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打赢过埃博拉,如今奋战在武汉,他为奔赴抗疫一线随时准备着

澎湃新闻记者 邓玲玮
2020-02-20 14:04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短片《我的情人叫“武汉”》,记录医护人员奋斗在同济医院武汉光谷院区。 制作者:瑞金医院护士、上海第四批援助武汉医疗队员陈琳(02:23)
“特殊的日子,特殊的时刻,我们不是‘情人’,我们是‘亲人’,他们的样子,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样子。”

这是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第四批医疗队奔赴武汉的医生辛海光最新朋友圈配文,下方转发的是队友琳制作于2月14日的短片《我的情人叫“武汉”》,其中都是他们奋战在一线的身影。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第四批医疗队成员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打赢过埃博拉,如今在武汉

辛海光曾是一名军医,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一直在长征医院工作。2014年,中国大规模派出医疗队加入西非的“埃博拉阻击战”,他就跟随军队的医疗队一起,远赴利比里亚执行抗埃任务。

刚到非洲,没有住所,更别提酒店,他就住在大体育场的看台下,自己搭木板床。环境虽然恶劣,但国家的医疗物资从未缺席,源源不断地走海运送来。

抗埃任务艰巨,身边病患众多。辛海光是救死扶伤的医生,而在自己孩子面前,他却是能带回远方的“邮差”。

去非洲前,他告诉儿子,自己只是去了一个很远但很美丽的地方,所以儿子翘首以盼他能从非洲发来“美丽“的照片。

为了圆“美丽的谎言”,他一拍好照就发给儿子。但对于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致命病毒性出血热,他没有跟儿子讲太多。

2019年底,新冠肺炎爆发,年初一接到任务,他已经连续2周在发热门诊一线工作,看到紧急通知,立刻报名投入新的“战役”中,“如果需要驰援武汉,请一定安排我先上!”

2020年2月9日,辛海光一行人奔赴武汉,驻扎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 

这一次,他和儿子约定好,这段时间各自定一个目标:他把武汉抗疫当作一个目标;儿子把冲刺中考当成一个目标。

父母年纪大了,他不想二老过度担心,只是简单说,有任务要去,但却没讲自己是去重症病房。

他心里知道,这次的抗疫,任务同样同样艰巨。

他们没有过多的语言,只是不断叮嘱“注意防护,早点回来”。他主动安慰道,这次不像在非洲,那会儿还有时差,“在国内,至少手机随时都可以联系到。”

收治任务加剧

医疗队抵达武汉不到24小时,2月10日晚,就开始收治病人。

辛海光和团队要负责整个四楼52张床的重症病区,当晚11点开始,他与其他几位医生参与了隔离舱内的病人救治,医疗小组奋战了一晚,直到第二天凌晨四点多结束。

起初收治的28名患者基本年过六旬,都是重症患者,为提高救治成功率,辛海光定期参加疑难病例讨论,他想尽快出治疗方案,摸清患者病情。了解到确诊患者大多有基础疾病,辛海光他们一边要治疗新冠肺炎,一边要和血液专家、心脏专家、肝脏专家一起,对患者进行其他疾病的救治。

还有的收治患者有病史,如糖尿病、高血压、帕金森等,更需要对症治疗,他就带着组员一同查房,想治疗方案。

一进病区,辛海光就开启连轴转模式,轮一次班,就要在病房待八小时,中间休息一小时,其他时间都泡在病房诊疗。

他会重点观察患者的呼吸状态,特别关注呼吸衰竭的危重病人,评估后给部分人做静脉注射治疗。他也会对重点病人进行重点巡视和查房,有问题随时处理。

到了下班“交棒”时,他会叮嘱接班的医生,注意紧急处理病情变化,观察危重病患带来的并发症。

辛海光和医疗小组

脱掉口罩隔离服,一时间难以认出队友

光谷院区划分出清洁区、缓冲区、污染区几个区域,进入污染区前,有专门的督导老师12个小时“站岗”,检查每一件装备,最后才能进入病房。

待进病房的医生们也会互相检查,看对方是否做好了防护。辛海光因此感到安心,“看着有人在监督你,把你裹得严严实实,自己就会有心理暗示,这下我是很安全的。”

在厚重的防护服包裹下,和患者之间的交流要更大声,以免老年人听不清,但50多个病人查下来,缺氧会非常厉害,“三个多小时体力消耗很大。”辛海光说。

辛海光在病区和患者进行沟通。
“慢一点,不要急”“要轻轻翻下来”。从污染区出来,督导老师会在一旁提示,脱防护服动作一定要慢,否则容易把气溶胶挥洒在空气中。

辛海光会随着慢节奏慢慢把手张开,缓慢地脱下一层层隔离服,到了清洁区,再戴上干净的口罩。

唯一能摘掉口罩的是吃饭时间。有一间专门辟出来供吃饭的房间,最多容纳三人,每人保持两米以上距离。

每当这时,才能看到彼此的面容。但因为口罩、帽子和眼罩压在脸上三个小时,褶皱清晰可见,鼻梁还会有压疮,辛海光笑着说,“看起来成了大花脸。”

通常,来自不同科室的医护人员走出病房,脱下隔离服,彼此很难一下认出对方,他们只能看眼识人或提示,“那天我们在隔离病房抢救的那个病人,你忘了吗?”这时,彼此会相视会心一笑。

热干面“特别好吃”

这是辛海光第二次到武汉,第一次到武汉,是去年10月,正好开学术会,就尝了热干面,“特别好吃”。

辛海光的当地同学知道他来支援武汉,就说,“以后你来武汉,想吃什么,随便你点。”

他的很多同学也来支援武汉,他们有一个群,大家常在一起相互关怀、打气——“每天你们要冒个泡。”“你今天怎么样?”辛海光说,能听听大家声音,就觉得很放心。

目前,辛海光和其他医护人员住一人一间房,平时减少彼此接触,有事大家群里沟通。他最近的排班是三班倒,夜班出来一天休息,一天备班。晚上7点要开医学研究会,8点开医疗例会,有时忙起来顾不得吃饭,就吃方便面。休息时,他喜欢看美食节目,边看边流口水,“但又不舍得关电视”。

住所距离医院15公里,夜班时,他晚上10点多坐50分钟班车去医院,接凌晨12点的班。

他们在武汉乘坐当地的公交车每天往返医院和住所

夜晚搭公交车他感觉很冷,车一路走走颠颠,也无法睡着,索性就看看外面城市,“虽万家灯火,但街上空无一人”,回念一想,他最希望的还是疫情早日结束。

2月17日晚,辛海光上夜班,18日早10点从医院返回酒店,终于又了片刻休息时间。

他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给家人打一通电话。

“爸爸,你们今天收治了多少个病人?”又接着说,“病人怎么样?病人少了,你就可以早点回来了。”听到儿子的电话,他便心生暖意。

他希望,早日拿下和儿子约定好的目标,打赢疫情攻坚战,“早点回家”。

    责任编辑:陈诗怀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