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夜读丨阳柳:阳光充足,胜过一切过去的诗

阳柳
2020-03-16 21:43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本周末,上海植物园吸引了不少游客。“上海植物园”微信公众号 图

“从黎明到黄昏/阳光充足/胜过一切过去的诗”,我的一位同事在今天上班途中,随手拍下了路边盛开的山茶花,发朋友圈,配了海子《幸福的一日》里的这句。虽然诗是写秋天的,但有什么关系呢,这18个字的魔力组合,对于此刻我们的心情来说,“过于真实”。 

刚过去的这个晴朗周末,上海有近40万人走出家门,到已开放的195座城市公园踏青、赏花。上海辰山植物园等公园,单日客流量破了1万人次。人们在疫情期间“闷坏了”的压抑,“报复性”变成了对春光的追逐,对与自然深度互动的渴望。据说,很多人“看到什么拍什么,对着一棵树都可以反复拍很久”。 

3月13日,顾村公园从早上8点开放,短短三个小时已接待了游客300余人次。上海 宝山区 供图

我们也重新唤起内心对平常生活的珍视。我家附近有一个开放式公园。平常日子里,老人们在这儿散步,年轻夫妇“遛娃”,青年男女跑步。每次我路过,很少会专门看它一眼,总觉得这就是“理所当然”的生活,有什么可看的呢?直到疫情到来,公园经历了从热闹到冷清,再慢慢人气回升的过程。我才意识到,原来没有什么是“应该”的。普通的日常生活,就足够美好,值得为它驻足。 

所以,看到有人说,会为“草坪上玩泡泡枪的孩子”感动到落泪时,没人觉得矫情。因为这是经历疫情的我们,此刻共通的体验。但愿我们都能将这种体验留存心里久一点,也懂得将它转化为对今后生活的热爱。

春光无限好,出游正当时。3月13日起,上海动物园、辰山植物园等公园开放。到今天,上海恢复开放的城市公园达到278座,郊野公园4座。到3月20日,全市将有335座城市公园开放,另有3座郊野公园即将开放。 

有人会担心,此时开放公园,会不会因为人员的大量流入,增加疫情风险?在前段时间,这种担心很有必要。目前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如果你了解以下两点,就更能明白开放的道理。 

公园对都市人很重要。农村有随处可见的自然风景,但在都市,公园是人们亲近自然的宝贵之地。尤其是,疫情期间,人们长时间宅家,出行受阻、生活不便容易造成心里憋闷。趁着春天万物复苏,到树抽芽、花绽放的公园逛逛,有益身心健康。这是医学和心理学都已证明了的道理。即便仅听从内心的召唤,我们也能明白。 

3月14日,家长带着小朋友游览上海动物园。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陈少颖 图

上海做好了开放的准备。不论是前期的科学部署决策,执行层面的坚决和精细化落实,还是市民的支持配合,上海都不缺。比如,决策上,开放的公园实行限时限流、提前预约、戴口罩、量体温等。执行上,上海古猗园细致到了“按大门施策”的程度,外地游客和老年人游客各有应对。当然,上海人的守序与自律,再次发挥了作用。全程戴口罩、“上海式排队”成了标配。

与公园的回归同步,3月12日,东方明珠等22家景点开放。上海博物馆、中华艺术宫等部分文化场馆开门迎客。健身房等体育场所、KTV等娱乐场所也正在陆续开放。这些同样是都市生活的重要内容。现阶段,一味的关闭和禁止不是办法,确保安全后的有序开放才是王道。 

抗击疫情仍在继续,守好城门、国门还是上海的重要任务。在城内,复工复产复市,和人们正常生活的回归,也在稳步推进。这些加起来,才是上海“令人安心的力量”。

    责任编辑:甘琼芳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