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母亲斥责沉迷手机并发生争执,14岁男孩吞一大把降压药送医

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2019-08-06 14:03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7月29日深夜,暂住上海市黄浦区的14岁少年锐锐(化名),被一辆救护车紧急送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急诊室,此时他神志不清,胡言乱语,血压已跌至60/30mmHg。母亲向医生哭诉,入院前2小时前,孩子吞服了“一大把降压药”,之后出现了头晕乏力。

在急诊经过扩容和洗胃后,锐锐因“药物中毒”收治在了重症医学科,在接受呼吸机支持、升压药治疗以及2次血浆置换、21小时的血液透析后,锐锐逐步恢复了清醒,生命体征也逐渐稳定,在病房里,他一直表示自己“很后悔!”

14岁的孩子缘何后悔?

主治医生安康与孩子交流中得知:孩子11岁之前,和父母一起生活在老家四川,他自小很依赖母亲和哥哥,和父亲的关系一般。之后母亲与哥哥到上海打工,他与父亲一起生活。父亲很少管他,他越来越喜欢玩手机,学习成绩持续走低。

今年暑假,锐锐来到上海,母亲斥责他沉迷手机而荒诞学业和生活,于是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情急之下,一旁的哥哥为了“维护母亲”,便打了弟弟一下。锐锐在一气之下抓起母亲的降血压药物,大把地塞进口中……

锐锐是幸运的,在经过抢救和治疗后日趋康复。

8月6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方面透露,目前他已从重症医学科转入神经内科,进行后期的继续观察。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主任章依文教授对此表示,锐锐的这一次“经历”与孩子本身心理承受、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家长的处理方式都有关系。就孩子的成长过程而言,家长的陪伴与监护对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非常重要。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家长应该结合孩子敏感、自尊心强等年龄特点,学习和调整与孩子的相处方式,切忌采取“高压”、“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而要从朋友的角度去和孩子沟通。

章依文说,与此同时,家长要学会做“有心人”,在发现孩子问题的同时,多方面考虑和分析原因,关注孩子是否还存在学习困难、与同学间的交往障碍等综合因素。当家长面临教育困惑时,也应该寻求专业支持。

    责任编辑:郑浩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