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法院金融商事审判白皮书发布,这类案件标的首破千亿元

澎湃新闻记者 李菁
2019-07-29 20:35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7月29日下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高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中英文版2018年度上海法院金融商事审判白皮书。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上海高院获悉,此次发布的白皮书包括《2018年度上海法院金融商事审判情况通报》《2014-2018年上海法院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审判情况通报》以及《2018年度金融商事审判十大案例》。

标的总额破千亿元大关

白皮书显示,2018年,上海法院共受理一审金融商事案件170955件,共审结一审案件168520件,结案率为98.57%。

记者注意到,2018年上海法院一审收案数排前五位的案件类型为信用卡纠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融资租赁合同纠纷,保险类纠纷,证券、期货类纠纷。其中,后四类案件数量上升幅度较大。

数据表明,2018年上海法院受理的一审金融商事纠纷案件标的总金额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人民币1410.7亿元,同比上升106%。案件标的金额居于前三位的案件类型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信用卡纠纷和融资租赁合同纠纷。

白皮书显示,2018年上海法院受理的金融商事案件呈现五大特点:新类型案件和与金融市场交易规则确立相关的案件不断涌现、信用卡纠纷案件标的金额增幅较大、融资引发的案件数量增多且呈多样化趋势、保理案件数量呈大幅增长态势、涉众性金融商事案件数量较多。

新类型金融商事纠纷案件包括金融创新交易方式、金融创新产品所引发的纠纷和传统金融领域中发生的新类型法律纠纷。

2018年,上海法院受理了多起新类型金融商事纠纷案件,例如,上海黄浦法院在审理涉及支付宝“即时到账”创新交易模式的案件中,对支付服务提供商对于未授权支付行为是否存在过错作了认定。

此次发布的十大典型案例对规范金融市场、防范金融风险也有良好的示范效应。例如,在一起涉及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纠纷中,法院通过司法裁判树立了“违反信息披露义务的上市公司股权代持行为无效”的规则,有助于严格落实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的信息披露义务,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资本市场环境,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向金融机构发出司法建议50份

白皮书同时作出研判,与市场交易规则确认有关的案件将不断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股票正式上市交易。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将在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企业的证券发行纠纷、证券承销合同纠纷、证券上市保荐合同纠纷、证券上市合同纠纷和证券欺诈责任纠纷等第一审民事案件指定上海金融法院试点集中管辖。

白皮书指出,在科创板证券上市交易之后,涉科创板的证券纠纷案件可能会逐步出现。

澎湃新闻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2018年,上海法院共计向金融机构发出司法建议50份。司法建议反映的问题包括金融机构的不当诉讼行为、合同条款设计与履行瑕疵、金融机构风险防范机制的薄弱环节等。金融机构对法院的司法建议均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反馈,承诺完善合同条款设计,加强风控机制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责任编辑:郑浩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