灾害预警应对领域的管理和服务职能。

二是以数据为支撑,科学调整标准。与《规定》配套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标准修订过程中,统计了1980年到2017年的气象历史资料,以及2007年以来的上海预警信号发布情况。以统计的发布次数、实况数据资料为基础,经过测算,对预警信号种类、级别、标准作了相应删改和调整,以期达到更为科学的设置。

三是以实效为考量,统筹各方影响。总结过去气象灾害应急工作过程中相关部门、社会联动响应的实际经验,对照预警信号发布后的部门联动、社会响应的实际效果,对需要予以强调、提高社会关注度、扩大影响面的预警信号发布措施进行了强调,对预警信号的播发要求进行了细化规制。同时,在对预警信号标准的修订中,也注意与全市的防御能力水平对应衔接。

附上海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来源于上海发布)

台风预警信号

台风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一)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标准: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8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停止露天集体活动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

2、过往船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如回港避风或绕道航行等。

3、加固门窗、围板、棚架、广告牌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切断危险的室外电源。

4、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预案,做好台风应对工作。

(二)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标准: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8级以上,或者阵风10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停止室外大型集会和户外高空危险作业。

2、加固港口设施; 船舶做好防风措施,防止走锚、搁浅和碰撞。

3、人员尽量减少外出,确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危棚简屋、临时工棚内的人员及时转移至安全场所。

4、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外出人员避免在玻璃门窗、危棚简屋附近及广告牌等高空建筑物下面逗留。

5、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预案,做好台风应对工作。

(三)台风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12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10级以上,或者阵风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 停止户外活动、大型集会和除应急抢险以外的户外作业。

2、相关水域水上作业积极应对,保障人员安全;加固港口设施; 过往及船舶做好防风措施,防止走锚、搁浅和碰撞。

3、人员尽量减少外出,确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危棚简屋、临时工棚内的人员及时转移至安全场所。

4、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外出人员避免在玻璃门窗、危棚简屋附近及广告牌等高空建筑物下面逗留。

5、当台风中心经过时,风力会减小或者静止一段时间,切记强风将会突然吹袭,应当继续留在安全处避风。

6、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预案,做好台风应对工作。

(四)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标准:6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12级以上,或者阵风14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根据本市相关规定临时停课;采取专门措施保护已到校学生的安全。

2、除政府机关和直接保障城市运行的企事业单位外,其他用人单位视情临时停产、停工、停业。

3、停止户外活动、大型集会和除应急抢险以外的户外作业。

4、相关水域水上作业积极应对,必要时撤离人员;加固港口设施;船舶做好防风措施,防止走锚、搁浅和碰撞。

5、人员尽量减少外出,确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危棚简屋、临时工棚内的人员及时转移至安全场所。

6、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外出人员避免在玻璃门窗、危棚简屋附近及广告牌等高空建筑物下面逗留。

7、当台风中心经过时,风力会减小或者静止一段时间,切记强风将会突然吹袭,应当继续留在安全处避风。

8、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预案,做好台风应对工作。

暴雨预警信号

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一)暴雨蓝色预警信号

标准:未来6小时内,可能或已经出现下列条件之一并将持续:

(1)1小时降雨量达35毫米以上。

(2)6小时降雨量达50毫米以上。

防御指南:

1、市民出行需备好雨具,确保安全。

2、驾驶人员注意路面积水。

3、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预案,做好暴雨应对工作。

(二)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标准:未来6小时内,可能或已经出现下列条件之一并将持续:

(1)1小时降雨量达50毫米以上。

(2)6小时降雨量达80毫米以上。

防御指南:

1、市民尽量减少外出,检查门窗,防止雨水渗漏。

2、驾驶人员注意路面积水。

3、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转移到安全场所避雨。

4、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采取必要的排涝措施。

5、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预案,做好暴雨应对工作。

(三)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未来6小时内,可能或已经出现下列条件之一并将持续:

(1)1小时降雨量达80毫米以上。

(2)6小时降雨量达100毫米以上。

防御指南:

1、市民尽量减少外出,检查门窗,防止雨水渗漏。

2、驾驶人员要注意防汛警示标志,尽量远离坡底、桥洞等积水处。

3、切断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

4、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及时停课、停业;采取专门措施保护已到校学生和其他上班人员的安全。

5、做好城市、农田的排涝。

6、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预案,做好暴雨应对工作。

(四)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标准:未来6小时内,可能或已经出现下列条件之一并将持续:

(1)1小时降雨量达100毫米以上。

(2)6小时降雨量达150毫米以上。

防御指南:

1、根据本市相关规定临时停课;采取专门措施保护已到校学生的安全。

2、除政府机关和直接保障城市运行的企事业单位外,其他用人单位视情临时停产、停工、停业。

3、停止户外活动、大型集会和除应急抢险以外的户外作业。

4、市民避免外出;室外人员避雨,需远离低洼处、电线杆和高压线塔。

5、驾驶人员注意防汛警示标志,尽量远离坡底、桥洞等积水处。

6、做好城市、农田的排涝。

7、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预案,做好暴雨应对工作。

暴雪预警信号

暴雪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一)暴雪蓝色预警信号

标准: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或已达2毫米以上并将持续。

防御指南:

1、市民减少外出;行人注意慢行,尽量避开结冰及积雪路段,注意交通安全。

2、驾车需谨慎,保持车距,注意减速慢行。

3、相关单位做好社区及管理区域内地面防滑措施。

4、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预案,做好暴雪应对工作。 

(二)暴雪黄色预警信号

标准: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或已达4毫米以上并将持续。

防御指南:

1、市民尽量减少外出;行人注意慢行,尽量避开结冰及积雪路段,尽量不要在有积雪的广告牌、树木、临时建筑等附近逗留,避免砸伤。

2、驾车需谨慎,保持车距,注意减速慢行,不急转不急刹;驾车出行及时了解路况信息,对容易积雪的桥梁、高架等路段,尽量绕行。

3、相关单位做好社区及管理区域内地面防滑措施;做好小区、商场等出入口及道路积雪清扫。

4、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预案,做好暴雪应对工作。

(三)暴雪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或已达6毫米以上并将持续。

防御指南:

1、市民尽量避免外出;行人注意慢行,尽量避开结冰及积雪路段,尽量不要在有积雪的广告牌、树木、临时建筑等附近逗留,避免砸伤。

2、驾车需谨慎,保持车距,注意减速慢行,不急转不急刹;驾车出行及时了解路况信息,对容易积雪结冰的桥梁、高架等路段,尽量绕行。

3、相关单位做好社区及管理区域内地面防滑措施;做好小区、商场等出入口及道路积雪清扫。

4、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预案,做好暴雪应对工作。

(四)暴雪红色预警信号

标准: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或已达10毫米以上并将持续。

防御指南:

1、根据本市相关规定临时停课;采取专门措施保护已到校学生的安全。

2、除政府机关和直接保障城市运行的企事业单位外,其他用人单位视情临时停产、停工、停业。

3、停止户外活动、大型集会和除应急抢险以外的户外作业。

4、市民尽量避免外出;行人注意慢行,尽量避开结冰及积雪路段,尽量不要在有积雪的广告牌、树木、临时建筑等附近逗留,避免砸伤。

5、驾车需谨慎,保持车距,注意减速慢行,不急转不急刹;驾车出行及时了解路况信息,对容易积雪、结冰的桥梁、高架等路段,尽量绕行。

6、相关单位做好社区及管理区域内地面防滑措施;做好小区、商场等出入口及道路积雪清扫。

7、加固棚架和畜禽舍,及时清除大棚积雪。

8、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预案,做好暴雪应对工作。

寒潮预警信号

寒潮预警信号分两级,分别以蓝色、黄色表示。

(一)寒潮蓝色预警信号

标准:48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并将持续。  

防御指南:

1、外出时注意防风保暖,增添衣物。

2、老人、小孩尽量减少外出,在家关好门窗。

3、加强农用大棚、棚舍的保暖措施。

4、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预案,做好寒潮应对工作。

(二)寒潮黄色预警信号

标准: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并将持续。

防御指南:

1、尽量减少外出。

2、做好防寒保暖措施,避免诱发感冒及心脑血管等疾病。

3、加强裸地蔬菜、畜禽等夜间的防寒措施。

4、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预案,做好寒潮应对工作。

大风预警信号

大风(除台风外)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一)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标准:受大风影响,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达到平均风力6级以上,或者阵风8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检查门窗,加固晾衣架,室外天线等,妥善安置室外花盆等易落物品。

2、外出时尽量不要在玻璃门窗、广告牌附近逗留。

3、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预案,做好大风应对工作。

(二)大风黄色预警信号

标准:受大风影响,12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达到平均风力8级以上,或者阵风10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关好门窗;加固室外彩钢板、脚手架、塔吊等。

2、外出时尽量不要在玻璃门窗、广告牌附近逗留。

3、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预案,做好大风应对工作。

(三)大风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受大风影响,6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达到平均风力10级以上,或者阵风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停止户外高空作业。

2、关好门窗;加固所有户外设施、设备。

3、外出时不要在玻璃门窗、危棚简屋、临时工棚附近及广告牌、脚手架、塔吊等建筑物下面逗留。

4、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预案,做好大风应对工作。

(四)大风红色预警信号

标准:受大风影响,6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达到平均风力12级以上,或者阵风14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停止户外高空作业。

2、关好门窗;加固所有户外设施、设备。

3、危棚简屋、临时工棚内的人员及时转移至安全场所。

4、外出时不要在玻璃门窗、危棚简屋、临时工棚附近及广告牌、脚手架、塔吊等建筑物下面逗留。

5、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预案,做好大风应对工作。

低温预警信号

低温预警信号分两级,分别以黄色、橙色表示。 

(一)低温黄色预警信号

标准:日最低气温将降至零下3℃以下。

防御指南:

1、市民需增添衣物,注意保暖。

2、对农作物采取防冻措施。

3、户外露天作业采取防冻、防滑措施。

4、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预案,做好低温应对工作。

(二)低温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日最低气温将降至零下6℃以下。

防御指南:

1、老人、小孩尽量减少外出,在家关好门窗,增添衣物。

2、对农作物采取防冻措施。

3、对外露水管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冻裂。

4、户外露天作业采取防冻、防滑措施。

5、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预案,做好低温应对工作。

霜冻预警信号

霜冻预警信号分两级,分别以黄色、橙色表示。 

(一)霜冻黄色预警信号

标准:日地面最低温度将降至零下3℃以下。

防御指南:

1、对裸地农作物、生态林、经济林等采取覆盖、烟熏、树干涂白等防霜冻措施,减轻冻害。

2、对花卉、蔬菜、瓜果、秧苗等采取覆盖、喷洒抗霜素、加温等措施,减少损失。

3、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预案,做好霜冻应对工作。

(二)霜冻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日地面最低温度将降至零下5℃以下。

防御指南:

1、对裸地农作物、生态林、经济林等采取多重覆盖、烟熏、树干涂白等防霜冻、冰冻措施,减轻冻害。

2、对蔬菜、花卉、瓜果、秧苗等采取多重覆盖、喷洒抗寒剂、加温等措施,减少损失。

3、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预案,做好霜冻应对工作。

高温预警信号

高温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一)高温黄色预警信号

标准:日最高气温将升至35℃以上。

防御指南:

1、外出时做好防暑防晒。

2、尽量缩短高温时段的户外露天作业时间。

3、用人单位落实防暑降温保障措施。

4、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预案,做好高温应对工作。

(二)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日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  

防御指南:

1、外出时做好防暑防晒;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

2、尽量缩短户外露天作业时间。

3、用人单位落实防暑降温保障措施。

4、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预案,做好高温应对工作。 

(三)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标准:日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

防御指南:

1、外出时做好防暑防晒;尽量避免户外活动。

2、停止除特殊行业外的户外露天作业。

3、保持食品新鲜,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4、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预案,做好高温应对、防火相关工作。

雷电预警信号

雷电预警信号分两级,分别以黄色、橙色表示。  

(一)雷电黄色预警信号

标准:6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很大,或者已经受雷电活动影响,且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停止在空旷的地方开展户外活动。

2、停止在江、河、湖、海游泳。

3、远离大树、墙角或有突出金属物的地方;不要将有金属尖角的物品朝天握在手中或扛在肩上。

4、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预案,做好雷电应对工作。

(二)雷电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2小时内发生强雷电活动的可能性很大,或者已经受强雷电活动影响,且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停止开展户外活动。

2、关好门窗,尽量不要外出;室内人员尽可能远离窗户;拔掉与电子设备连接的电源插头、网络线、电话线等。

3、户外人员不在树下、电杆下、塔吊下避雨,不打伞,不把农具、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等扛在肩上,有条件的应当立即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者汽车内。

4、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预案,做好雷电应对工作。

冰雹预警信号

冰雹预警信号分两级,分别以黄色、橙色表示。 

(一)冰雹黄色预警信号

标准:6小时内可能出现冰雹天气。

防御指南:

1、户外人员立即躲避至安全区域。

2、妥善停放汽车等易受冰雹袭击的室外物品、设备。

3、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预案,做好冰雹应对工作。

(二)冰雹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2小时内出现冰雹可能性极大。

防御指南:

1、市民尽量避免外出。

2、妥善停放汽车等易受冰雹袭击的室外物品、设备。

3、加强玻璃暖房、农用大棚等易损构筑物的防护措施。

4、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预案,做好冰雹应对工作。

大雾预警信号

大雾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一)大雾黄色预警信号

标准:12小时内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雾并将持续。  

防御指南:

1、尽量减少外出,注意行车安全。

2、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等单位加强交通管理,保障安全。

3、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预案,做好大雾应对工作。

(二)大雾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6小时内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的雾并将持续。

防御指南:

1、尽量避免户外活动。

2、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等单位加强调度指挥。

3、驾驶人员严格控制车、船行驶速度。

4、学校、幼托机构停止户外教学活动。

5、用人单位减少户外作业或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或采取限时轮岗措施。

6、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预案,做好大雾应对工作。

(三)大雾红色预警信号

标准:2小时内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并将持续。

防御指南:

1、停止各类户外活动。

2、驾驶人员尽快寻找安全区域停靠车辆。

3、机场、高速公路、水上交通等应采取限速、封闭等安全管制措施。

4、学校、幼托机构停止户外教学活动。

5、用人单位减少户外作业或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或采取限时轮岗措施。

6、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预案,做好大雾应对工作。

霾预警信号

霾预警信号分两级,分别以黄色、橙色表示。 

(一)霾黄色预警信号

标准:12小时内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3000米的霾,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市民减少高强度户外活动,外出时采取适当防护措施。

2、车辆驾驶人员注意行车安全。

3、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预案,做好霾应对工作。  

(二)霾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6小时内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2000米的霾,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市民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时采取防护措施;老人、小孩等易感人群尽量不要外出。

2、驾车需谨慎,保持车距,注意减速慢行。

3、学校、幼托机构停止户外教学活动。

4、用人单位减少户外作业或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或采取限时轮岗措施。

5、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预案,做好霾应对工作。

道路结冰预警信号

道路结冰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一)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

标准:当路面温度低于0℃,出现降水,12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有影响的道路结冰。

防御指南:

1、行人注意防滑。

2、驾车需谨慎,保持车距,注意减速慢行。  

3、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预案,做好道路结冰应对工作。

(二)道路结冰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当路面温度低于0℃,出现降水,6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有较大影响的道路结冰。

防御指南:

1、市民尽量避免外出;行人注意慢行,尽量避开结冰路段。

2、驾车需谨慎,保持车距,注意减速慢行,不急转不急刹;驾车出行及时了解路况信息,对容易结冰的桥梁、高架等路段,尽量绕行。

3、相关单位做好社区及管理区域内地面防滑措施。

4、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预案,做好道路结冰应对工作。

(三)道路结冰红色预警信号

标准:当路面温度低于0℃,出现降水,2小时内可能出现或者已经出现对交通有很大影响的道路结冰。 

防御指南:

1、根据本市相关规定临时停课;采取专门措施保护已到校学生的安全。

2、除政府机关和直接保障城市运行的企事业单位外,其他用人单位视情临时停产、停工、停业。

3、停止户外活动、大型集会和除应急抢险以外的户外作业。

4、市民尽量避免外出;行人注意慢行,尽量避开结冰路段。

5、驾车需谨慎,保持车距,注意减速慢行,不急转不急刹;驾车出行及时了解路况信息,对容易结冰的桥梁、高架等路段,尽量绕行。

6、相关单位做好社区及管理区域内地面防滑措施。

7、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预案,做好道路结冰应对工作。

    责任编辑:郑浩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