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丨“大爱无疆”魔窟:“过来人”为何为虎作伥?

澎湃特约评论员 李国炜
2020-05-08 08:13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近日,“大爱无疆”游学营变身“游学魔窟”事件引发极大关注。据媒体报道,“大爱无疆”游学营以教育为名规训“不听话的孩子”,对家长进行洗脑控制,暴力惩罚来治疗“精神病少年”,甚至逼得孩子要自杀,还被当作成功治疗案例宣传。创办人居裕然还曾因传销被判刑。更有意思的是,不少受害者自愿当宣传员,向更多家长安利居裕然的这套把戏。

与之类似极端的“矫治教育”案例,屡经报道,却难绝迹。舆论中出现了不少针对父母的批评:“或许该拷问的是,家长们到底患了什么病,为何愿意花‘大价钱’将孩子送进‘游学魔窟’?”

家长们固需反思,为何会有家长们前赴后继“踏入同一条河流”呢?骗子要打,但是病患“同伴教育”也很重要,要给罹患疾病者,特别是精神疾病人群构建一个健康的社群环境,杜绝魔窟的社交裂变。

在“大爱无疆”事件中,抑郁症患者张婷一家接受过居裕然的“调教”。据张婷的母亲回忆,别人介绍居裕然说是时下最厉害的人,只要跟他一见面,他就能洞悉对方内心,清除对方内心的杂草。“当时我家女儿正处于低谷期,我想能遇到这样的人太好了。”

躁郁症患者苏星的母亲则听信朋友介绍而相信居裕然在治疗孩子的精神疾病上有本事。

不难发现,面对诸如躁郁症这种“病去如抽丝”的疾病,人们总是希望“病去如山倒”。一旦药倒病不能除,患者及家属往往感到孤立无援、忧虑及惶恐,更希望相信那些玄虚的热乎乎的故事,而不愿意相信看似冷冰冰的科学。而此时,带有相同困难的“过来人”以朋友甚至知己的形式提供心理、知识、经验及物质等各种援助,将有助于患者接纳患病的事实,直面问题,并尝试改变困局。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系教授凯•杰米森既是躁郁症患者,也是躁郁症研究巨擘。她在《躁郁之心》中写道:“重要的心理卫生倡导团体大都由病人、其家属和心理卫生专业人士所组成”,“这些团体尽管作风和目标不同,但提供了成千上万名病人及其直接的支持”。

以上海来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血液科成立了“新华医院儿童血液/肿瘤家长委员会”,通过同伴教育,减轻患儿家庭焦虑,增进治愈信心。虹口精神卫生中心推出了“同心圆”俱乐部,开展特色康复服务。“同心圆”俱乐部秉承“朋辈支持”的理论,摈弃传统的“管理式”康复,分病种、分群体、分需求搭建精神康复人文服务平台,打造“益家人”家属互助俱乐部,促进病人及其家属对精神疾病的认知,提升康复信心,提高服药依从性。这个“同心圆”还被评为上海第三批30个“创新医疗服务品牌”。

心病还需心药治,精神疾病、行为矫治等等,不光是打针吃药的事,但得防着“神棍巫师”浑水摸鱼,还得做好相关疾病及家属的“同伴教育”,不能让“过来人”变成为虎作伥者。

    责任编辑:沈彬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