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解决接孩子“最后一公里”问题,延到6点的晚托班效果如何?

上海大调研
2019-07-25 09:36
浦江头条 >
字号

为进一步缓解市民接孩子“最后一公里”问题,自今年3月20日起,市教委要求所有公办小学在原有的到下午5点的免费课后服务的基础上,对家庭按时接仍有困难的学生,将免费课后服务进一步延时到下午6点。

新政策解决了孩子家长们的一大痛点,大家对此拍手称快。但也有人提出疑问:

晚托延长至6点,最关键的师资难题如何解决?

校内课后服务会不会最后变成集体补课?

学校会不会把压力转嫁给家长,增加他们的负担?

校内课后服务实施四个多月了,上海各区各学校做得究竟如何?市教委最近组织了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专项调研。

外冈小学“快乐30分”茶艺活动。 本文图片 上海大调研微信公众号

本市公办小学均开展了校内课后服务。其中根据家长需求有720所小学将课后服务延时到傍晚6点,超过1.4万名学生参加课后延时服务,每天约有1500名教职工参与到课后延时服务之中。

关于增加的师资报酬问题,市教委调研发现,部分小学实施了教职工弹性上班制。各区已通过区域绩效工资统筹、绩效工资增量补助等方式,按照服务课时或服务次数核定支出,以保障参与教职工的劳务所得。

各学校在实施小学生课后服务过程中开放学校图书馆、体育馆、艺术教室、创新实验室、心理辅导室等场所,开展课外阅读、手工制作、体育艺术科普活动。不少学校采用了人脸识别签到技术对学生的进班和离校进行管理,确保师生安全。

松江区第二实验小学学生放学后参加棋类活动。

在调研过程中,市教委也发现了各区各学校在校内课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部分教师对课后服务边界还存在不同认识。部分教师对小学生课后服务的责任主体及学校的责任边界问题还有不同观点,会影响其参与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少量学校仅把课后延时服务政策告知原有看护到5点的学生,个别学校需家长提供2种及以上“确有困难”证明(单位证明、居委证明等),极个别学校要求有需求的家长定期做志愿者。

引入社会公益力量机制尚不健全。近80%的学校希望在课后服务中引入校外公益组织,但引入校外公益力量的资质、程序及其相应保障机制尚不健全,学校在引入时也缺少资源和经验。

少部分学校管理制度存在缺位。少部分学校课后服务环节衔接缺少周密安排,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个别学校缺少针对性的安全应急预案和学生伤害应急处理机制。极个别学校课后服务管理存在偶尔无管理人员、记录不齐全等问题。

政策保障存在不平衡的状况。部分区尚未安排课后服务相关经费支持,不同区域之间在人员经费保障上仍有一定差距。

浦东新区第二中心小学课后自主阅读

接下来,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市教委进一步提出:

从范围和形式上进一步优化服务。要求各区和公办小学于2019年9月开学前后再一次全面排查各年级学生家庭的课后服务需求,形成常态需求排摸机制。探索逐步放开“确有困难”限制,减少家长申请证明提高便利性。引导学校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兼顾不同年级学生不同的成长需求,适当区分服务空间与形式,提升服务品质。

建立社会公益组织参与机制。指导各区逐步探索建立统一的公益力量参与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平台、机制和办法,为学校引入公益力量提供资源、程序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切实减轻学校在引入公益力量时的安全、法律等方面的风险。

健全课后服务的指导、交流机制。加强对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监督和反馈。搭建区域间和校际间课后服务工作交流分享平台,加大推广辐射有效的经验和做法。

强化对课后服务监督检查。压实区、校责任,将课后服务纳入对各区督政范围和年度考评范围,实行责任追究。指导各区加强对区内课后服务的监督检查,确保安全管理制度与应急处置机制全覆盖。探索评价激励机制,对开展课后服务成效明显、家长满意度高的学校和教师,在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等方面优先考虑。

(原标题:《孩子没人接,爸妈要去单位和居委开2种“困难证明”?》)

    责任编辑:高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